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奇聞真不少,尤其河南格外多。
前有周口鄲城董縣長,會上大喊“你只要返回,先隔離再拘留”,此言一出響四方,氣得老鄉直罵娘。
后有鄭州騷操作,強賦紅碼給儲戶,公權私用真在行。如今又出奇葩事,不讓農民下地撒農藥,違反便要被懲罰,拿著喇叭做檢討。
今日,微博話題#農民日報評論全縣靜默莊稼沒法靜默#沖上熱搜。
據悉,8月1日起,河南商丘寧陵縣緊急實行全域靜默管理。2日,縣里一位農民因疫.情管控期間下地打藥,被要求通過大喇叭做十遍檢討。
說實話,孤陋寡聞的我在看到這件事的瞬間就被震驚了。一位農民因疫.情管控期間下地打藥,竟被要求通過大喇叭做十遍檢討,這不就是告訴所有人不要下田種地嗎?糧食減產了,誰負得起責任?沒糧食吃是會餓死人的,如果每個地方都這么搞,我們還怎么能保證糧食安全?
正如農民日報發表評論所說:
疫.情之下,人為了抗疫可以忍受一時的不便,但莊稼沒法靜默。農業生產有其固有周期和時令節奏,停不了也等不得,關鍵環節管理跟不上,很可能會影響一季乃至一年的收成。立秋時節,如果防治病蟲、灌溉等不及時,可能影響農民的“錢袋子”和國家的“糧囤子”。
莊稼生長是有周期和時令的,怎么能在關鍵時刻停止管理呢!更何況受俄烏戰爭的持續影響,全球糧食產量下降,糧食市場價格持續上漲,我們自己的糧食生產和糧食儲存就顯得更為重要。
再者,農民下地干活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地里的莊稼,絲毫沒有疫.情擴散的可能,地方上限制農民下地撒農藥沒有任何道理可言。
說白了,這種絲毫不考慮實際情況、不為老百姓著想的過度防.疫措施是典型的一刀切、胡作為、亂作為行為。
疫.情已經持續兩年多,國家早已經積累了大量的防.疫經驗,在防.疫政策上日趨完善,在防.疫方法上也愈發成熟,國家也多次強調不要過度防.疫。
然而,我們卻總是能在地方防.疫行為中,看到一些過渡防.疫行為,就拿農民種地來說,便多次出現過令人憤怒但又覺得可笑的防.疫行為。
早在今年春耕之時,多地便出現了農民持證春耕、輪流錯峰下地的鬧劇。2、3月份,在河北、東北地區相繼出現當地為了疫.情防控,給農民辦理春耕證,大家輪流使用春耕證下地耕田的情況。
此政策一經推出,便引發了廣大農民的反對,在全國網友憤怒地聲討下,這個政策才沒有被其他地區進一步效仿使用。
此次商丘寧陵縣的這種行為是給農民發放“春耕證”的翻版,照此下去,秋天是否也會出現不讓農民下地秋收的情況?或者得有“秋收證”才行?
在任何一個正常人看來,不讓農民下地耕種、撒農藥,擔心這樣會傳播疫.情的行為都顯得十分可笑和幼稚,但為什么各地總是會時有發生呢?難道是因為一部分地方工作人員腦袋笨、弱智?
不然,事實正與此相反,他們是聰明過頭了。
大多數普通人在考慮耕種這件事情時,都是站在農民生活生產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自然會想著在防.疫的同時也要保證老百姓的生活生產,保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但對于這部分人來講,他們考慮的首先不是老百姓地利益而是自身的利益,他們考慮的是:疫.情一旦在他負責的區域內擴散,他自己可能會受到處分。因此,只要管住疫.情即可,其他人的死活又和自己何干呢?
他們心中根本沒有“為人民服務”的想法當公務員或者當村干部的目的也不過是為了自己升官發財、謀取私利罷了。
這種情況下,無論有多么好的防.疫經驗,也總會有這種令人感到憤怒和可笑的行為再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