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21年的結婚數據出來了,結婚人數跌破800萬對,意外的低嗎?其實毫不意外,下降的趨勢早已有之,并且如同生育率曲線一樣,結婚率恐將持續下降。
雖然媒體驚呼2021年的數據創了36年來的新低,但又怎知這不是未來十年最高的一年。
根據民政部最新公布的《2021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1年結婚登記人口年齡分布數據,30-34歲和35-39歲這兩個年齡段的占比都創下了近年來的新高。若以30歲為界來看,30歲以及以上人群占比合計達到了48.2%,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7個百分點。
在整體下降的趨勢下,30歲以上結婚人群的比例卻在上升,甚至創下新高。這也意味著,人們的結婚年齡越來越遲。
在專家的口中,這是因為90后、00后受教育年限增長,就業壓力增大,以及住房、交通、消費等方面的壓力影響,然而更為內在的原因是年輕人婚姻觀念和態度的轉變。
媒體沒有詳細報道,咱也不知道專家具體詳細的說法。不過,雖然專家承認住房壓力對年輕人結婚率有影響,但似乎并不認為這是主要因素、重要因素,反而歸結到婚姻觀念上,這就不太講客觀事實了吧。
年輕人固然和老一輩相比,婚姻觀念有所改變,比如更加追求高質量的婚姻,而非湊合過日子,但這不意味著結婚年齡推遲的原因也主要在此。
在當下主流價值觀的影響下,年輕人結婚必備房子、車子、鉆戒……對于男性而言除了要準備這些,也要準備相當金額的彩禮。
毫無疑問,結婚成了考驗一個人、一個家庭財力物力的時刻。如果不能具備這些物質條件,哪怕是再相愛的年輕人也要被推遲婚期。
新聞中就曾有,因為拿不出50萬彩禮,而女友竟被親生父母抽打、拖著腿拽走的例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回到了封建社會,在賣女兒呢。
更有多少人甚至因為彩禮談不攏,最后鬧得不歡而散。
不知道專家的眼里看得到這些嗎?亦或是看到了也偏說這不是主要原因。
我想,專家大可以搞一次調研,看看年輕人究竟是因為窮而難以結婚,還是因為婚姻觀念的轉變而遲遲不婚。
毛主.席曾對青年人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可在現在的年輕人身上,我們卻常常難以看到這種朝氣蓬勃的力量,因為他們早已被新三座大山——教育、醫療、住房壓得喘不過氣來。
近些年來,房子一直被宣傳為結婚的必備品,房價一路飆升,在此過程中,賣地皮的人、房地產商、炒房客大賺了一筆。房子從最初的生活必需品也逐漸演變成了理財產品,具備了金融投資屬性。
▲宣傳買房的海報
最苦的還是底層老百姓,住房本是剛需,可在炒作以及和孩子教育等捆綁之下,這個剛需所要花費的代價卻是成百上千倍的增加。
被炒作上來的房價居高不下,除了炒房客不想讓它跌之外,普通的為了結婚、孩子上學買了剛需房的老百姓其實也不希望它跌,否則相當于白白虧損了許多血汗錢。
這也是為什么國家一直要保房價的原因之一,跌得太多房地產行業勢必會崩盤,高價買房的老百姓叫苦不迭,屆時矛盾沖突必會爆發。
然而,既然惡果已經種下,總應該想辦法摘除,以保障老百姓的生活,尤其是確保年輕人敢結婚。不想讓房價猛然下跌,那么至少要把年輕人的工資水平提上來,以應對高企的房價。再讓房子和教育脫鉤,保證未成年人的義務教育。
不要既想壓榨年輕人,讓他們做苦力、當牛馬,還不給他們應得的工資,讓他們看不到希望和活路。那年輕人就用自己的方式反抗,房價太貴,結不起婚,那就不結了唄,不婚不育保平安,直接躺平。
原來的剛性需求,慢慢的也不剛了。畸形發展的房地產,終有一天會破敗不堪,無人問津,正如如今的鶴崗和乳山,哪怕區區5萬就能買套房,可依然沒人買,因為當地已經沒有多少年輕人了。
結婚率一路走低,必然伴隨著生育率的一路下滑,無人結婚也就無人生育,不管是現在的房子還是未來的房子都不會有人買,到那時著急的是誰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