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國生育率持續走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面對人口危機,北京師范大學一位董姓教授近期大聲棒喝:"女性不生孩子是反人類行為。"
言下之意:生孩子是女性朋友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只要你是女性就必須生孩子,否則就是反人類。
在此,姑且不論這位北師大的董教授此言有多流氓、多荒唐,咱們先來算一筆帳,看看育齡婦女生一個孩子要在醫院花多少錢。
為確保孩子健康,產檢費是準媽媽們必須支付的。一般來說,從懷孕12周建卡后,每個周期都得體檢。12-32周每隔四周做一次產檢,32-36周每隔兩周產檢一次,36周以后每隔一周產檢一次,直至分娩。
也就是說,準媽媽們的孕期常規檢查需要做13次,按照不同地區不同醫院的收費標準,每次300-1000元,整個周期產檢費用需要4000-13000元,這還得孕媽身體健康。對于身體欠佳的孕媽,花費則在6000-20000元左右。
因為一嘴兩命,孕期準媽們得吃營養品,雞鴨魚肉、各類蔬果和滋補湯水之外,還需要營養素的額外補充。鈣片、維生素片、DHA片等各類補品,如果買國產的,每個月花費在300-500元左右,如果選擇進口的,價格則更高,10個月下來,營養費需要花費3000-20000元。
到了預產期,寶寶要出生了,心情又高興又恐懼又擔心。到公立醫院生產并順產的準媽媽,普遍花費在3000-5000元上下;在公立醫院選擇剖腹產,普遍花費則在6000-10000元左右。在私立醫院順產,價格在10000-12000元上下,剖腹產則需要12000-20000元左右。
這筆帳算下來,不說婦女朋友生一個孩子其它方面的損失和開支,單給醫院就得好幾萬。
這還僅僅是生孩子,養孩子更是一項花費巨大的工程。
有句話怎么說來著?
對,叫"沒有比較,就不知好賴。"
先給大家上一張老票據。
這是1978年2月彌勒縣的一名產婦在縣人民醫院生孩子的全部費用清單:三天的住院費0.9元,針藥費0.88元,接生費2元,治療費1.2元,共4.98元。
彌勒縣在哪?
在云南省紅河,也就是現在的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代管縣級市——彌勒市。
看完這張老票據,咱們再上一張新票據。
這是2020年5月一位北京產婦在北京協和醫院生產的費用清單,住院5天,共花費52660.77元。不說別的,光住院費每天1800元,就令大多數家庭望而生畏,更別說接生費20000元了,且還是單胎順產。
從這兩張票據不難看出,時隔42年,醫院對產婦的收費翻了10000多倍。
當然,這兩張票據一張是一線城市北京,一張是七線城市彌勒,沒有可比性。
那咱們隨便拿一個縣人民醫院來比,一名產婦從入院到分娩再到出院,至少花費4000以上,也是生產費用翻了千倍。
工資呢?
1978年,一名普通工人的月工資普遍在45元左右,按醫院對產婦收費翻千倍來算,現在一名普通工人的月薪應該普通在40000元以上才對。
40000元以上的月薪,普通工人誰拿到了?
如果說醫院收費上千上萬倍地翻說明不了什么問題,那咱們再上一張老票據。
這是浙江省紹興縣房管會1978年開具的房屋租金收據。
從收據地址欄“上石2#"四字不難看出,這是一套房的租金,一個月1.92元。
現在的紹興,1.92元要翻多少倍才能租到一套房呢?
住房成千上萬倍的漲,這是國人有目共睹的,就不多說了。
最后上一張老票據。
這是1971年武漢市江漢區學生雜費統一收據,春秋兩季,也就是兩個學期,收費2.5元。
現在的孩子上個小學,家長一學年不掏出個兩三千塊錢,孩子這學上得成不?
為什么那個時代家家戶戶生養五、六個孩子?
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連一個孩子都不想生?
答案都在票據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