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不知道將來出路在哪,很迷茫,我覺得這根本不迷茫,出路很清晰。
先看前幾天考研分數線出來了,今年分數線基本在300分以上,有些專業甚至都到了360分以上。去年考研人數約377W人,而院校計劃招生大概110W人,不嚴謹說抬高分數線預估會有267W人落榜。
這是考研。
私企從去年開始到今天裁員比例驚人,帶頭的就是大廠;比如網傳阿里裁30%,騰訊裁10-15%;還有美團、滴滴、字節、愛奇藝,再包括我所知道的攜程亦是大量裁員,比例基本都在10%-40%左右,當然還有很多中小企業。
這還不包括馬上6月畢業的1000W應屆生。
而最近又有磚家說我們90后越來越愿意接受靈X就業了。所以你看這出路非常明朗:一條路是考公,一條是去私企內卷,一條就是靈X就業,不是很懂有啥可迷茫的(狗頭)。
你沒事也可以留心觀察下,就說從去年到現在,你有沒有發現快遞員已經有女性了?有沒有發現去吃飯端盤子的大都是年輕小哥妹子了?有沒有發現現在網約車特別多,打車賊方便?有沒有發現去年近200多萬套法拍房,同比激增30%以上。
我說的這些還只是顯性“靈X就業”人口,還有很多隱形靈X就業人口。別瞄別人,可能說的就是你。
比如無數小微企業承擔的就業人口,說人話就是,你只要在小公司小作坊里面干,你也是靈X就業。
一個月就那么幾K糊口錢,要么就是干著干著公司倒閉了,要么就是加不動班了,卷鋪蓋滾蛋。
極其不穩定,這就是隱形靈X就業。
根據最新7普數據顯示,我們勞動人口8.8億,2億是靈X就業;這個要再說明一下,靈X就業并不是說你去送個外賣,跑個滴滴,干個自媒體就算了,而是你自己交社保,每個月自己掏2400(上海情況)繳納社保的才算。
所以這2億人還不是最苦逼的,最苦逼的是那些還不能自己交社保的人們,如果把這情況也算上怕還不止2億。
而諸位也千萬莫要被帶了節奏,尤其是應屆生包括還沒畢業的,別聽什么時尚、個性,好像覺得在家碼碼字、拍拍視頻、給甲方寫寫方案,鈔票就嘩啦啦到賬了;臨近7點結束1天工作,泡杯清茶,看著樓下趕地鐵的上班族,抿一口:哈~我多機靈!靈X就業!
拿直播來說,《2020年直播報告》顯示,從收入看大部分主播收入在3K-5K左右。你再比如我,我蹉跎這2年在知乎上也就400多塊錢,西瓜視頻3000多塊錢,B站上1W多塊錢。
B站1W多塊錢還是我去年有個視頻成了爆款,大概180W多萬播放量平臺才分的。就我說這些個意思是,靈X就業想糊口怕是都很難。
像我這種人明明尚且還能找到工作,之所以也來湊這個熱鬧,不是我閑的蛋疼而是35歲現象。因為在國內尤其我這種互聯網行業,即便總監撐死干到40歲45歲,你妥妥下崗。
職場天花板太低,毫無可持續性可言,所以我必須要趕在洪水來之前,盡全力生產自救,盡力造好避風港。否則這大晚上雙休日的,我不知道農藥LOL好玩嗎?我不知道看劇解壓嗎?休息時間還去瞎B忙我那是犯賤么?
都是被逼的。
我這種雖然也是靈X就業,但U1S1,這可比外賣小哥、滴滴司機啥的要幸福多了。
之前北京副處長王林體驗外賣小哥生活,12小時就干了5單,最后收入41塊。晚上他癱坐在街頭,讓攝像機“別拍了”,直接說“我今天跑了這么久就掙這么點錢,我覺得委屈。”
所以千萬別信什么靈X就業很時尚啥的,誰會愿意放著稅務局、公務員、機關單位的活不干,跑過去送外賣、開滴滴、自己搞個體戶?這就是打零工、打短工,別再幻想了。
那么說到這,我們知道了大概幾條出路,要么去考公考事業單位,考不進2戰,2戰不行去靈X;要么去私企混,混到35歲下崗去靈X;要么都找不到直接去靈X。所以說宇宙盡頭不是考公而是靈X就業。
但這個裁員、S業問題,我發現很多人一說裁員S業都說是人太多了,是人口問題,誰讓之前不計劃生育。
可有沒有想過:
這不是人太多,
而是公司太少呢?
我們如此之大消費市場,理應單靠內循環都能跑起來,怎么會僧多粥少,卷得一塌糊涂?
因為這是周期性S業危機。就字面理解,經濟下行,大伙都不消費了,那產品就賣不出,賺的少就裁員,然后被裁掉的工人就更捂緊錢包,更不消費,最后惡性循環卷到死。
那么是怎么觸發這種情況的?觸發周期性S業危機的標志之一就是股市崩盤。君不見近幾日滬指都跌破3100了,這還不算更早時間。
市場崩盤一部分原因就是消費者跟資本家都對經濟失去信心,丟掉信心極易觸發周期性S業。
那么為什么會失去信心呢?愚認為答案是:中美大對抗(新冷戰)+各領域紅利到頂+國內外環境萎靡+奉孝被迫對各領域整治(如反壟斷)。
這一套長江4疊浪擱誰誰頂得住?
