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干部了不得,他們僅用三句話就高度概括了我國不同時期的鄉村治理及基層干部的生存狀態:
第一句話:上面千條線,下面一針穿。這是對1993年前的基層治理及基層干部生存狀態的概括;
第二句話:上面千把錘,下面一顆釘。這是對1993-2013年的基層治理及基層干部生存狀態的概括;
第三句話:上面千把刀,下面一個頭。這是對2013年以來的基層治理及基層干部生存狀態的概括。
這三句話,高度概括了改革以來的不同時期的基層治理及鄉村干部生存狀態,直接、形象、準確、深刻,把所有學者描述鄉村治理及基層干部生存狀態的研究論文都加起來,也不會超過這三句話的價值。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針穿”。有兩層重要意思:一是說明上面千頭萬緒,都需要基層統籌落實;二是說明基層黨委政府有統籌千頭萬緒工作的功能及能力,基層治理體制很有效,基層干部雖很辛苦、但很能干、干得很有成就感。
“上面千把錘,下面一顆釘”。這句話也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說上面有千個部門,每個部門由一條線變成了一把錘子,千把錘把基層這顆針的鼻子眼錘破了,把基層一根針變成了一顆釘;二是說基層的統籌功能及能力沒有了,基層的治理體制的自主性、能動性沒有了。銅頭鋼身任上錘,一錘一錘向下墜,千錘萬錘萬萬錘,再錘(釘子)入土打瞌睡。基層治理躺平了!
“上面千把刀,下面一個頭”。這句話也有兩層意思:一是上面覺得錘子一直錘,釘子就錘到土里找不著了。于是,上面就把錘子變成了刀子,下面不聽話,上面就砍下面的頭;二是下面的頭只有一個,上面的刀有一千把,下面一個頭不夠上面千把刀砍的,上面每天都威脅砍手砍腳割耳朵割鼻子。基層治理體制名存實亡,基層干部天天都在為不受傷害小心翼翼提心吊膽!
從“上面千條線、下面一針穿”到“上面千把錘、下面一顆釘”再到“上面千把刀、下面一個頭”,是如何演變的呢?這個幾乎沒有人做深入的研究。我認為這個演變與財政體制演變有高度相關。
在1993年分稅制之前,鄉鎮政府是一級完整的政府體制,鄉鎮所有的部門都歸鄉鎮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人權、財權和事權)。上級政府部門對鄉鎮政府部門只有業務指導權,并不能對鄉鎮政府行使指導權、更無檢查考核驗收評比及否決權等。
鄉鎮黨委領導下的鄉鎮人民政府體系是一個完整的、有自主性的治理體系。基層治理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針穿”。鄉鎮黨委政府把千條線穿在針鼻子眼中飛針走線。應該說,1993年以前的鄉村治理體制是有效的,鄉村基層干部是大有作為的,有成就感的。鄉村發展不僅蒸蒸日上,還推動城市改革發展、中國全面改革與發展。
1993年分稅制后,中央財政財力爆炸式增長,而鄉鎮政府稅源及財政枯竭,不得不靠轉移支付才能保工資和運行。在中央政府財政太有錢之后,就改革了財政轉移支付體制,由一般性轉移支付為主的體制(中央-省-市縣-鄉鎮)變成了專項轉移支付為主(中央-部委-廳-局),財政體制改革把中央政府變成了千頭千手觀音菩薩和散財童子,各部委手里都有很多錢了,一方面自我擴張;另一方面在本部門搞垂直領導體制,把地方政府的部門變成了中央政府部委的直管部門,省以下政府基本成了光桿司令。
以前,基層政府只有一個頂頭上司——上級政府;此后,基層政府頭上的千條線變成了千把錘,基層政府由一針穿就變成了一顆釘。“上面千把錘,下面一顆釘”就是這么演化來的!
近些年來,中央對下面各項工作的要求更高了,問責更嚴了。上面的千把錘借勢變成了千把刀,把下面的一顆釘變成了一個頭,以前是幾天錘一下,現在是天天拿刀割幾下,搞得下面“官不聊生”啊!
有錢就是大爺呀,每個部門的人員從1993年以來擴張了好幾倍,但都是掄大錘拿小刀的,自己的活不干,以所謂的“屬地負責”逼著基層干部為自己干活。無錢的是孫子,鄉鎮干部就是無錢的,只能做孫子!
財政體制的出錯,是很多錯誤的根源,應該認真檢討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