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融入網絡世界的“銀發網民”恐怕要被“制裁”了。
最近抖音將升級老年人防沉迷提醒機制,具體來說呢,就是老年人在刷視頻到一定時間,會收到包括視頻提醒、頂部彈窗等方式提醒。
有人覺得,這“制裁”來得挺突然的。 但其實,在稍早前的兩會期間,也有代表有過相關建議,說要推出“老年版”青少年防沉迷系統。 這一建議可讓網友吵翻天了。有人支持,但更多的人則為被盯上的老人們鳴不平。
哪些人是此次防沉迷的目標呢? 從年齡上說主要是40后、50后、60后這一群體。 從輩分上說,他們是把好吃的都留給你的爺爺奶奶一輩,或是退休幫你帶孩子的父母,還包括時不時關心你工作、婚姻的七大姑八大姨們。 說實在的,他們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到了白發蒼蒼的暮年,真的不容易。 以50后來說,他們正長身體的時候遇上了自然災害,在饑餓中度過; 在該讀書的年紀,遇上動亂,不能正常讀書,更沒有老師教,耽誤了金色年華; 在意氣風發的年紀,撅著腚掙工分。 他們在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生活長大,住的是土墻草頂,夏天炎熱靠沖涼消暑,冬天寒冷只能硬抗。 吃不飽穿不暖是常態,一件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不僅如此,他們還要照顧弟弟妹妹,十幾歲甚至七八歲就成了家里的大人。 他們奉獻了大半生,好不容易進入新時代,迎來了好日子,也到了退休的年紀,難道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有網癮,又怎么了? 如果防沉迷上線,豈不是玩個手機都沒了自由?老了還不能好好休息嗎?不玩手機,難道要長輩每天圍著你,問你的工資,催你找對象、結婚、生孩子? 所以很多網友都有同感,老年人本來就是安享晚年,玩個手機上個網你們還要管。吃飽了撐得慌!
也有人反問:“是不是除了帶孩子做飯,老年人就不能有自己的娛樂?”
還有人吐槽“這是要剝奪老年人僅有的快樂嗎?”“怎么什么都要管啊”。
為什么說上網是老年人僅有的快樂呢? 我覺得,那些建議給老年人搞防沉迷系統的人,可能跟很多年輕人一樣,對當下的老年群眾不太了解。 01 如果你經常混跡各種“相親相愛一家人”、“X姓家族”等群聊,就會發現,隨處可見“一網情深”的老人,他們有的熱衷于和家人朋友打視頻電話;有的剛注冊微博就趕緊發朋友圈說自己“多么高興啊”;有的翻網上的垃圾梗能笑一年。 以我的了解,很多老年人,并不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就應該996式的坐在樹蔭下喝茶,或者曬著太陽發呆。
不服老的人,大有人在。 比如,60歲的電競主播“疾風大爺”,在游戲中用流暢的動作、超強的實力,證明“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他說,自己玩網游就是希望能打到黃金段位,“想知道上了黃金以后,游戲的操作體驗會是啥樣,如果能在黃金段位里操作得游刃有余,還想再往上沖。”
仔細一想,這和你玩游戲時是不是一個狀態? 再比如68歲的微視頻達人楊福根,在平臺做公益講師,讓他感到“比退休前更被別人需要”的快樂。目前,他每天都要線上值班3小時為學生上課,已有超過9萬的粉絲。 另外,曾在你家族群里閃耀的各種問好的中老年表情包也是出自楊老之手。
