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那個海天制造的醬油成了熱門話題,遺憾它是負面的話題,緣由在于它玩出了一個“雙標”。媒體上很多網友說,它出口日本的醬油沒有任何添加劑,而國內的醬油一串添加劑,為什么是“雙標”呢?
對于美國在國際上不停地玩“雙標”,國人是深惡痛絕的,海天也玩這一著,不激起民憤才怪呢。
客觀說海天玩的“雙標”還是有些“道理”的,它自認為的吧。
這是不是屬于食品類的低檔次產品與高檔次產品的區別?國內的是低檔的,出口日本的是高檔的。就如同國內很多廠家生產的食品號稱零添加,但比有添加劑的產品貴了許多,海天出口日本的產品是不是貴了許多?在下孤陋寡聞并不知情,但這似乎是可以搪塞過去的,但不管有沒有點兒他自認為的道理,“雙標”的這帽子戴上還是很合適的。
可問題并不在這。問題是海天明明在玩“雙標”,卻把責任推到“國標”上了,說它的產品不論添加了什么都是符合國家標準的,既不違規,也不違法。
那么,這個“雙標”的責任就是“國標”的了,網友們要追究“雙標”的事就應追究“國標”的責任,而不是去追究海天的責任。
玩出個“雙標”,還一推六二五,真的是手段高明,它想怎么解釋都可以嗎?
在下以為,搞“雙標”是海天的事跟“國標”沒有任何關系,純屬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也太能推了。
當然,也有人說海天確實是沒有什么責任,也沒有什么錯,我國的標準與國際的標準很多都不是一致的,有高于國際標準的,也有低于國際標準的,還有不同標準的,在國內看“國標”就對了,不需要去追什么“雙標”的事,若是國際標準與國內標準一致了,再出現類似情況那才叫“雙標”呢。
還別說,乍一聽這解釋還是有點“道理”的。
那么,按照這道理,大眾要想吃沒有添加劑的海天醬油是不是就得像當年很多人去日本買那個馬桶蓋那樣往回買日本賣的海天醬油,把國內的海天醬油晾到一邊?
結果海天醬油就成了日本企業的下游企業,說是賣醬油,實際上就是賣原料,這讓日本企業大撈一把且不論,不買海天添加劑醬油這臉打得海天疼不疼?拿“國標”還能搪塞過去嗎?
其實,真正的疑問是,我國食品行業能不能把自己的目標定到大眾的需要上,普通百姓們的需要上,而不是拿“國標”當擋箭牌肆無忌憚地放添加劑。
我國的普通大眾真的是愿意吃那些添加劑的食品嗎?如果大眾都不愿意吃放了添加劑的食品,我們食品企業為什么要用這么多的添加劑?
我國很多行業在發展中都是堅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超過國際標準并不乏見,而海天為什么不向這些企業看齊?卻用“國標”來推責,意思就是大眾就應吃添加劑嗎?
海天作為生產食品的企業不是去追求更好,這還算是一個良心企業嗎?若不是一個良心企業,誰能保證它不走“三鹿”的老路?添著添著不知會添出個什么妖蛾子來也說不定。
多年以來我們總是說西方國家在國際政治上搞“雙標”,唉,沒成想我國的海天企業跨國玩起了“雙標”,還推責,能推掉嗎?去掉添加劑是一件很難的事嗎?
海天醬油的事核心就在人民大眾需要什么,食品企業就應按這個需要去生產什么,而不是看國標上能放什么!
發個調查問卷,問國內有多少家庭或多少人愿意吃添加劑?若沒有或只有極個別的家庭和個人,那食品業是不是應該去掉添加劑?
至于“國標”如何,那是專家的事,網友無需置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