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理性能維權,誰又愿意放棄理性呢?
隨著一個個樓盤爛尾,掏空6個錢包的業主們被逼得走投無路之下,只能萬般無奈地選擇:“不復工,就不還貸。”
有人說了,不能斷供,斷供會得不償失的,不僅房子會被銀行收走,購房款拿不回來,自己還會變成老賴。再加上拒不還貸導致的違約金,又會變成一座新的大山,壓在頭頂,最終是人財房三空。
根據相關政策,如果自己成了老賴,對子女入學、入黨、參軍以及考編等,都會帶來重大的負面影響。
因此,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輕易斷供,停貸。
這些說法都沒錯,斷供、停貸,成本極高,代價極大。在這種情況下,業主不得不萬不得已,都不會走“斷供、停貸”這條路。
可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業主,走上了“斷供、停貸”的路?
因為他們真的已經沒得選了,他們已經到了萬不得已的境地了。
他們掏空了6個錢包,前半生的積蓄和后半生的負債全都壓在這個房子上了。他們都是勤勤懇懇的小老百姓,他們努力工作,奮力拼搏,就是為了讓自己有一個家,為家人構筑一個能夠遮風避雨的暖巢。
他們都是良民啊!
他們不偷不搶,他們不偷稅不漏稅,他們只是普羅大眾中的平凡一份子。他們湊齊雙方爸媽的存款,再掏空自己的存款,還背上二三十年的房貸,就想有個家,他們有什么錯?
他們交了購房款了,可他們的房子呢?開發商沒有錢,躺平了。房款監管方也沒有錢,躺平了。房款去了哪?成了未解之謎。
唯有銀行矗立在業主的身后,拿著一份份律師函,威脅道:“房子是你從房企那買的,購房款是從銀行借給你的。銀行是獨立第三方,開發商交不了房是開發商的事,但銀行的錢,你必須還。”
據統計,2022年開年以來,銀行對業主的起訴案件數量已經超過20萬。銀行有錯嗎?從法理上來說,銀行也沒有錯。錯在哪?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房款監管方的監管是否存在嚴重的失職?為什么監管資金會缺斤少兩,甚至不翼而飛?
有個房地產從業者說:“大部分爛尾樓都是已經封頂的樓盤。因為在樓盤開發過程中,承包商要墊付20%。建個殼子,房企只要出很少一部分現金就行了。待房子封頂后,房企又可以從監管方拿走30%資金,進行下一個樓盤開發。但是,電梯、園林、綠化、外墻、水電等設施建完,還需50%的資金。”
可是,現在的情況是,監管方剩余70%的資金也不到位,而房企拿走的資金早就挪作他用了。
供應商、承包商、建筑商都手握大量的壞賬爛賬,房企也沒有錢,錢去哪了?
根據港股最新消息:中國恒大、融創、佳兆業、世茂集團以及中國奧園等8家大陸房企,已經被踢出恒生指數。
圖片源自于富途牛牛
當業主們翹首以盼地等待新房交接時,工地停工了,樓盤爛尾了,交了的購房款也神秘消失了。你讓業主怎么辦?
有律師說:“業主應該理性維權。在選擇停貸、斷供之前,業主可以以開發商違約為理由,先行起訴房企,要求法院解除購房合同。”
因為在向銀行貸款時,房子就已經抵押給銀行了。如果業主和開發商解除購房合同,那么,房子就會變成開發商抵押給銀行的,而開發商需要向業主退還房款。
原本爛在業主手里的爛尾樓,就成了銀行的爛尾負資產。
在這種操作下,業主可以擺脫銀行貸款,也能拿回購房款,似乎是一個完美的解套方案。可是,在這里面有個關鍵:“開發商返還購房款。”
開發商都沒錢了,業主怎么追回購房款?如果能追回購房款,誰又愿意守著爛尾樓,冒著“斷供、停貸”的風險去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拿回錢,重新買個二手房,它不香嗎?
也有磚家說:“讓房價再漲起來,可以解決爛尾樓問題。”
他的理由是,只要房價漲起來,讓復工爛尾樓變得有利可圖,就能找到新的房企來接盤。假設一個樓盤有100套房,已經賣出50套,還有50套尚未賣出。讓房價漲起來,尚未賣出的50套房就能再大賺一筆,再用這個利潤去填爛尾樓盤的坑,最后再讓開發商還能賺點錢。這事,就能解決。
這個磚家真他娘的是個天才!這是要把韭菜連根拔起,殺人還要誅心啊!
這分明就是轉移危機,把現有的爛尾樓危機轉嫁給下一代接盤俠。房價上漲,房企又可以接著奏樂接著舞了。
試問,掏空了6個錢包的老百姓,還有錢承擔更高的房價嗎?
在而今的房地產市場,爛尾樓幾乎就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斷供、停貸”的代價,難道那些業主不知道,不清楚嗎?
他們非常清楚。可是他們有得選嗎?他們都是合法納稅的公民,他們維護的也是自己的合法權益。可為什么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只是想要捍衛自己的家園,卻要承擔如此巨大的風險,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
老舍在《駱駝祥子》里面寫了一句話:“我以為一直努力拉車,就會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黃包車。”
他們一直努力工作,可為什么不能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