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筆者自考本科,出來工作已經10年,一直在寧波某企業(以下簡稱C企業)工作,這次針對自身和企業情況,做一個簡單的調研。
C企業是國企,機械制造行業,主要生產鐵路用傳感器、真空集便器,動車給水系統、地鐵屏蔽門、站臺門等,上游企業主要是各大主機廠。企業人員規模700多人。
公司管理結構,按照管理層級,劃分為總經理、各職能部門部長、事業部總經理-主管-組長-員工;
按產業主要分為三大事業部:傳感事業部、環保事業部、門事業部)+職能部門(制造部、采購部、質量部、運營部、財務部等)。
二、用工基本信息
公司用工模式分為四種, 分別是正式工、派遣工、外包員工和臨時工。
正式員工:2012年之前入職的員工,在2015年基本轉成了正式工。公司新進正式工名額分校招和社招,每年10-20個技術校招名額,10個左右社招名額。其他非正式工想要轉正很困難。全公司700人正式員工大概占30%,其中包含領導層、中層、技術、部分一二線老員工。
派遣員工:2015年因條件不合,未能轉成正式工但又有一些技術性的員工,實行勞務派遣,比如筆者本人,這一部分人不多,大概10%左右。派遣工和同崗位、同年進公司、同學歷的正式工相比,每年工資少1-2萬。由于工資具體算法不明,只是大概猜測。
外包員工:包括2015后招聘的211學歷以下技術、非核心崗位,采購、工藝等技術性崗位,及部分工齡5年以下的一線員工(基本都是生產班組長或者骨干員工)這部分大概25%。
臨時工:一線班組員工,勞動復雜性不高,旺季找淡季裁。大概17元一小時招來。這部分員工占大約35%。
三、勞動條件
筆者從事入廠檢驗員,負責外協物料的符合性檢查,是生產輔助部門,檢驗員+工程師大概30-40人左右,人員穩定,流動性不算大,筆者工齡10年屬于最年輕的,部門內中年人居多,還有部分接近退休,老員工最低高中學歷,但大部分員工都是自考大專或者本科。近些年補充了4名新人,但因各種原因均已離職。
本部門的勞動過程:
事業部接到訂單→技術對接→下圖或者規格書→運營進行生產計劃、采購計劃→采購下訂單給供應商→供應商生產→送貨、檢驗、入庫→生產按計劃派工,從庫房領料→生產、組裝→調試、檢驗→出廠、發貨
部門內部分工:
檢驗員:驗收物料、對接倉庫、采購、技術、生產
工程師:制定檢驗規范、各種異常情況處理、對接協調生產部、供應商、技術、工藝、采購等
庫房:點收、保管、核發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運營:按訂單制定生產計劃并跟蹤進度,協調各部門
生產:組裝、調試產品
筆者勞動過程:
1、供應商送貨
2、庫房點收核對數量、種類,無誤后開具物資送檢單
3、檢驗員根據送檢單按照圖紙、物料規格書、或其他文件對物料進行驗收
4、合格品:送檢單簽字確認后連同物料轉交庫房
5、不合格品:將不合格情況用郵件方式通知質量工程師、采購員、供應商。并將不合格品單獨放在不合格品處并標識,待上述人員處理。
6、循環以上
勞動過程自由度較高,電腦操作為主,按照圖紙檢查尺寸、性能。生產車間比較寬敞、夏天冬天都會開啟冷風機、水暖機;辦公室工位有專門的物業公司打掃。打磨、噴涂之類的工作由外協供應商操作,C企業僅負責組裝、調試。
四、薪酬待遇
基本工資情況:工資分為崗位工資、績效獎金、津貼、補貼等,具體如下:
應發崗位工資:1100.00
應發績效獎金:3600.00
績效獎懲:
司齡工資:120.00
保密薪資:200.00
技能工資:1000.00
崗位補貼:
保留工資:78.00
缺勤扣款:
加班工資:707.76
質量績效獎懲:-200.00
售后崗位津貼及補助:
保健津貼:
