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南臨湘,貨車王司機途徑桃林超限超載檢測站時,工作人員說“車輛超載,罰款200元”。
繳罰款時,“收款機壞了,你轉我私人微信”。
晚上回到家,王司機查詢交管平臺,處罰書顯示,“處以警告處罰”,并沒有罰款。
而后,王司機通過市民熱線投訴。
交警大隊回復,“收費輔警已經被辭退,錢已經退還司機。”
湖北武漢,那個要香煙、拿漁具、要5000紅包,向商戶吃拿卡要的涉事城管,被開除處理。
官方回應,“系第三方派遣員工,已開除。”
山西太原,中院工作人員粗暴對待來訪群眾。
“你對老百姓不能這樣。”
“閉嘴吧你,叫什么,別像瘋子一樣。”
官方回應,“系聘用制員工,已經辭退。”
吃拿卡要的、中飽私囊的、素質低下的、言行粗暴的, 似乎永遠都是在“編外人員”的身上。
編外之罪,罪在編外。
“壞的”都是編外人員,那編制內的呢?
2
四川德陽,驅趕賣枇杷老人的那個城管,一副嘴臉像個街頭混混,雙標執法,引起圍觀群眾公憤。
這可不是“第三方派遣”。
后續,官方回應,“對視頻中兩名工作人員,做出停職處理。”
2年,58張罰單,共計27.5萬的罰款,張股長瞎說了大實話,“三年疫情,財政沒錢了,罰款必須到位”。
張股長應該不是編外人員了吧。
后續,官方回應,“執法點檢測稱重儀器,符合國家計量要求,張股長所言不實,縣里面從未給執法部門下達罰款指標”。
散了吧,我說對了,是張股長在“瞎說”。
58張罰單27.5萬的罰金,符合“條例規定”。
3
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群利鎮。
一副鎮長吳某利用職務之便,“脅迫”他人妻子劉某與自己發生關系,副鎮長隨后多次以“把車內視頻圖片以及聊天記錄”發給劉某單位領導為由,脅迫劉某不斷赴約與其發生關系。
2023年4月16日,蓬溪縣公安局針對人妻劉某對副鎮長強奸的控告,因現有證據不足,作出了不予立案通知書。
蓬溪縣當地知情人士表示,紀檢監察部門已對吳某進行了包括降低行政級別、調離原崗位等處理。
吳亦凡跪在鐵窗前,聲淚俱下地哭訴不停:
“我冤枉啊。”
副鎮長,應該不是“編外人員”了吧?
4
“有的地方公安不為成功找辦法,只他媽為失敗找理由,歲數大的不能打,這個糖尿病的、高血壓的、孕婦等等不能打,我告訴你,必須打,往死里打,死了我負責。
不能讓他死在監獄里,死在監獄里,那么事也大了。派四個大夫八個護士給我看十天,必須把這些人都拘了,拘十天之后都寫了保證書、悔過書,效果非常好。第一必須打,第二不能死在監獄里。死在監獄里,那你得考慮公安,公安本身就非常怕這事。完了你最后又死在這,這很麻煩。”
假如這段言論,是出自一個“輔警”之口,推測結局里,這名輔警會因為引起公憤,被開除、被解聘,甚至是“因為造成惡劣影響”,而被行政處罰。
但是這話,是出自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信訪局長董仕民。
2019年8月,時任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信訪局長董仕民在信訪大會上發表了這樣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講話。
接受這段驚人言論洗禮的,下面坐著的人,是大量公安民警。
后續,因為不當言論、因為不良社會影響,因為信訪局長不是“編外人員”,所以,最終董仕民局長得到的“處罰”,是被免職。
2023年1月19日,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了董仕民通知的最新任職通知:
董仕民同志任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正處級)、市政府國防動員辦公室主任、市人民防空辦公室主任。
“找個黑地拘他三天,他的軟肋其實是他的兒子,就安個罪名,往尋釁滋事罪名上面靠”。
說這話的在編人員,今日依舊在編。
全網呼吁爆錘的蔡莉院長,也沒見到任何通報的后續處罰。
法貴正義,法貴公平。
“鵝城”不準跪的公平是怎么來的?
張麻子從山上下來,對天開了三槍。
5
吳亦凡強奸、李云迪李易峰嫖娼、薇婭偷稅漏稅、輔警吃拿卡要、臨時工涉嫌違法亂紀。
國法綱紀不容褻瀆,法律紅線不容踐踏,道德底線不容擊穿,公序良俗不容破壞。
把這些“壞家伙”全部錘死。
我沒有意見,甚至舉雙手贊成。
編外有罪有錯的,該懲該罰該涼透。
編內的呢?
護身符和免死金牌一旦發給了特定群體,這個群體就會滋生出更多的腐敗和罪惡來,與此同時,不公平和非正義的群體之間矛盾沖突,也就會加劇。
許多時候,矛盾的根源,就在于“雙標執法”上面。
從推翻兩千年帝制,到溥儀進皇宮得買票,從趕走洋人和鬼子,到改革開放謀發展。
幾代人努力了多少年,為的也不過就是一個“世界和平、天下大同,人人平等”。
破壞這種公平秩序的人,是在倒行逆施,是在玩火自焚。
風氣壞了,戾氣加重,價值觀崩壞,源頭上,就是這個“編外之罪”。
正是因為編外之罪,才有那么多的人,想要進到編內,保平安富貴。
其意不正,其心不純,又怎么可能,把口號當真。
現在,大家明白,為什么名利雙收不差錢的明星們,也都擠破了腦袋搞那一個編制了吧?
所以說,憨批周公子朋友圈里說的就是大實話,“三代家業,怎么可能輸給你十年寒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