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醫保改.革”的話題討論很多,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有,可謂魚龍混雜。
因為醫保卡里可直接提取的金額變少,一些退休老人感覺到利益受損和養老危機,所以才提出自己的想法、反映訴求,這本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就算覺得老人們提出的訴求不合理,也應就事論事。
可是,有一些人偏不,非要大搞陰謀論,說老人是被“洗腦蠱惑”。以下為文章部分截圖:
看到文章標題的一瞬間,我就火冒三丈。好呀,有些人真是解決問題能力低下,搞陰謀論一個頂兩。
以前常聽人說,年輕人幼稚、涉世未深,這話雖然是陰謀論,但年輕人經驗少也是事實,還是會有一些人愿意相信。
現在竟然變本加厲,直接說老年人被忽悠,該作者是把那么多老年人都當傻子看待嗎?還是覺得大眾是傻子,你說啥就是啥?
俗話說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或許很多老人文化程度不高,但幾十年在社會上摸爬滾打、歷經世事滄桑,積累了大量的人生經驗和智慧,對一件事的是非曲直是有基本判斷的。
我不否認,每次遇到社會事件時,確實會有一些謠言,畢竟現在是一個信息時代,各種消息如泥沙俱下;我也承認,該作者在文中也確實回應了部分謠言。
但是,我對該作者故意混淆視聽,將老人反映訴求解讀成是被別人利用、忽悠的言論深惡痛絕。
我就想問問,老人提出自己的訴求僅僅是因為網絡上的謠言嗎?老人個人醫保賬戶錢變少是不是事實?小病買藥以后想要報銷更麻煩是不是事實?
再者,武漢、大連等地退休老人為什么會有這么大意見,有些人心里沒點逼數嗎?
要知道,這些老人很多都曾是國營工廠的老工人,他們將自己最美好青春都奉獻給了國家,正是他們的付出為我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八十年代之后的經濟才能蓬勃發展。
那時,他們一心一意的工作、以廠為家,而國營工廠也為大家提供最好的福利保障,子女教育不花錢、看病也不花一分錢。
那時,大多數工廠,都有自己的醫療中心、醫務室,車間有護理站,工人們每周體檢一次。
一些相對大一點的單位,還會專門建立了職工醫院,設有診斷室、中藥房、西藥房、住院部等。職工來看病或住院,同樣一分錢也不用掏,只用記錄在案,年終象征性地扣除五分錢掛號費就行了。
如果患重病或大病,需要去到其他大醫院治療,則需要病人所在單位出具介紹信到所轄區醫院住院治療,治療費由本單位全額向醫院交付,或憑醫院發票讓單位全額報銷,職工毫無后顧之憂。
那時,不僅工廠的工人醫療有保障,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同樣是免費醫療,那是一個全民免費醫療的時代!
1965年6月26日,當毛爺爺得知,國家高級醫務人員70%在大城市,20%在縣城,只有10%在農村;醫療經費安排比例75%發放到城市,農村只占25%。
他很憤怒,對當時衛生醫療情況表示強烈不滿,并做出重要指示。
“告訴衛生部,衛生部的工作只給全國人口的15%工作,而且這15%中主要還是老爺。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一無醫生,二無藥。衛生部不是人民的衛生部,改成城市衛生部或城市老爺衛生部好了”。
“我們應該把醫療衛生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嘛!”“要培養一大批農村也‘養得起’的醫生,由他們來為農民看病服務。”
于是,在毛爺爺的指示下,赤腳醫生遍布中國農村,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應運而生。
在農村,農民每人每年交1元合作醫療費,大隊再從集體公益金中拿出一部分錢,按人均每年5角錢的標準,補貼合作醫療社。群眾看病時只要交5分錢掛號費,看病吃藥不用花錢。
截止1976年底,全國90%以上的農村都建立了醫療合作社,加上數百萬的赤腳醫生隊伍,中國農村缺醫少藥的問題得到徹底的解決。
九十年代之后,因為時代的變化,大部分國企老工人被迫下崗,他們不僅失去了原有的福利保障,許多人更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失去了收入來源,生活變得無比艱難,許多工人家破人亡。
如今他們已然年邁,生活全靠退休工資和醫保,醫保一丁點變動都可能會影響他們晚年的生活質量,他們豈能不關心?
相比現在青年人,經歷過全民免費醫療時代的老人也更難以接受醫保個人賬戶金額的減少。因為在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看來,看病免費才是理所應當!
奉勸那些混淆視聽的人,口下多積德吧。畢竟,誰家沒有老人呢?又有誰能永遠年輕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