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大人,你覺得我討厭嗎,如果我討厭,那么我馬上消失,如果我不討厭,那我就繼續欺負他,我有9種方法弄死他,9種。”】
1
自古套路失人心。
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獨尊山村。
當地要修建化工工業園,近期村里正組織拆遷,不少村民同意拆遷,而涂記明等六戶暫未同意。
3月29日中午,涂記明在家中吃飯,屋外突然傳來“咚咚”響。
他跑出去一看,自家房屋的承重墻上被鑿出兩個大洞,大洞旁邊一輛挖掘機在轟轟作響...
隨后,涂記明報警。
處警民警稱,派出所不便處理此事,建議雙方協商解決,隨后鎮政府介入。
那么,鎮政府是如何介入處置此事的呢?
2天后,團風縣住建局向涂記明下達《危房拆除告知函》。
在房屋安全隱患排查過程中,發現你家房子出現危險構件,房屋結構不能滿足安全使用要求。
建議:對該房屋進行拆除處理。
現通知你戶在收到通知書五日內拆除危房,限期未拆除的,我鎮政府及所在村委會將組織力量進行依法強制拆除。
要不說行業人才各界翹楚們,大都集中在文書上呢?
不服不行啊。
2
鎮上要建化工園,這是經濟效益,化工園有沒有污染,先不論。
建廠房得拿地皮,怎么辦?
那就去村子里搞拆遷拿“便宜地”,縣長拍板、鎮長發話、村長干活。
村民“刺頭”不同意拆,怎么辦?
搞個施工單位,“不慎”在村民房屋墻上鑿兩個洞,這樣房子就變成危房了。
然后行政單位文書下達,“你這是危房,限你五日內拆除,不拆,我們就組織強拆。”
你看看,配合得簡直是天衣無縫。
3
破洞砸墻變危房,處警告知“不便處理、協商解決”,住建局發通知“五日不拆便強拆”。
道德控訴、報警維權、協商解決,涂記明依照著過往案例里,官方和官媒強調的“正常程序訴訟維權”,但是個體權益和體面尊嚴,均沒有得到切實維護。
無奈,只能借助于媒體和網絡力量了。
涂記明向記者投訴,“自己遭遇套路拆”。
然后,記者質詢當地鎮政府的人,相關負責人回應:
“從正常的理解來說的話,這個(拆遷)的確是有點被套路了,拆遷公司的確是有點問題,現在糾結這個問題也不是個事,已經到了這一步,坐下來談,拆掉是最好的辦法。”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別急;我知道你很憤怒,但你先別憤怒;我知道你是被套路了,但事已至此,你就認了吧。
你看看,形式主義的表演和官僚主義的放肆,在這一舉“鑿洞拆房”的具體行動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4
近幾日的熱搜話題里,全部都是張冠軍的大瓜爆料,甚至于今早再度沖上熱搜的深圳九位數“北極鯰魚”的詞條都炸了。
趙老爺和黃四郎,是懂得“輿論效應”的流量之術的。
反觀之,真正涉及到民生利益和政府機構的職責問題時,涂記明被套路拆房一事,參與報道的媒體,就鮮有耳聞了。
李云迪嫖個娼,258家媒體加班加點貢獻流量績效考核,涂記明被拆房,全網報道的主流媒體,目前我查到的相關資料,僅有@上游新聞一家。
(注:@上游新聞,是重慶晨報官方賬號。)
并且,@上游新聞在報道此事后,還給出了另外一篇時評社論:
《先鑿洞后變危房通知強拆,行政拆遷豈有如此不慎?》
“此舉不但涉嫌濫用職權,更傷害了法律尊嚴,與公眾之于政府公正透明行政的期待相去甚遠,此風不可長。嚴重損害農戶利益。當地紀檢監察部門應當以此為契機,及時糾正行政拆遷中存在的違法行為,讓行政拆遷拒絕“套路”,讓行政執法在公平正義的陽光下進行。”
客觀公正地說一句。
國內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央媒官媒、自媒體大V們,對于娛樂花邊新聞的吃瓜熱情,若是能有三分之一的流量熱度,給到惠及民生個體權益的社會公共事件里。
那么,普羅大眾的尊嚴,消費者的權益,法治意識和道德文明的價值觀取向,至少,能上升兩個檔次。
即便是再差,也不至于社會風氣,成今日之局面。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提筆碼字敲鍵盤的沒有骨氣不夠剛勇,誰掐住了喉嚨,誰為虎作倀充當了鬣狗走狗,誰用污言穢語弄死了正義之士的怒吼。
大家心里都清楚。
我只覺得悲哀。
一方面是創文創衛不允許地上有一片樹葉和垃圾,一方面是真正破壞文明社會的骯臟丑陋,最終還都能被輕易“和諧解決”。
這兩個洞鑿得真是奇妙,這兩個洞后續的“縫補修復”方式,則更是奇妙。
讓你拆你就拆,不拆也得拆。
拆完了賠點錢道個歉就算完事了,事鬧大了上熱搜了,要么是拆遷公司背鍋罰錢,要么是村長履職不當免職處理。
反正到最后,房子必須拆,地必須拿下,化工園必須建,GDP必須往上漲。
“改稻為桑是為國策,你們怎么就不能理解上邊的良苦用心呢?!”
5
“他們這家可還是有兩個小孫子啊,肚子里邊還有一個,公安正在研究怎么抓他兒子,怎么刑事他,你放心,我有100種方法去刑事他兒子。我只是現在還不愿意用那些方法。”
100種刑事方法對付一個上訪群眾,說這話的人,正是青島平度市云山鎮D委書記王麗。
事后,當地官方發布通報,稱王麗在做群眾工作時方法簡單、言語不當、作風粗暴,造成不良影響。
已對王麗做出停職調查處理,責令其向當事人賠禮道歉。
記住這個重點,“造成不良影響”。
事情不翻上臺面來,各方獲利皆大歡喜,誰在意一個村民涂記明委不委屈。
事情翻上了臺面,一個拆遷公司,一個村長,一個書記,哪怕是“造成不良影響”,那也是“為大局謀利”的功臣。
貧富差距拉大的悲涼現實,個體生命權益不平等的殘酷無情,使得壓力山大的普羅大眾,進一步渴求基本的公民權益能夠得到體面尊重。
縣城江湖里的基層生態治理難題,從這兩個洞里,便可窺見一斑。
每個人的軟肋,都是房子車子票子妻子孩子,俗稱“五子登科”,可生命終究是平等的,生老病死也注定是每個人都逃脫不掉的宿命,真要是細究起“軟肋”來,大家不都是一樣的嗎?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張扣扣和歐金中的悲劇,還不夠慘烈嗎?
欺人者,人必欺之;辱人者,人必辱之;狂悖放肆侵害他人者,天必收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