和手機長在胳膊上、臨睡前忍痛“截肢”的年輕人一樣,也有一大批老年人喜歡“住”在網上: 有84歲大爺,每天玩三五小時游戲,有時候還“包夜”;有90歲奶奶,寧可少吃一頓飯,也要多玩一會兒手機;還有的躺在沙發上,看小說看到凌晨……
細數種種例子可以看出,拍視頻、制作酷炫的動圖、征戰電競游戲賽場、看小說、創作詩詞、翻唱歌曲……老年人的“沖浪”生活比年輕人還要豐富。 很多人都把老年人這種行為稱之為,追趕潮流。恐怕,不夠準確。 對于一部分老年人來說,互聯網,甚至成為了他們“唯一”的社交。 恐怕熒幕之外還有無數個周師傅,退休后交際圈變窄,跟外界交流就是通過手機。
其實,他的回答也透露了當代銀發族內心充滿“孤獨感”和“脫節感”的困境。 畢竟,城市化和老齡化的雙重大潮之下,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了。 據統計,我國約三分之二老人家庭出現空巢現象。尤其是那些為照顧子女遷至陌生城市的老人,離開熟悉的人脈圈子,孤獨感更強。 他們的確奮斗大半生,經歷了艱難而壯闊的時代。但,回到微觀世界,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們甚至比年輕時更渴望“被需要”、“被認可”。 因此,網絡就成為了他們展示自我、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園。 在一份2012年的報告中,有78.6%的老人認為上網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75.2%的老年人認為上網使自己心態更年輕。
2021年的最新數據中,80%的老年人用手機交到新朋友;過半老年人認同“智能手機的使用加強了和子女的溝通”、“密切了親子關系”。 而對周師傅這樣的老人來說,上網可能是他們再連接、再社會化的方式。 這樣辛苦一輩子的老人,費盡力氣努力學習上網就是為了不被時代落下,現在難道還要設上一道防沉迷的限制嗎? 不過,當下,網絡似乎對老年人的確不太友好。 02 說到這,我想到一位執拗的阿姨。 “我的好、我的美、我的人、我的心、我的善,全部被他唱出去了。”61歲的江西黃阿姨在刷視頻大半年后,認定“靳東”說的話,唱的歌都是給她一個人聽的,是自己的真愛,而丈夫是追愛路上的障礙,甚至對丈夫大打出手。
直到最后,丈夫、子女、記者三方解釋都改變不了她的想法。黃阿姨斬釘截鐵地說:“他怎么可能騙我?全國的人都知道靳東喜歡我”。
她還請求記者幫她找回“靳東”,無比激動地說:“小東,他們說你是騙子,我不相信,我會繼續等你的。”
看到這,是否覺得這場鬧劇荒誕呢?挺荒誕吧,但現實中確實有不少這樣的老人。 一位70歲老伯通過交友平臺結識外省“美女”,三天便確定關系,但最后“賢內助”不僅失聯還騙走他43萬元,結局慘淡。
老伯與對方的聊天紀錄。 比“黃昏戀”、“殺豬盤”更常見的,應該是拼命給老年人保健。 有的商人用《三伏天,如果不這么做,直接減壽十年》、《這五種食物千萬不能吃》等各種版本的UC震驚體養生雞湯文,把老人拉進保健品騙局;
還有的,在直播中用上了“感天動地”的爺爺種茶葉養活自己,后來爺爺得重病的劇情,吸引老人買下劣質產品,又賺眼淚又騙錢財。 還有人利用老年人活到老學到老的上進心,謀取暴利。 老人省吃儉用省,花費2888元買下“精品課”,但發現這些課件是所謂“教授”在網上隨便抄抄得來的。
更可惡的是,某些軟件直接上演流氓戰術,設置關都關不掉的充值頁面,隨便你點哪里都會被扣費。 這和明搶有什么區別?
