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遼源,一女子反映她于去年在東遼縣人民醫院進行產檢,花880元做了無創DNA檢測,當時檢測結果為低風險,然而孩子出生后卻被確診為唐氏兒。
這件事,疑點如下:
首先,孕產婦在做完nt之后幾周內都會做一個叫唐篩的檢測,但是這個檢測準確率只有60%左右。即可能產婦被標記高風險但是娃生出來卻沒有問題,也有可能檢測結果正常,但是娃生出來是唐氏兒。
因此,對于高風險的孕婦就有了兩個新的選擇,一是沒有損傷的無創DNA,準確率在95%以上,二是有創的羊水穿刺,可以直接獲取嬰兒的DNA,因此準確度可以高到直接給出是或者不是,但是該方式有一定感染或流產的幾率。
正常來說,無論是醫院自己檢測,還是醫院采樣后交給檢測公司做,國內的無創DNA價格一般在1500-2800元上下。
(上圖為北京無創DNA進入醫保后的價格,為1475元)
那么,問題來了,該醫院880元的無創DNA,醫院或者背后檢測公司的盈利點在什么地方,它們為什么肯做這個所謂的“檢測”呢?
這背后必然有貓膩,最大的可能就是直接不檢測就出報告,畢竟我國唐氏兒的發病率大約在600-800分之一。哪怕按800分之一算,每人收費880元,800個孕婦收費70.4萬元。如果運氣不好,800人里有一人不幸生出來后確診了,賠個40萬,還能凈賺30.4萬。
同理,按1/600的發病概率算,也能凈賺22.8萬。
這不比一個個認真的做檢測,每個賺幾百塊要來得快?
這說白了,就是通過概率和信息差來賺錢。
只是,這種搞法,孕產婦家庭再也無法在胎兒期將唐氏兒及時給篩出來,之后生下來的嬰兒,其疾病和隨之而來的陰影將一直伴隨著整個家庭。
真就是說的全是救死扶傷,然而滿腦子都是生意。
或許來錢太快,事故主角董女士一向醫院反映,院方馬上啟動賠償機制,簽了個“保險合同”,40萬就爽快地打了過來。
第二個疑點,檢查的費用是直接交給醫生的。
以目前醫院信息化和專業化的程度,哪怕一家縣級的人民醫院,能將錢直接轉給醫生,這只能說明該院或者管理尤為混亂,或者已經赤裸裸地將搞錢作為了醫院的第一要義。
同樣蹊蹺的是,出事之后,醫院院長竟然說與醫院沒有關系,她沒在門診掛號,是大夫的事,涉事醫生則說,這不屬于私收費,因為醫院沒有這項檢查。
好家伙,不單暴露了醫院管理的混亂,更反映出了他們無事隨處可收錢,有事處處推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一貫作風。
難道怪第三方檢測公司?可是,這對接不該是單位對單位嗎,退一萬步說哪怕個人對單位,那也得真檢啊——然而對口檢測的單位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稱自己壓根沒有相應的送檢記錄。
第三個疑點,原本應該對口檢測的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卻找不到她的報告和送檢記錄,醫院還幫著給開了個沒有送檢記錄的證明。
這又和第一個疑點形成了相互印證。
第四個疑點,據說這個檢測是帶保險的,結果找醫院的時候,醫生才讓簽保險合同——正常情況,這個合同不是在做檢測的時候就該簽的嗎?
然后,轉的賠償的錢竟然不是保險公司打錢,而是個人打錢?并且保險公司沒有相應的保險記錄。
合著這是一套全流程的造假?
這是醫學問題嗎?明顯不是啊!
可以大膽揣測一下,類似董女士那樣遭遇的孕產婦在該醫院應該不是第一個,只是董女士有時間經歷和意愿去刨根究底罷了。
目前,吉林省衛健委已經介入調查此事了,這害人一輩子的事,希望能夠給受害家庭和廣大群眾一個明確的交待。
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這樣的縣級公立醫院,又是怎么將“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給丟棄了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