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好不好,對人民群眾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就業體現出來的。就是社會福利,也是靠就業人員創造的財富支撐的。
在2021年經濟增速走低的局面下,就業也就格外引人注意。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1年的新增就業超過1200萬人。這個數字與GDP增速比起來,確實是很亮眼了。
在記者招待會上,CNBC的記者(當然我們都知道CNBC不是外國的媒體了)問了關于就業的問題,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給了許多更詳細的數字:
第二,就業優先政策發力顯效。一系列援企穩崗幫扶政策,對于高校畢業生、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2021年農民工總量是29251萬人,比2020年增加691萬人,2020年比2019年是下降的,2021年已經超過了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同時,去年下半年以來,外來農業戶籍人口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以下的較低水平。
第三,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持續較快發展,各種靈活的就業模式吸納了許多勞動力就業。目前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了2億人左右。據調查,一些平臺外賣騎手達到400多萬人;有的平臺上從事主播及相關崗位的從業人員160多萬人,比上年增加近3倍。
首先,農民工總量達到29251萬人。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數字呢?2019年中國的農民工總量是29077萬人。2021年超過了2019年,農民工就業市場恢復了。相比2020年的數字,2021年的農民工總量增長了2.4%。根據2019年的農民工調查(2020年情況特殊就不說它了),農民工在各個行業的分配如下:
所以從農民工總量的恢復,大體上也可以與其它經濟數據相互印證。GDP增速較高的幾個行業,大多是農民工比較集中的行業。
農民兄弟們大概信息比較閉塞,沒有及時收聽、收看、學習諸如溫鐵軍教授的精神,居然沒有秉著“大疫止于鄉野”的最高指示躲在老家,挖房前屋后的野菜竹筍過田園生活,相反蠢蠢而動,又出來進城干活了。
另一個有意思的數字,是靈活就業達到2億人左右。總的就業人口是多少,目前還沒有數字。2020年的國民經濟統計公報中沒有當年的就業數字,注釋里說由于很快會公布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公報里就不再單獨發布人口和就業人員相關數據。但是我在國家統計局網上的人口普查數據中,也沒有找到就業人口數據。幸好《中國統計年鑒 2021》里邊有2020年的就業數字,情況如下:
可見,中國總的就業人口在7.5億上下。按照寧局長的數字,其中有2億左右靈活就業,占了總就業人口的27%,四分之一多。什么是靈活就業呢?靈活就業這個概念早就有了,鄭輔工作報告里都出現過。但是究竟怎么界定,還真是不太清楚。百度上說,主要是指自營勞動者、家庭幫工、非全時工、季節工、勞務承包工、勞務派遣工、家庭小時工等一般勞動者。說穿了,就是既不是法律意義上的雇傭勞動者(因為沒有勞動合同什么的),也不是自己當老板(至少是個體戶)。
我想大多數人都不是很向往這種就業。關于就業,地攤經濟特火的時候,我寫過點東西(創造就業崗位)。其實就業的標準是挺低的。“基本上,有單位的人,或者不論有沒有單位為了獲得收入每周勞動1小時及以上的人,都算就業人員。當然實際最后有沒有取得報酬或者經營利潤,這是另外一碼事。”所以,在這個“重質量不重數量”的年代,我們還是要看看就業的成色。
寧局長還舉了個例子,一些平臺外賣騎手達到400多萬人。外賣騎手確實不少,每天路上都看到很多,經常半夜還有騎手在穿梭。但是想想,這些外賣騎手大多是青壯年男子,正是好年華,也承擔著生活和家庭的負擔,不是創造更多的財富,卻是在路上奔馳。這么一想,還是挺感慨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