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如今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輕人都走光了。于是守村的老人,逢年過節時,就盼望年輕人能回家看看。——《我和我的家鄉》】
“這么久了,你怎么還是一個人?這么久了,你就沒想過回家看看?”
“外邊千好萬好,都不如家里好。可是回去又能做什么呢?牛皮都已經吹出去了,人家都以為你在外面混得風生水起,其實,牙掉了,咽肚里,苦只有自己知道,那些在外面,漂著不回家的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但是,當你真的到了人生實難的時候,或者真的混得風生水起了,無論貧窮還是富貴,你總是想回家看看。
鳥兒終將回巢,落葉終將歸根,浮萍無根,才會一生漂泊。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王陽明
1
2020年1月23日凌晨,武漢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1號通告,10時起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除夕前夕,武漢“封城”。
2020年10月底,官方回應,“疫情總體可控,今年一定能讓大家回家過年”;
2020年12月底,官方倡議,“今年希望大家能夠就地過年”。
2021年1月份,國家衛健委開始倡議,“高風險地區隔離,中風險地區居家檢測,低風險地區可以回家。”
然后,從衛健委發布倡議后,省里、市里、縣里、鎮上、村子,開始層層加碼。
省里,“高風險不要回來”,市里,“中風險定點隔離”,縣里,“低風險居家隔離”,鎮上和村子里,“禁止惡意返鄉”。
直接村口封路,管你是不是低風險地區來的、有沒有核酸檢測,都不許回家過年,橫幅一拉破口大罵,似乎返鄉人員成了“病毒大軍”。
私設障礙、層層加碼,政策模糊、朝令夕改。
人民日報發文,“就地過年政策,各地區不能擅自加碼。”
2
2021年12月底,又是年關將至,各地“嚴格的疫情防控指令”來了:
河北張家口經開區最新通知:全區機關職工等就地過年;
廣東中山市三鄉鎮向鎮內企業發出倡議:廣大企業要鼓勵員工就地過年,形成“非必要不離廣東”的共識;
廣西憑祥市更是發出《“十個一律”的通知》:門店、商鋪人員一律倡導就地過年、網絡拜年。
中央還沒有發話,各地已經“令從己出”了。
根據過往的經驗,名為“倡導”,具體到下面落實,應該就會變成“強制”。
2022年1月20日,河南鄲城縣。
縣長董鴻的一番言論,沖上熱搜:
“不講你有沒有疫苗接種證明,不講你有沒有48小時核酸檢測,你只要返回,不聽勸阻,惡意返鄉的,先隔離再拘留!”
好一個“惡意返鄉”!
人民日報下場點名批評“惡意返鄉太傷人”之后,董縣長回應了:
【確實說過,“不聽勸阻,惡意返鄉的,先隔離再拘留。但是,我是為了保證群眾安全。”】
3
2022年9月3日,合肥市疫情防控會官方倡導,中秋、國慶兩節將至,合肥市倡導市民非必要不離市,市內活動少聚集不聚餐,各類公共場所全面加強疫情防控。
各類學校應依法落實“四方責任”。各在肥高校、中職學校,無論公辦民辦,疫情防控一律依法辦。
市民,“非必要不離市”,學生,“非必要不離校”。
這個不必要的“倡議”,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
緊隨合肥“非必要不離市”的倡議腳步,各地相繼發出了“非必要不返鄉”的--【致在外老鄉的一封信】。
河南多地給老鄉致信,“中秋假期非必要不返鄉”;
黑龍江七臺河市倡議機關干部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帶頭居家過節。
又是一個歷史輪回。
非必要不返鄉、非必要不探親、非必要不舉辦婚禮、非必要不參加葬禮、非必要不生病、非必要不出校門、非必要不下地干活...
官方倡議的“非必要”,到了下面一刀切加碼后,可能就變成了“惡意的”帽子:
【不聽勸阻,惡意返鄉的,先隔離再拘留!】
在這些非必要的倡議搞完了之后,五一十一黃金旅游周,各地又開始門票半價景區免費發放優惠券,鼓勵大家出門游玩帶動消費刺激經濟增長。
去三亞旅游,這是必要的,回鄉探親過節,這是非必要的。
權力擺不正,權利看不懂,兩相對比一旦發生沖突,公權力法無授權也敢濫用,私權利法無禁止也成了惡意。
GDP增速滯緩,庫倉壓貨,年度經濟指標未完成的時候,各地倡導“鼓勵地攤經濟”,城管局局長親自打電話喊攤販出攤,媒體聞風而動,“擺地攤日入千元”、“擺地攤兩個月買奧迪”。
全國經濟大環境“不友好”的背景前提下,一條路兩桶油三張卡四大行“都在虧損”,反倒是擺攤賣菜賣燒餅的發了財。
然后地攤經濟清理完庫存了,創文創衛來了,老太的秤桿被沒收了,老太像小雞一樣被拎起來重摔在地上,老頭的甘蔗被圍搶,擺地攤的成了影響市容管理的“罪魁禍首”。
“非必要不擺攤”,影響創文創衛,破壞城市形象,實屬“惡意”。
必要的生存壓力和必要的生活空間,已然不被重視。
非必要的文件規定和充滿惡意的官僚形式主義表演,卻成了硬性指標。
這個世界最大的惡意,就是把“惡意”的帽子扣在了老實人的頭上,然后把“寬大處理”的無限包容,給在了真正“惡意”的奸惡之徒身上。
4
1999年,陳紅登上央視春晚,演唱歌曲《常回家看看》。
2009年,王寶強登上河北衛視春晚,演唱歌曲《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2015年,劉德華登上央視春晚,演唱歌曲《回家的路》。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夠切實地感同身受,中國人對于返鄉和探親的“故土情結”。
如果連返鄉探親回家過年,都成了“非必要”的話,我不明白,我們努力工作認真生活的具體意義,究竟是什么?
當房奴卡奴,還車貸商貸?生三胎?搞墓地貸?
活著的人不能安居樂業幸福生活的話,再去折騰沒出生的和已經死去的人,那實在是太“惡意”了。
如果連回家都變成了一種惡意,那么因為沒有核酸報告、因為被賦黃碼而流產的孕婦、被拒診的老人,此類事件,就是非必要不該發生的真正惡意。
成都市民和大白們排隊等核酸系統“信號正常”等到崩潰的那一夜,東軟集團一個道歉,便算完事。
有錢的老板和老爺們,干什么都是必要的,犯的錯誤,也都是非必要的。
到了普羅大眾頭上,必要和非必要,往往都是身不由己。
這一切,從來就不公平。
花好月圓人長壽,只是,花何時好,月何時圓,人何時長壽。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答,“新冠第三年”。
別搞一刀切了,動態清零之下,也搞動態防疫啊,低風險地區的驗證兩碼,中風險地區加上核酸三天兩檢。
甭管有錢沒錢,都忙活了一年,總得讓人回家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