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網上看到一篇報道,關于國家藥品集采開展3年了,國家集采的藥品比以前便宜了不少。但是也有許多網友評論,一些生活中的常用的藥品并沒有降低,反而更貴了,而且漲的還挺多的。雖然國家集采的藥可能是便宜了,但集采的藥畢竟有限,市場上還有許多藥不是集采的。老百姓對這些感受到的并不是更便宜了,反而是更貴了。
由于許多不良的藥品生產商惡意抬高藥品價格,在某種程度上導致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病人與醫療機構相比肯定處于弱勢,所以國家才上場來跟藥商談。之前有報道國外進口支架需要一萬多,經過國家集采后,支架價格只需要700元左右,可見這些藥商的利潤有多大。
如果說沒錢買房還可以租房,但是如果生病了,沒有錢治,那就只能白白等死了。如果我們的醫院和醫療產業成了某些集團為了謀取巨額利潤的工具,這將是何等可怕!之前網上就有報道過,某些治療特殊疾病的藥品效果雖好,但價格卻需要上百萬,看到這樣的價格,相信許多家庭貧困的人也只能白白等死了。
記得以前農村的一些老人生病了,怕去醫院治療花了錢還治不好,給子女增加負擔,就偷偷喝農藥自殺了。像這樣的悲劇在農村很多地方都有過。這些悲劇并不是天災,而是人為的。是由于人類社會的貧窮所導致的。
在今天,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依然困擾著很多中國人。即使現的中產家庭,也往往會因一場重大疾病而重新返貧。有些專家提倡為了防止疾病導致家庭陷入貧困應該購買商業保險,但是商業保險的花費也不低,保險公司做業務也是要賺錢的,幾十萬保額的重疾險每年就得好幾千甚至上萬元的保費。對于我國六億人月收入不足千元,他們當然是無法買的起這樣的保險的。很顯然,市場化帶來的問題是不能用市場的手段來解決的。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的主要醫療資源都集中在大城市里,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村面臨的是缺醫少藥的情況。毛主席看到這種情況后,指出要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在農村中培養起了許多土生土長的赤腳醫生,他們白天種田,晚上看病。解決了許多本地村民的一些常見的疾病。許多地方還普及一些中草藥的療效。雖然當時的條件相對于今天許多大醫院差遠了,但是一些小病也基本上可以拿下來。條件未必很好,但是有總比沒有強,而且有了一定的基礎后還是可以慢慢提高的,關鍵是不需要農民花太多的錢。現在的醫院,一個小小的感冒,有時就得花個好幾百上千元。許多打工人辛辛苦苦掙點錢,一場感冒十天半個月算是白干了。
前段時間,網絡上爆出許多醫院過渡治療的問題,某些醫院給病人看病,不是為了治好病人的病,而是為了賺錢,一些不必要的體檢項目,不必要的治療,醫院為了賺取更多的錢,讓病人過渡治療。有的甚至到了明明病人沒病,醫院卻給病人手術,對病人的身體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我國古代對醫生就有懸壺濟世的美稱,醫生是一個崇高的職業。如果醫生為病人看病是為了掙錢,醫院不是為了病人的健康而是像企業一樣為了利潤。那么最受傷害的自然是病人以及病人的家屬。
對于醫療這樣關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產業,不能完全交給*市*場讓資本來運營。每個人都有可能生病,如果完全交給資本來運營,對病人來說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有些不良商人為了掙錢什么事都干的出來,把關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產業交給這些不良資本家帶來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任由醫療*市*場*化*也是政府的*失*職。
我們國家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世界上許多比我們窮的國家都實現了*免*費*醫*療,像朝鮮、古巴這些國家,他們國家的人民就享有免費醫療。尤其是古巴,醫療條件甚至比世界最發達的美國都要好許多,人均壽命也是在世界前列的。他們能夠做到,我們沒有理由做不到。
在新時代,面對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的熱望,只有在全國各地建立起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給全民提供免費醫療,防止因病返貧和生病無錢治療等死的困境,這才是社會主義應該有的,才是真正的為人民服務。只要共產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這就是共產黨應該扛在肩上無可推卸的責任,就不能繼續將醫療衛生事業丟給市場,讓給資本。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