今個沒有主題,隨筆聊一下。
白天在地鐵上刷手機,又看到說“報告顯示2023應屆生平均招聘月薪10342元!”一舉拿下近年來的新高。
為什么說又呢,因為我發現幾乎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這種新聞,而且常常沖到熱搜第一,翻翻評論幾乎全是罵聲一片,但仍擋不住這種“新高”經常發布。
老實講如果實打實的統計真實薪酬數據,個人是贊同的,實事求是才能反映問題,然后解決問題。
但這種“招聘薪酬創新高”能做數么?拔高來故意“激勵”找不到工作的人還是故意那些惡心月薪3000的打工族?!
以招聘薪酬持續創新高來博眼球,很無恥,只要眼不瞎都知道招聘薪酬過萬、實際面試可能就只剩三千,說好的朝九晚五到現場可能就是白加黑。
招聘平臺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自己統計自己的數據,還引得眾多媒體三天兩頭“定期”報道,用網友的高贊評論來說,“咱不要搞虛假宣傳好不好?”
不論這種浮夸是想做給誰看,也不能枉顧很多應屆生還在找工作、就業難賺錢難的事實。
更搞笑的是,招聘平臺竟然在就業研究報告中表示“2023界高校畢業生期望月薪為8033”,“期望月薪低于招聘月薪,表明應屆生求職時對薪資的期望非常理性。”
看到這段,直接把我給氣笑了,我上學那會一半時間都泡在實驗室做實驗,但哪怕實驗做砸了為交作業估算數據,也不敢這么編!
“期望月薪低于招聘月薪,表明應屆生求職時對薪資的期望非常理性”,得出這種結論的人可能真的不食人間煙火。
我們普通人吃盒飯,這幫人大概喝的是西北風而不吃糧食。
我還想反問一句,得出“期望月薪低于招聘月薪”的結論,那會不會并不是因為這屆求職者對薪資的期望理性,而是因為動輒過萬的招聘月薪是虛假數據呢?!
很簡單的道理,你要給他一萬,他非得只要八千,還是眼巴巴的較高期望值。然后你得出結論:這屆年輕人求職時對薪資的期望非常理性。
沒有一百年腦抽風怕是得不出這么理所當然的結論。唯一合理懷疑,就是期望月薪是真的,而動輒“全國平均招聘薪酬過萬”是虛假的!
明明是招聘的二道販子,搞個平臺左手糊弄求職者右手逢迎企業客戶,自己既是運動員也是裁判員,然后自說自話拿一堆數據得出一個漂亮結論。
說到這我就想起一句話很應景:我知道他在說謊, 他也知道他在說謊,他也知道我知道他在說謊,但是他們依然在說謊。
如果這些數據真那么漂亮的話,那很多房企完全不用擔心房子賣不動!全國平均招聘薪資過萬,預期這么好,應該漲價搶購才是。
但現實很打臉,即使金九銀十,樓市也不像一些人想象中那么火爆。
說到樓市,不得不提的是前幾天廣東惠州一樓盤打5折賣房,被舉報強制停業整頓。
節假期間,有人向惠州市投訴稱,當地保利陽光城四期備案價約1.5萬/平,最高賣到近1.7萬/平,當時開發商捂盤惜售,結果節假期間低價銷售。
該舉報人說,該降價擾亂市場的行為,“對于我們已購房的業主來說損失慘重,我們堅決反對開發商隨意降價,擾亂市場,要求開發商立即停止這一行為,并且賠償業主相關損失。”
降價了要房企賠償,漲價了也沒見他退給房企啊,利益決定屁股、屁股決定腦袋,不多做評價了。
咱就說這個樓市,目前來看分化依然十分明顯,之前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在很多城市并未起到十分明顯的作用。
就拿惠州來說,降價賣房早就是當地樓市集中現象。
之前有媒體報道過,惠州降價最狠的樓盤直接打4.8折,破了當地最低記錄。有的樓盤以前備案價約1.47萬的,低樓層一度降到7000左右,相當于直接打了不到5折。
按理說,當地降價賣房成普遍現象,為什么當地房管局不多管?個人覺得顯然也是了解行情,知道硬阻撓也無用反而阻礙房企回籠資金,可能抱著只要民不舉就官不究的心理,但有人舉報就只能按規定給出處理。
放假前,作為一線城市的廣州,第一個放松限購,官媒報道,國慶假期廣州新房成交環比上升了150%,跟過往高位仍有差距,跟“五一”比也縮減了約20%。
熱度來的快去的也快,假期最后一天就什么人看房了,節前發布的一系列樓市政策,效果肯定是有的,但市場壓力仍然很大。
本質因素還是需求!而需求的內在前提是就業穩定、收入增加!
只有手中有錢,才能做到心中不慌、游刃有余。
反過來說,一些招聘平臺所謂全國平均招聘薪酬動輒過萬,跟樓市熱度一比就顯得很扯淡。
個人倒希望招聘數據是真實的,那樣的話就說明就業形勢好、收入增長高,樓市自然也會火爆。
但現實是,樓市的溫度與“全國招聘薪酬過萬、創近年新高”的“火熱”并不匹配!
這種水汪汪的招聘數據,竟還廣而告之,有沒有夸大?有沒有虛假宣傳?
網絡傳謠要負法律責任,真心希望像這種影響甚廣的民生數據在發布上也要有嚴格要求!
而不是任其真假難辨,嘩眾取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