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來,每到夏季,都要與大量考生或家長接觸,有些思潮沒辦法改變,但值得回顧與總結。
專業的冷熱變化,既與大學的專業設置靈活性不夠有關,也與國人的短視性有關。往根里講,是受市場經濟金錢至上的觀念影響,從表面看,它就是人們的事業觀已經發生了轉變。
在談專業問題之前,我想講講前不久跟學生家長的簡短對話。
家長:“我家孩子能上你們學校的計算機或電子專業嗎?”
我:“不確定。你家孩子為什么一定要選這兩個專業?”
家長:“因為這兩個專業好就業。”
我:“是不是好就業,現在真不好說,再說,好就業,也不一定就意味著能干成好事業。”
家長:“你們學校的畢業生一般會往哪里就業?”
我:工廠,公司,研究院,學校,公務員,出國留學,等等。“
家長:“我不想讓孩子進工廠。“
我:“那你想讓孩子去哪里工作?“
家長:“進公司比較好。“
我:“那好辦,以后把工廠都改成公司就行了。”
家長:“我說的不是那個意思,我的意思是不讓孩子搞工業,就想搞計算機、芯片之類的東西。”
我:“不搞工業,計算機是怎么生產出來的?芯片是怎么生產出來的?計算機和芯片用的各種組件不都是工廠生產出來的嗎?”
家長:“那不是我們考慮的事。”
我:“你知道中國高端芯片為什么被卡脖子嗎?因為我們造不出高端光刻機。造這個機器,不就是靠制造工業嗎?“
家長:“理是這個理,但進工廠沒什么出息。“
我:“怎么就判斷進工廠一定沒出息?你們省委書記是我們校友,畢業后就是進工廠的,王傳福,梁穩根,曾經的中國首富,都是我們校友,剛開始都進了工廠,上市公司中有70多位老板都是中南校友,絕大多數都是搞工業的,工信部部長也是我們材料專業的校友,怎么進工廠就沒出息了呢?“
家長:“你講的那都是大人物,我也沒想讓孩子有那么大出息,出來找個工作,能過個安穩生活也就夠了,不求當官發財。”
我:“家長,那我就要跟你說句不太禮貌的話了,一開始,你就想著讓孩子過平淡日子,那根本不用操心填志愿的事,你現在出錢給他開個小超市,開個小面館,或者租個小煙攤,這輩子都不會餓肚子,一定能過平淡日子,那還讀什么大學?”
家長哈哈大學,說我講得太有意思了。
細細思考學生家長的態度,應該看到,大學里的部分專業招嫌棄,一方面與專業設置有關,一方面與專業動態調整及時性不夠有關,更重要的是與人們的就業觀念轉變有關,大家都把搞工業當苦差事。
工業,能被嫌棄嗎?不能。
沒有材料,我們所用的所有物品都是無米之炊。
沒有化學生物,我們健康所依靠的高效救命藥品將幾乎全部消失。
沒有機械,我們要做出任何一件實用物都不可能。
沒有冶金,無論多高科技的產品都只能停留在想象階段。
……………………………………….
總而言之,工業是根本,沒有工業,就沒有現代生活,就得回歸原始。
中國是人口大國,新中國成立后,構建了非常完備且龐大的工業體系,這個體系是維持國家強盛的基礎,如果這個體系被掏空,夢想中的“高科技”都將成為空中樓閣。
工廠被嫌棄,工業被拋棄,家長和考生紛紛躲避,這不是沒有原因的,除了前面提到的教育本身的原因之外,更大的原因恐怕在社會層面,在政策層面,在法律層面。
兩極分化,除了城鄉分化外,工廠的待遇過低及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恐怕也嚴重影響到就業選擇。過去,進了國企,就等于獲得安穩的保障,只要你不犯原則錯誤,就會有法律保障你不會被企業隨便解雇。現在,幸存的國企不多了,進工廠,主是進私人工廠,而私企給就業者最大的心理恐懼就是不穩定,隨時都可能被走人,留下來的,也看不到晉升空間和事業空間。
論事業空間,我還給一位家長舉了個例子:“假如你家孩子被調劑到冶金專業,是不是就很差呢?不是。專業名稱看起來不好聽,但對于世界知名的重點高校重點專業來講,找工作是不成問題的,如果想回家鄉,進太鋼問題不大,而太鋼在太原這個城市應該也算是不錯的單位,并且是可以干一番事業的單位。假如你家孩子真讀了計算機或電子專業,是不是就一定會更好呢?我看不一定。中國只有一個華為,也只有一個中興,有影響的信息企業也不多,高端信息企業的就業容量有限,絕大多數畢業生還是要進一般的企事業,而在一般企事業單位里面,計算機都是輔助崗位,而非主導崗位,晉升的機會反而更少,成就事業的可能性更低。”
這些年,華為對中國就業市場的影響太大了,因為它給高薪,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大學畢業生就應該往那里擠,因為它表現出高科技的形象,所以,大家認為只有進了類似華為這樣的企為,才算得上人生贏家,因為華為在通信領域為國爭了光,所以,大家認為中國只需要這樣的企業就夠了。
然而,我必須得說,如果沒有強大的工業基礎,華為沒法誕生,華為也活不下去。
2018年,在美國打壓華為之際,我就一直在講,不要神化華為,不要害了華為,不要害了中國工業信仰,如果中國只把精力放在華為身上,中國被美國卡脖子的就決不只有現在的這些領域,那將是全要素全領域的被卡死。
十年前,家長們問我的第一句話是:“我家孩子能進你們學校的材料專業嗎?”
為什么那樣問?因為當時炒作國產飛機發動機的材料不行。
十年后,家長問我的第一句話又是:“我家孩子能進你們學校的計算機或電子專業嗎?”
為什么這樣問?因為我們的高端芯片做不出來。
缺什么,補什么,沒有大錯,錯就錯在全國發熱,錯就錯在一窩風地大干快上,錯就錯在不能及時按市場需求調整專業容量。
材料,土木,金融,管理,等,已經被熱死了。
如此下去,計算機和電子難道不會熱死?工業都沒了,還要那么多計算機干嘛?計算機和電子最終是為誰服務的?人才不為工業服務,工業會慢慢空芯化,這是必然規律。
專業爭論,最終的歸宿是工作之爭,是社會分層之爭,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分層的畸形特征,所謂的“專業熱”其實都是糊涂的愛,發瘋地擠熱門,一波波地浪費人才,一年年地侵蝕國力。
天太熱,會死人。專業太熱,也會害死一部分人。
給后面的家長和考生提個小建議:如果真想干一番事業,堅定地選擇國計民生離不開的長線專業,不要擠熱門專業,選適合自己的比選熱門的更好。
寫于2022年7月22日星期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