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話已經說了很多年了。但是現在看起來,我們的房地產市場似乎還是不那么太順。很多有剛需的人要買上一套房還是有點困難的。申請廉租房吧,似乎要排隊等上一個很長的時間;如果要買房吧,除了需要住房的人們在資金上存在著較大的困難以外,還有要心甘情愿地做好幾十年的房奴的前景,也是讓人們望而生畏。
住房問題,與教育問題和醫療問題,曾經都是讓老百姓最為糾結的問題。七十年代,中國城市居民,幾乎看不到解決住房問題的希望。當時,據有關部門的人說,中國的大城市要解決城市居民住房問題,要大約七十年的時間。這個所謂七十年,是指從七十年代開始算起,這對普通群眾來說,幾乎就是沒有任何解決住房的可能性。當時有聽到這種說法的人,心里肯定是拔涼拔涼的。
當時一些城市里的居民,為了解決兒女們結婚后的住房問題,都在所居住的院子里蓋小房。這樣幾年下來,所有的院落,特別是那種四合院,或者大雜院,都被這類小房搞得非常擁擠,連推一輛自行車走過去都非常地艱難。城市里哪里出現拆除原有建筑的工地,就會有很多人們到那里去撿碎磚頭,這都是為自己搭小房積攢材料。
七十年代開始,城市開始有了拆遷這種機會。被拆遷的地區或者地段,就有了改善住房甚至解決住房困難的機遇。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盼著自己居住的地方能夠被拆遷。然而城市里雖然確實也拆了不少的地方,也確實有那么一些群眾解決了住房的困難問題。然而仍然有大量的群眾后來一直也沒有盼到通過拆遷而讓自己住上較為寬敞和舒適的住房。
八十年代,其實是九十年代之后,住房商品化成為解決民眾住房困難的一種方式,甚至成為一種最主要的方式。你想解決住房嗎? 單位分房是沒戲了,而且本來就有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或者街道企業,就沒有分配給職工住房的能力。只有大一點的國營企業,只有國家機關以及相關的事業單位,才有這種分配住房的機會。當然,對大多數人來說,這種機會即使有,也是相當渺茫的。所以,那些家里多少還有點底子的居民,或者有點辦法的人們,就會想方設法通過購買商品房來解決住房的問題。
隨著普通民眾平均收入在不斷提高,想買房的人也開始多了起來。但在這個時候,房地產商們也開始琢磨要賺更多的錢。他們到處買地(當然是買使用權),使得地塊價格一路飆升,結果房價成本隨之升高,房屋價格也就隨之增長。老百姓本來也希望房價平穩,甚至期待房價能夠下降,但房地產商的操作很快就讓老百姓的希望徹底破滅了。
人們為了購買一套住房,甚至全家都要動用一輩子的積蓄,而這些積蓄在很多情況下,只夠支付購買房屋的銀行貸款的首付款。后面的月供還在繼續成為購房者生存中的巨大壓力。這樣的居住狀況,很難說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那些連貸款買房都非常吃力的家庭,就更是居而無安,居無定所了。
近年來,國家提出公租房的政策,是非常得民心的。但是這套政策距離從根本上解決老百姓住房困難方面,也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與此同時,曾經出現的有門路的人,到銀行貸款購房,卻只是作為一種投資,希冀從中獲取較高的利潤,就更是推高了住房的銷售價格,使希望得到住房的剛需人們更為無奈。
雖然有關部門一直反復在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但是那些把住房當作投資的人們,似乎總有僥幸心理,希望政策能放過一馬。而有些地方政府,為了自身財政的需要,在執行中央政策上也不那么堅決,經常反復。這也對解決剛需群眾的住房需求增加了難度。
現在看起來,要真正解決那些剛需群眾的住房困難,住房商品化的政策需要做出一些重大的調整。如果作為解決群眾基本需求與困難的公租房,主要應該由政府來投資,這一點是必須要堅決這樣做的。公租房產權歸國家所有,房地產商的資金不得染指。房地產商的投資可以在寫字樓或者其他工業及商業用房上施展他們的拳腳,以及用在有限的高檔住宅上。要涉及到國計民生的普通民眾的居住房屋,必須要落實廉租的公租房政策。
廉租的公租房要不斷擴大在全國整個住房建筑面積中的比例。住房作為商品的范圍必須要大大地縮減。這是解決城鎮居民住房困難的主要方法和渠道。
對于農村居民,過去都是各家各戶自己籌資建房?,F在要走上鄉村振興之路,過去那樣一種靠農民一家之力來解決住房的方式也要做必要的調整。鄉村振興,還是要靠發展集體經濟。所以集體經濟在有了較大的收入之后,應該抽出部分資金為農民集中建房。對農民來說,這些集中建筑的房屋,農民可以購買,也可以租賃。在這一方面,可能在政策上放得更寬松一些。城市中的公租房是由政府出資建設的,所以產權歸政府所有。而農村中集體經濟所出資建設的住房,其產權本應歸集體所有。而如果農民個人愿意購買,集體也愿意出讓產權,農民購買集體建設的住房而擁有房屋的產權,應該問題不大。
現在有的地方政府對政府的財政收入比較關注,也對本地房地產商的納稅也比較關注,這些與政府財政相關的狀況,應該說也確實需要得到妥善的解決。但是老百姓的安居應該說比政府的財政更應該得到重視,更應該放在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在這個方面,老百姓不希望看到本末倒置的現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