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打過螺絲拿過焊槍修過廁所的大齡單身男青年,青衫也同樣渴望著談一場結婚為目的的戀愛,但卻因為工作關系,混跡于相親場中。遙想剛開始相親的時候,還想著“先上牌桌先和牌”,屬實有點naive,現在只想躺平擺爛。作為身邊社會學愛好者,也想聊聊如今的婚姻關系到底是怎么了。
婚姻關系的發展歷程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這一歷史唯物主義思想早已是構成我們社會學的基礎,婚姻關系的發展同樣源于生產力的提升。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中將人類婚姻關系發展歷程分為血族群婚、“普那路亞” 家庭、 對偶家庭、 “父權制” 即“一夫多妻制” 家庭、 “一夫一妻制” 家庭。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中總結為“這樣,我們便有了三種主要的婚姻形式...群婚制、對偶婚制、專偶婚制”。婚姻關系的改變,正是人類從原始采集到原始農業再到前現代文明的發展演化。
在最初的血族群婚階段,婚姻關系并不存在,人類聚居于少數群落,群落中的人類按照年齡代際形成祖父母輩、父母輩、子女輩,彼此之間混居雜交,甚至血緣關系的概念也并不清晰,如同波利尼西亞土著人那般;而“普那路亞” 家庭或稱伙婚制,人類開始形成氏族概念,滿族的《恩徹布庫》中記載的氏族之間一個氏族的男人天然是另一個氏族女人的丈夫,興安嶺地區的鄂溫克索羅共氏族曾由這一階段直接進入社會主義,人類開始脫離原始雜交;對偶婚則是由氏族繼續分化。
我國過去在少數民族地區還有多夫多妻、一妻多夫等形態,血緣的概念逐步顯現;對于專偶制,恩格斯說到“專偶制家庭最初出現,并不是因為所謂的忠貞愛情、高尚道德,而是為了家庭財產繼承的需要,為了確保父親的合法財產能夠傳給自己真正的子女。”這個階段,終于出現了前現代中最重要血緣義務。
整個婚姻關系的變遷,是從群落→氏族→家族→家庭不斷拆分的,而生產資料的所有制也逐步從原始公社向私有制演化。
當你去往麗江、桂林等地旅游時,導游常常說這里的姑娘喜歡你會踩你的腳,今天晚上你就可以去她的閨房,或者山歌對的好,姑娘要是喜歡你當天晚上就可以入洞房。
在遺留有前文明時代的直過民族地區,依然保留了以人的自然屬性為先導的男女交往方式,這種方式我們曾經稱為“自由戀愛”。我們最初的婚姻關系,始于這樣的自由戀愛。在《詩經邶風·靜女篇》中“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就描寫了西周男女相約城外,在芳草地上,發生不可描述之事。
聘禮與妝奩:歷史的循環
彩禮,是如今互聯網熱點話題,不可不提。彩禮起源于西周,婚禮作為六禮之一,“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需要經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這六個步驟,“征,成也”意即派遣使者納送聘財。
自商周開始,在上層形成了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貴族之間奢嫁成風,到了秦漢時期,這一風氣也蔓延到普通百姓身上?!尔}鐵論·國病》中說老百姓“厚嫁女”,攀比嚴重,《史記·司馬相如傳》中記載,卓文君嫁妝有僮仆百余人,百萬錢。這一現象在魏晉時代卻被逆轉,彩禮(bride price)、嫁妝(dowry),成為平衡聯姻雙方地位差距的重要條件,隋唐年間,爭相重聘迎娶山東女,山東士族“每嫁女他族,必廣索聘財,多以為貴”。
唐末五代時期,科舉制選拔的官員逐步代替過去由門閥壟斷的政治環境,婚姻中的門第觀念式微,夫的政治地位與經濟實力,代替了妻族的幫扶,父權讓位于夫權,從此進入了我們熟悉的小家庭時代。
妝奩或者說是嫁妝,是婚姻中女方的私有財產,自古以來受到嚴格的保護,湖北出土的《云夢澤睡虎地》竹簡中有這樣的判例“夫有罪,妻先告,不收”,“妻滕臣妾,衣器當收不當?不當收”,丈夫犯了罪,妻子的嫁妝依然要得到保護;而唐代《開元令》中,“棄妻,畀之其財”,離婚了,妻子的嫁妝要分割出來;宋代《刑統》中則延續了“妻家之財不分限”,同樣是要保護女方的財產。
而嫁妝的一大作用,則是早以習慣現代生活的我們忽視重要名詞“分家”。
