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核酸檢測泛濫、盲目、一刀切的問題,三甲曾多次撰文指出。昨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專門對這種亂象進行了回應和安排。梳理了一下,核心有三點:
第一,避免盲目擴大全員核酸檢測的范圍,低風險地區、低風險人群、長期居家人群沒有必要頻繁進行核酸檢測。核酸檢測的重點應放在高風險人群和高風險崗位的工作人員以及有疫情的地區。
第二,15分鐘的核酸“采樣圈”并不是要求所有城市都要建立,主要是集中在疫情輸入風險比較高的,特別是人口多的大城市。要因時因勢來確定,不能搞“一刀切”。
第三,對核酸檢測數據造假等故意違法違規問題,涉嫌違法犯罪,應當予以嚴厲打擊。
這樣的回應和安排猶如為當前的核酸檢測亂象注入一針鎮定劑,讓人點贊!
前不久,三甲曾指出,某大省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要求全省所有居民每48小時至少做一次核酸。有人算了一筆賬,該省常住人口9883萬,按照混檢4元的價格,一年的檢測費近720億元。什么概念呢?該省去年醫?;鹬С?274.95億,如果這720億由醫保基金負擔的話,意味著所有就醫患者的報銷比例將減少近6成,如果720億由政府財政承擔,要是用在就醫患者身上完全可以實現免費醫療還綽綽有余。
還有更過的,前段時間我和老家人聊天時得知,老家一個小縣城沒有一例感染者,卻要求連續數日全縣所有人員核酸檢測,美其名曰“疫情演練”。后來專門到網上查了查,類似老家縣城這種沒事找事、不干正事的地方城市還不少。
常態化核酸檢測不是全員化、強制化,一刀切式的過度防疫不是勤政是懶政。泛濫的核酸檢測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不僅是對醫?;鸬臑E用,還可能滲透著核酸腐敗的利益鏈條,更對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另外,第三方檢測公司是有動機造假的。隱患在就得防。怎么辦?除了嚴格的日常監管之外,一經發現造假從快從嚴從重處理。比如北京對此亂象采取零容忍,涉事人員擔刑責,從公司到負責人、責任人一個都不能放過,涉嫌相關部門違紀腐敗的一查到底,這才是真正在解決問題的治本之路。
監管缺失、弱化,法紀可有可無,只會造就越來越多的核酸檢測亂象。難道檢測公司說要有陽性,于是便有了陽性嗎?如果龍王家還負責賣傘,雨還有停的那一天嗎?
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回應和安排,毫無疑問是一場及時雨。
目前,全國多地已對低風險地區人員流動的防疫要求做出了動態調整,取消層層加碼,一些情況將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新的更科學的、良性的、可持續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正在形成。
行文至此,三甲希望在今后各級政府的疫情防控效果評價中,防住和控住不應成為防控成功的唯一指標,民生經濟和群眾生產生活的便捷便利也應成為重要的評價指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