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三年,民生困苦,大多廟堂之上的人,體會不到。
收入銳減,就業艱難——往年,普羅大眾還能跑來跑去,打點散工謀生計,但在疫情反復的當下,串個門都難,別提出去打工了。
工作好不好找另說,萬一攤上密接,關幾天的隔離費,可能會掏空幾個月的口糧。
雖然錢掙不到,但生活還得繼續。
于是為了生計,每個人都在想各種辦法,絞盡腦汁。
陜西省榆林市的羅蘭(化名)夫婦,經營一家蔬菜糧油店。
這種生意其實就是苦力活。忙忙碌碌一年,也賺不了幾個銀子。
糧油店,無非是賣點生活常用品:米面油,鹽醋茶等等。
回到去年10月的一天,羅蘭夫婦購進7斤芹菜準備對外賣。
賣菜更是最底層的買賣——八毛進,一塊賣,按現在的市場價,七斤賣個高價,估計也就賺20塊錢。
然而讓小羅夫婦沒想到的是,就是這七斤芹菜,害得自己被罰了6.6萬元。
據新聞報道,有一天,榆林市的市場監管部門來羅蘭店里檢查,順手提取了2斤芹菜回去進行抽樣檢查。
一個月后,羅蘭夫婦接到檢驗報告,說這批芹菜檢驗不合格。
隨后有關部門讓羅蘭提供進貨票據,但羅蘭表示當時票據丟了,找不到。
于是,有關部門啟動了“調查”程序。
經有關部門調查,涉案的7斤芹菜中,除2斤用于抽樣檢查,剩余的5斤,夫婦倆已經以每斤4元價格售出。
很快,羅蘭就收到有關部門下發的處罰決定,顯示羅蘭因此被罰:
6.6萬元!
按照這個標準,一斤芹菜被罰了1.1萬元,甚至還多。
為啥被罰這么多呢?
處罰決定書認定,因涉案芹菜已售出,無購買者信息無法召回,羅蘭夫婦不能提供供貨方許可證明及票據,不能如實說明進貨來源,未履行進貨查驗義務,涉嫌經營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食品的行為,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對其做出6.6萬元的處罰。
看到這兒,想到一句話:
公權力,稍微不防就開始作惡。
而我們的有關部門為了罰錢,也是夠拼的。
又能怎么辦呢?官爺們得吃喝拉撒睡,經濟不好,只能罰錢來維持自己好日子。
這不是個例。
2022年7月,各城市陸續公布2021年的預算執行情況。在公布數據的111個地級市中,2021年有80個城市罰沒收入呈上升態勢,占比超過72%。其中,有15個城市罰沒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0%。
各大城市罰沒收入數據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青島市。2021年,青島市罰沒收入為43.77億元,位于111個統計城市之首,相當于貴州省銅仁市一年的稅收收入。
與2020年相比,青島市罰沒收入增長了24.51億,增幅為127%。
羊毛出在羊身上。
只能說,稅收不夠,罰款來湊。
畢竟罰得多,獎勵的越多。
反正自己吃好喝好就行,有權在手,還能把自己餓著?
問題是,權力太任性,民眾就會受罪。
民眾受不了,就會想辦法去舉報,去反映。
據報道,近日,國務院督查組接到群眾在“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反映,陜西榆林的一家個體戶賣了5斤芹菜后被市場監管部門罰了6.6萬元。
終于,羅蘭的遭遇,驚動了國務院。
隨后,國務院督查組決定將此事當做反面典型來重點處理。
羅蘭沒辦法:“我得賣多少噸芹菜才能掙回6萬多?”
是啊!不能有點權力,逮住人往死里欺負。
同時,羅蘭還是比較幸運的。
面對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第十六督察組成員的“幾十塊錢的一個案值,罰他幾萬塊錢,合適嗎”的質疑,榆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延艷東老老實實地承認:
確實還是有點問題,處罰有點不當!
僅僅是不當嗎?僅僅有點問題嗎?
懂得人都明白。這事兒背后,肯定不是副局長一個人作惡。難道局長不知道?
只是這會,局長正窩在某處等風頭過去。
而調查組還發現,就在榆林市,這樣的極端罰款并不是少數,據查閱榆林市市場監管局2021年以來食品類行政處罰臺賬發現:
針對小微市場主體的五十多起處罰中,罰款超過五萬元的就有二十一起,而他們的案值只有幾十或幾百元。
其實不難理解!國企不敢惹,大民企不能惹,于是就逮住小企業主狠狠欺負。
說是罰款,他們的目的又不為規范市場,說他們是“搶劫”,他們又手握國家賦予的執法權。
國務院督查組表示,執法不能只講力度,也要為小微主體生存創造良好環境。
實際上,情況比發現的更嚴重。
中國政府網此前消息,國務院擬于8月下旬組織開展第九次大督查,對山西、內蒙古、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進行實地督查。
其中征集問題線索就包括地方政府部門開展運動式執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
實際上近段時間以來,各地亂罰款的現象已經引發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畢竟,原來經濟情況好的時候,你亂罰,群眾有收入可以不計較,但當前情況不同了。
7月21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
取消29個罰款事項,降低24個輕微違規行為罰款數額。
同時再次明確:嚴禁亂收費亂罰款。
會議指出,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行政,保護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要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規范行政裁量權,壓縮自由裁量空間。
制定行政裁量權基準必須于法有據。有權不能任性,做事要合法合規,解決行政執法簡單粗暴“一刀切”問題。
最后再說一條消息:
早在8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見》。
《意見》提出,要準確規定行政裁量權基準內容,依法合理細化具體情節、量化罰款幅度,堅決避免亂罰款,嚴格禁止以罰款進行創收,嚴格禁止以罰款數額進行排名或者作為績效考核的指標。
當然這種事兒,基本是年年說,月月講。
因此不指望能夠立即改變,但求這群“西八”有所收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