總之,黑心產業為騙老人煞費苦心,無所不用其極。在他們的運作下,中老年人上網風險不斷升高。 2018的調研顯示,在近六千份的樣本數據中,66.2%的人遭遇過網絡謠言、52.7%的人遭遇過虛假廣告、37.4%的人遭遇過網絡詐騙、29.6%的人遭遇過低俗色情。
其中,作為詐騙三大“巨頭”,保健品、紅包、中獎詐騙,分別有30.4%、25.1%、24.2%的中老年遇到過。
其他的還包括,仿冒公檢法類的詐騙、網絡傳銷詐騙、理財欺詐、網購詐騙、游戲詐騙和婚戀詐騙等。 毫不夸張地說,針對老人網絡陷阱已無處不在,讓眾多老人苦不堪言。 雖然“凈網”行動從2011年到現在已經進行了十一年,取得成效;2022年的“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又將整治亂象,凈化網絡,推向新的小高潮;一直實行的《網絡安全法》為個人和組織劃出不可觸碰的紅線。 但是,這些問題始終存在。 那么,靠老年人防沉迷系統,就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03 按理說,這些年關于網絡詐騙的報道和偵破,相關內容數不勝數。老年人為什么一直“記吃不記打”? 幾乎每一年,都可以從電視上看到一組組驚人數字: 2016 - 2020年,全國公安機關破獲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分別為8.3萬起、7.8萬起、13.1萬起、20萬起、25.6萬起。
光是2020年一年,公安機關就抓獲犯罪嫌疑人26.3萬名,攔截詐騙電話1.4億個、詐騙短信8.7億條,封堵詐騙域名網址31.6萬個…… 雖然每一個數字背后,都可能是一個家庭的悲劇。但是,這些消息對于我們普通人,以及大部分還未上當受騙的老年人來說,可能都是無感的。 尤其是老年人,他們好不容易學會上網,是為了休閑娛樂的,不是為了看這些冰冷的新聞報道的。 畢竟,騙子們,要么主動帶著暖意在小區、廣場噓寒問暖,要么在線上主動走進老年人空虛的生活。 這大概就是老年人“記吃不記打”的重要原因。 而要想打敗魔法,還是需要使用魔法。 不得不說,有些地方做得確實挺不錯,能發揮的空間真的很大。 比如,小區LED屏幕就可以利用起來,滾動播放住戶受騙案例。
通過“社死”已經落網的罪犯,讓居民們切身感受“詐騙就在你我身邊”。
利用騙子們常用的“法寶”——送米送油送雞蛋。
這把些順口溜以醒目的紅色字體出現在一個個“反詐蛋”上,然后免費發放給市民; “領導借錢先見面” “網絡兼職刷單就是詐騙” “網上貸款先交錢就是詐騙” “客服索要驗證碼就是詐騙” ......
還有什么足浴打折、送小吃城代金券之類的,也都可以安排:
老年最常參加廣場舞,也是絕佳的實戰場景。
當然,還有老年人喜歡的直播間。 去年9月,全網走紅的反詐宣傳主播老陳。以一己之力讓各路神仙的直播間變成了反詐宣傳據點,他自己的號在任何一個平臺的觀看量也都是上億。
老話說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 這里可以參考防酒駕的經驗。曾經,連很多駕駛人都未意識到酒駕的危害,但如今防酒駕已成全社會的事。“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不光是一句人盡皆知的口號、標語,更是大家共同的意識、遵守的準則。 防范老人被騙,既要拿出與防酒駕同樣的力度,更要拿出更多實際的行動。 不讓老年人上網,的確可以大大降低老年人上當受騙的機會。但是,卻扼殺了老年人追求晚年幸福的機會。 怕吃飯噎著,就不吃飯了? 尾聲 不可忽視的是,銀發網民正以迅猛之勢崛起。 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中國10.11億網民中6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達到了1.23億人,占比達到12.2%,相比前一年增加了約2600萬人。
隨著數字化的進程的加快,未來銀發網民的數量只會更多。 與此同時,詐騙手段也是日新月異。 據中國信通院、任子行等單位監測統計,僅在2020年1-10月之間,出現的新詐騙手法就有260 余種。
可以預見的是,老年人的上網環境,還會存在諸多已知和未知的風險。 但是,這不是老年人的錯。甚至也不能期望老年人主動完成反詐騙的自我教育。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 在我們蹣跚學步之時,大人們會告誡我們火爐、刀剪不能亂碰,危險。如今,我們能安全使用火爐、刀剪。 某種意義上,現在的老年人,也是不知危險的蹣跚學步者。廣大的年輕人,是大人。 年輕人應該做的是陪伴者、監護者、責任人,而不是把他們關進安全的籠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