車補:
話補:100.00
防暑降溫費:225.00
女工補貼:0.00
扣罰工資:
療養費:1000.00
生日福利:
應發工資:7930.76
社保個人部分:-400.58
公積金個人部分:-295.00
工資漲幅:5年前技能評級后,工資僅有微調,每次100-200,變動不大。
加班費:檢驗員每月最多32小時計算加班費,超出不給錢,可以調休,但是基本沒有機會用。
其他福利:近5年福利基本被削減完,以前會有半年獎、項目獎,過節會發福利(月餅、粽子、年貨等等),現在基本都沒了。
五、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5天8小時,但因制造部周六上班,因此筆者所在部門周六也要在現場。旺季時候周一、周二、周四晚上需要有人值班。
企業淡季是每年元旦前后到4、5月,基本沒大批量訂單,朝九晚五,周六有人值班即可,三人輪換。
旺季是5月底到11月左右,正常是一、二、四晚上加班,周六白天加班,如遇緊急訂單以保證交付為準。
六、工人與主管
管理層級:檢驗員、生產員工、庫房、設備員-班組長、一線工程師-部長。相互之間關系如下:
七、工會和文娛活動
工會:有,但已成為養老辦。里面主要是安置待退休熱心老員工,平時組織活動、發放勞保用品(促銷衛生紙、牙刷、洗衣液、毛巾等),遇到權益維護的事情,基本沒找過工會,因為知道沒用。
八、生活和消費支出
食宿:外地應屆生畢業在本地無房5年內可免費住宿舍,超過5年以200/月收費。外住人員租房補貼400/月。吃飯每工作日發25元到餐卡,加班申請加班餐券,不另外收費。
筆者畢業前五年都住宿舍,三、五人間公寓,有獨立衛生間常年提供熱水、空調、電視、公用洗衣機,走廊衛生有阿姨打掃,宿舍衛生自行打掃。衛生環境還可以。之后自己買房。
日常開銷:每月大頭支出房、車貸5000,生活費用每月支出大約500-1000(買菜、聚會、網購等)。
九、權益情況
曾經發生過集體糾紛,主要原因是效益下降,企業決定將一批正式員工編制轉為外包,一次性給予部分現金補償,未達成一致。
這次“優化”的對象基本都是一線工段員工或邊緣輔助員工,且工齡基本都在15年之上。他們工齡長工齡工資高、工作內容簡單有很強的可替代性。自然就是“降本增效”的第一目標。
當時有幾個大姐還剩3年左右就退休,自然不肯接受,找工會沒說法之后就開始串聯。最后整個產線在他們的帶領下打卡后靜坐不生產,持續了大概三天。公司領導一直不出面,有個大姐比較激動,打電話給勞動局,然后跑到食堂三樓說要跳樓,還請來記者。領導才出面,將帶頭的幾個叫走約談。具體談的內容不詳。最后結果是,威脅跳樓的大姐繼續干了一年后離職,其他員工按工齡補償后轉外包。
正式員工都人人自危支持bg,派遣工、外包工事不關己,部長、部長以上先是安撫住當事人,過半個月后還是把人裁掉,之后沒發生過直接這種直接的裁正式員情形,企業的策略是先將“優化”員工調到邊緣崗位,逼迫其自離。
該事件對我們派遣員工來說是殺雞儆猴,之后幾年都沒談過漲薪的事,因為企業效益不好,人員可替代性強,說白了“如果你不干,想干的人有的是”,不能不說是無奈。
筆者目前已經離職,離職主要原因是在同一個崗位干了這么多年,感覺生活沒什么大的起色,不管是職業規劃還是收入。提離職之前筆者找直屬領導談過,想申請調崗到質量工程師,因為之前的工程師離職了,之后他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筆者在做,筆者認為自己能勝任。領導推脫向上匯報,結果半個月沒回復,打電話也各種推脫。
筆者就提交了離職報告,可笑的是在提了離職期間,領導還讓我帶新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