你可能會發現,我認為今天靈X就業,裁員如此劇烈,原因都是主觀原因,我從未說到疫情。很多人都說是疫情所以經濟形勢不好,大伙停工停產因而失業。
在這我要說句很有“女權”味的話:拋開疫情不論,它資本主義就沒有錯嗎?不要什么鍋都往疫情上甩,不要把人禍說成是天災。
我們暫時把視角轉到美國。
1929年之前,在美國沒人會相信有經濟危機。1932年明明已經發生了經濟危機,但還有很多人覺得自己很行。他們當時想法跟現在中國職場人一樣:只要你有能力,你能幫老板賺錢,做1個有用的人永遠不會被裁。
可結果是老板公司都直接倒閉,所謂大牛出去找活都找不到,因為垮的公司太多。當時美國人被經濟危機當頭棒喝后也開始反思:不是我們人太多,而是公司太少。
為什么公司少?
因為經濟危機倒閉的多,
那么經濟危機又是啥?
經過后世人們論證反思,最后得出結論:美國大搞信貸消費,鼓勵民間加杠桿。說白了,讓美國窮人負債。
為什么鼓勵美國窮人負債?因為根本在于窮人買不起富人生產的產品,為啥買不起?不漲工資唄~
反正就是什么都在漲,就是工資不漲,你既然不消費,那我就鼓勵你貸款,你不貸那我就設局設套,連哄帶騙,威逼利誘讓你貸,大部分人窮人都會中招。
況且當時讓美國人負債后,經濟也的確繁榮。再加上胡佛競選總統時說,向大家伙保證,我上臺后每戶1棟房,1輛車,晚飯來2只雞(TM真能吃)。
可這一切都掩蓋不了實質,實質就是:經濟危機前美國的繁華是靠美國窮人用信貸,透支未來消費能力,寅吃卯糧罷了。
但這會醞釀更可怕的消費不足,
還有更可怕的產品滯銷。
當時美國人思考問題也非常線性,覺得我今年工資100塊,明年起碼110塊,他們默認收入是穩定增長,所以感覺不貸款不是美國人。
可結果是啥?史上最強經濟危機來了。爆發經濟危機那個冬天,有人去找活外面套個褲子,里面墊上報紙、破棉絮御寒。
當年流浪的、要飯的、搶劫的、賣Y的,這些事確實是發生在當年的美國。諸位沒事可以看看《艱難時代—親歷美國大蕭條》,里面講的很細。
我不太懂今天我們有些人是有什么底氣、資本,敢說我自己跟當年美國人不一樣,你們有啥不一樣?
到這你們以為結束了嗎?沒有,
美國資產階級政府歷來是記吃不記打。
美國又在70年代搞了這么個事,從71年8月15號開始,美元跟黃金脫鉤,脫離“金本位”,即以后比黃金還值錢的就是老子的美元。
當然這個意義咱也不需要懂,咱只需知道從這以后,美國慢慢就放棄實體經濟,開始脫實向虛,向什么虛?金融。
美國把實體經濟轉哪了?發展中國家,比如我們成了“世界工廠”,美國呢?大力發展金融跟金融服務業,可這行只能吸收美國多少勞動人口?3%左右。
而大力發展金融會有什么后果?金融無序擴張,無序擴張對老百姓什么后果?市場競劣。
我們都說,啊!現在這世道劣幣驅逐良幣,好好做生意反而賺不到錢,想賺錢只有假冒偽劣,這就叫市場競劣。
市面上全是假冒偽劣,
你是消費者你會掏錢么?
你不掏我不掏這波又滯銷,
經濟危機了解一下?
根源在哪?金融資本無序擴張,因為金融資本無序擴張,它極大擠占了其他行業市場空間,這些行業只能在夾縫里內卷。
具體說就是賣真貨根本賺不到錢,成本太高,那這些行業就不得不搞假冒偽劣、賣智商稅來快速回流資金以求自保,最后可不就競劣了么?
說白了,現在這市場就是誰更沒底線誰才能賺大錢。再說得感性一點,一旦選這路線,那就只會謀利,根本不顧法律,更不顧倫理。
我為什么又喋喋不休講美國,因為雖然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但美國走過的彎路我們不能說完全不借鑒、不了解,甚至很武斷說,咱跟他們不一樣!TM不一樣在哪呢?
經濟危機前,明明有很多美國人被套上信貸,但個個覺得自己永遠不會靈活,結果呢?大家集體靈活。
他們的消費貸不就是我們的房貸么?
美國開始搞金融資本無序擴張后,結果呢?美國政府極度渴望資本回流,不回流他國內通貨膨脹就憋不住,就很容易“內爆”。
他們的金融資本不就是我們的互聯網+房地產+金融泡沫么?
在這順嘴多說1句,當年薩米爾阿明提的資本主義“內爆論”,在下還是頗為認同,諸位沒事也可以看一看,揣摩揣摩。
那些單位說什么疫情疫情,怎么?這疫情就疫了你們家單位么?還是那句話,別把人禍說成是天災。
我說這些意思就是:接受資本主義,你就要接受它的一切。裁員S業是其中1項規律,它跟什么個人能力、努力沒太大關系。
還是那句話,你再牛逼你是大牛你能給老板干到幾歲?35歲?40歲?撐死45歲?最后結果呢?你當你誰啊?單挑經濟規律+國際大勢,怎么想的?
所以我一直鼓吹,一定要在大洪水來之前,盡力打造好自己的避風港,早點靈活起來,先生產自救;若洪水沒來那最好,你就權當開了一塊自留地,搞個副業也香啊~
但有些人說這是時尚,是時髦,不,這是無奈,誰不想有個穩定的活,誰天生就喜歡打零工?誰不渴望有個組織噓寒問暖,一起戰天斗地?
也千萬別強行說90后越來越愿意接受什么,我們最真實的想法其實是這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