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蓮湖大唐醫院因套路患者被曝光。https://mp.weixin.qq.com/s/-aubXAm2Z8bsjuuGb8i74g
你沒猜錯,就是那種發小卡片,靠低價拉客和網絡廣告招攬患者的婦科和男科醫院。
這不是該醫院第一次作惡,2018年該院曾在手術臺上坐地起價,威脅一位做人流手術的女生加價被曝光。
該女生在街上遇到發小卡片的大媽(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說是全套婦科檢查只需38元,人流也就700多元。
因為價格便宜,該女生便上了鉤,成為手術臺上待宰的羔羊。女生沒錢,醫生就讓她透支信用卡和支付寶,或者和同學借錢,還不準她給家長打電話。這和此前安康興安醫院的套路一模一樣。(安康興安醫院手術臺上“搶劫”,當地通報大事化小)
當然,還有多少患者選擇忍氣吞聲,我們并不知道。目前該醫院已被停業整頓,但我們知道,不久之后它就會復出,也許都不需要改頭換面。
這就是醫療市場化所推崇民營醫院,認為它能克服公立醫院的壟斷,解決中國人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不知是蠢還是壞。
其實看病難和看病貴和壟斷無關。資本發展的趨勢就是壟斷。例如經過激烈的燒錢大戰,外賣行業剩下了美團這個巨無霸和小弟餓了么,這不是壟斷嗎?物流、電商、電子支付都是那么幾家巨頭壟斷,怎么不見多少人批評呢?為什么公立醫院的壟斷就成了原罪呢?
所謂的“壟斷”不過是資本要求分一杯羹的借口罷了。正好國家在醫療方面的投入減少,公立醫院出現種種問題,醫療市場化便是順水推舟了。即便沒有這種私立醫院“搶錢”的亂象,市場化也解決不了人們看病的問題。市場化的要害是賺錢,沒錢你能看得起病嗎?再好的醫療條件,窮人也無福消受啊。
在此,我們有必要簡單回顧一下醫療市場化之路。
建國后的三十年間,中國初步建立起了“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公共醫療體系,雖然物質生活不富裕,但是基本每個農村都有一個赤腳醫生,城里的大大小小單位都有一個衛生所。不過農村集體經濟解體后,這套公共醫療衛生體系被改革大潮沖垮。
農村的合作醫療體制迅速衰弱,合作醫療覆蓋面從1976年的92.8%降至1982年的52.8%,1983年人民公社正式解散后,農村合作醫療體系出現“雪崩”,覆蓋面驟然降至11%,到了1989年,這個數字降到了4.8%。除了一些集體經濟發達的農村地區,合作醫療體制得以繼續保留外,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的農民重新陷入自費醫療的境地。
于此同時,中國的城鎮醫療也陷入“市場化”的迷思。當時的主導思想是“運用經濟手段管理衛生事業”,醫院開始試點“企業化管理,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政府對醫院實行“定額補助,經濟核算”,政府開始大幅推出城鎮醫療衛生領域。
1978年以前,公立醫院超過50%的收入來自政府預算,上世紀80年代后,醫院獲得了更大的自主運營權,但來自政府的補貼也越來越少。1980年,政府補貼占醫院收入的比重為30%,1985年降到27%,1987年降到19%,到90年代末,這個百分比降到了6%。
在此背景下,出現了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公立醫院為了生存和謀利,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筆者一位醫療行業的朋友介紹,鄭州某大醫院各個科室在采購藥品時幾乎均要收受回扣,各醫藥公司代表后備箱常備名酒以便招待負責采購的相關醫生。這些醫藥公司銷售的家屬生病了都不會去這家醫院。
醫療行業的腐敗令人觸目驚心,去年某部門發文《重點領域正風反腐觀察,深挖徹查醫療腐敗》,文中稱,今年上半年披露的醫療領域腐敗案件中,收取藥品耗材回扣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問題,涉案金額居高不下,腐敗利益鏈條環環相扣。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院長貪污1.1億元,擁有100套住房和100個車位,號稱“雙百院長”。
由此可見,在市場化大潮中,無論是私立還是公立醫院,謀利幾乎都成了第一需要,患者則成為了搖錢樹,這背后是數不盡的血淚故事。
如果沒有必要,還是不去民營醫院看病為好,或者祈禱自己不要生病,要不就努力賺錢讓自己有生病的資本吧。
紅色衛士
2021年11月2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