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看到這種消息,多少覺得有點“惡心”。我不知道你們能否理解,就是那種“憋屈”的惡心。
直白點,有些人有些行為,已經把那個“捐”字,弄臟了。
首先當大家都被封控在社區里的時候,大白其實也算一個比較不錯的選項。首先你有相對自由,其次你還能獲得收入。別說風險,2019年你說風險我信,2022年,大白已經快成為疫情期間的香饃饃了。
所以當我看到“成都某社區要求業主給大白捐款,每戶50元,少數服從多數”這種消息時,頗感震驚。要捐款,也應該捐給封控在家里沒有自由沒有收入的業主才對吧?這是一不小心把屁股和腦子搞反了嗎?
當然,如果這種“要求業主給大白捐款”能遵守“自愿原則”的話,那么問題也不大。但當我看到視頻里的一條聊天記錄時,我頓悟了……
哪來什么自愿可言?捐款早已和“采購”綁到了一起。
你不捐,你又不能出門,那就買不到物資。這社區說得也算清楚,每戶50元,把錢給到大白,大白出去買物資,然后給你們發一點,剩下的就當是對大白的“回報”,不能讓他們“體累再心累”。
不愧是能創造新詞“原則居家”的地方,這會兒連上海的團購都改了名字,說好每戶都能有人出去購買生活物資的呢?
說白了,這就是來自社區的加碼,所以想出了這種更換名頭的套路。上面說每戶讓一個人出去采辦物資,社區為了徹底封控,干脆讓大白去批發,豬油從手里過能撈一筆,另外還穩住了頭上的烏紗。
反正吃虧的,最后還是業主。社區和大白,又能有什么損失呢?
忽然想起來這兩天一直被罵的“熱帶雨林”,這位大哥提前預報了成都封城,讓不少成都百姓搶購了一大批物資。結果現在不僅被行拘15天,還被一大堆鳥人在罵:
“散播恐慌,導致大家都去超市搶購,成都官方都說了,物資很充足!”
“成都不是上海,不會有人去賣那昧著良心的高價菜,更不會出現團長這種存在……”
的確,團長暫時還沒看到,不過大白倒是青出于藍。連少數服從多數這種混賬話都說出來了,難道不應該是“通報服從法律”嗎?難道不應該是“胡話服從道理”嗎?
師爺那句話,仍舊歷歷在目啊。
縣長上任,得巧立名目,拉攏豪紳,繳稅捐款。他們交了,才能讓百姓跟著交錢。得錢之后,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成。
給一些說出來就難聽、就不合理的行為造新詞,無人制止,那么新詞就會一直造下去。于是我們從最初的封城開始,看到了靜默、看到了靜態管理、看到了原則居家。
同樣,對于“團長”我們無可奈何之后,讓他們在疫情中賺得盆滿缽滿之后,采購物資又和“給大白捐錢”捆綁到了一起。說白了這兩種情況的本質是一樣的,你不買團長的高價菜,你就得挨餓;你不給大白捐錢,你同樣得挨餓……
不要把“自愿”兩個字四處亂貼,你所謂的“自愿”,只能代表自己,不能代表他人。如果在“謝謝你”之后,他們又把“給大白捐錢”炒成了自愿,那么這等于又給龍王多了個下雨的理由。
大白,真的還像疫情剛到來時那樣受到尊重嗎?也許吧,有些大白我是認可的,因為他們是人,也會說“心累”。另外還有一些大白,我也不知道為何,每次遠遠看去,他們都在手舞足蹈,活像個200斤的孩子。
我都不知道他們為何能如此快樂,你知道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