國內外很多研究者,之所以將彩禮稱為“間接嫁妝”,是因為嫁妝是財產繼承權的提前分割,成家立業這個詞不是溫良恭儉讓的謙辭,而是成家后,年輕的子女要與父母、大哥分家,這筆嫁妝就是新成立的小家庭啟動資本。因而有了明清記載中的“嫁女者多后妝奩,中人之家,其母預憂厚奩難辦,因而溺女自生而自殺之”,“蓋寧人生女不育則已,既育而嫁皆無厚奩為恥,往往有因嫁女而破產者”。
在小農經濟時代,男耕女織的性別分工,女性農副業的勞動分工更能夠換貨幣,滿足家庭的交換需求,嫁妝作為小家庭的天使輪資金,天然讓女性能夠執掌小家庭內部財政權力。當然,也要指出,女性財產,在前現代社會中,依然會受到父權、夫權的干預。我國壯族馱娘江地區存在的歐貴婚姻則更進一步,做到了女娶男嫁。前現代婆媳關系、妯娌關系矛盾背后,是家庭財政話語權的體現
從厚嫁到厚聘再到厚嫁,我們的歷史經歷了一個循環,折射的是家庭不斷被分割,從宗族聚居向原子化發散,族權與父權不斷讓位與夫權,唯有財產關系繼續頑強的保持著。
資本化的家庭生活
我們今天的婚姻關系怎么了?費孝通先生1936年寫的《生育制度》一書,“明確的否定家庭、婚姻、親屬等生育制度是人們用來滿足生物基礎上性的需要的社會手段。相反,社會通過這些制度來限制人們滿足性欲需要的方式。”恩格斯說“根據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直接生活的生產與再生產。但是,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因此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把“每日重新生產自己生命的人們開始生產另外一些人,即繁殖”。
隨著大家庭的解體,小家庭的生活也逐步被資本化、貨幣化。今天的年輕人為什么在婚姻關系上無所適從,是因為我們當下的時代即有前現代傳統觀念成家立業、傳宗接代的影響,也有社會主義革命帶來的男女平等自由戀愛,還有后現代身份解構后對弱勢群體的補償。
資本將我們的家庭生活貨幣化,東亞觀念普遍需要對生育行為進行貨幣化補償,需要對家務工作貨幣化補償,需要對人的自然屬性貨幣化補償,需要對伴侶的學歷、能力進行貨幣化補償,需要對子女的撫育進行貨幣化補償。更吊詭的是,連同性戀中扮演男性的一方也需要準備車房彩禮三件套。
在當下的語境中,結婚前的天價彩禮、買車買房,其實支付的是整個婚姻關系對價,資本將一切人的自然屬性變成了可計量的貨幣。而這個貨幣的估值存在巨大的主觀因素,不同立場方對于這些屬性的估值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換一個人來會出現不同的估值,這種估值的矛盾是的同修其好的婚姻關系變成了尖銳的男女對立。
客觀的說,彩禮問題在當下的中國城市中也并不能說都是普遍現象,很多時候成為了一種形式過場,這得益于這二三十年來龐大的獨生子女群體,不過在一些地區和廣大農村基層,還有不小的市場。買車的問題,只要不是有過高的追求,也總有合適的選擇。不過,由于互聯網空間討論的極化趨勢,彩禮代表的婚姻貨幣化問題,確實成為了當下國內互聯網上婚姻和性別話題爭吵的一個符號代表。
然而,房價確實是實實在在繞不過去的問題,因為房子早已經不是一個單純住的地方,它代表著你將要工作的城市,孩子的學區,各種附加的現代生活成本。對房子背后所代表的條件的極力追求 ,也代表了追求上升通道和中產生活仍是我們社會觀念的主流,也正是當下姻貨幣化的根本癥狀。
蒙昧時代的我們是以自然屬性為導向的婚姻,前現代的我們花了一千多年形成了自然屬性與財產關系溢價補償的婚姻,現在的我們,能延著資本化婚姻的道路走多遠呢?
何去何從,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現在的婚姻關系建立,受到地價飆升,疫情沖擊,使得一個正常東亞小黃人想要積攢一筆用于家庭再建立的資本愈發困難,然而以楊圣的"普信男“論斷為代表,一部分人在網絡空間中的極端言行,本質上還是在提升自己的婚姻關系對價。這讓對立情緒在當下的環境中愈發尖銳。
對于我國城市青年來說,年少時被教導不許早戀,對于生理教育大家也羞于提及,等到大學一畢業,成為一名社畜,為公司做大做強“甘愿”成為人肉電池。但自然屬性與情緒價值的提供,需要不斷通過試煉。在時間都被生存與工作拿走后,要么成為一名宅宅,活在一個安靜的信息繭房中,要么成為一名老實人,承擔一個可接受的對價。至于海王海后,TA不屬于我們普通人。
從歐美到日韓再到中國,面對各種后現代兩性關系社會癥狀,很多人都曾冀希望于各種前現代的藥方。但前現代的藥方,難以治療后現代的病。何去何從,讓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