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輿論比較火熱的問題大多都繞不開關于女性的種種問題。
貨拉拉女乘客跳車事件,“女孩請帶刀”的微博,到出租車司機無故被女乘客刺傷等等事件的發生都是關于和女性有關,除此之外,這些事件也都似乎和女權運動有著貌離神合的聯系。有不少分析人士稱,在中國進行的女權運動與別有用心的境外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女權運動是提倡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的順應歷史潮流的正面的社會運動。
但不管怎么說,女權運動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是一個比較有爭議性的話題。
其實大多數女權主義者的本意是好的,他(她)們認為性別平等和女性權益是使得他們奮斗的東西。
不過當我們把女權主義掰開揉碎,不難發現女權主義的實質是反動的。
女權主義實質上是對封建主義和父系氏族社會的一個反擊或回應。封建主義和父系氏族社會的既得利益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反動統治,必須將自身的利益建立在被壓迫階級之上。這群既得利益者為了掩蓋階級矛盾,從而發明了“三綱五常”之類的封建禮教來轉移被壓迫階級的視線。把復雜的階級矛盾轉移并改造成了長幼之間的矛盾,上司下屬之間的矛盾,和男女之間的矛盾。
女性作為舊社會的受害者,從封建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成型的那一天起就對封建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有了或大或小的反抗。只不過由于落后的生產關系和落后的信息傳播能力,女性作為一個整體并不能緊密的團結在一起。
進入到了現代社會,女性在勞動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人類信息傳播能力也越來越高,被壓迫的女性終于有挑戰封建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的能力,所以女權主義應運而生。
不過女權主義只是對封建主義的一個機械性地反映而已,只不過由于媒體的發展,女權主義在社會上的聲音隨之越來越大,但其本身并沒有辯證的,科學的理論指導。
女權主義的致命問題就是將本身的合理性建立在女性的身份上,并沒有考慮到歷史的發展進程。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女權主義相信“我應該得到特權就是因為我是女性”,其實這種思維方式和封建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的本質是一樣的,就像父系氏族社會相信“我應該得到特權就是因為我是男性”。
這種將自身的合理性建立在某群體固有的特征之上的女權主義本質上和父系氏族社會是一樣的,只不過就是換了張皮罷了。無論是父系社會還是女權主義都沒有實現全人類解放和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目標的能力。
部分女權主義會辯解稱,女權主義其實是也是關注男性權益的,只不過在現階段更關注女性權益是因為女性是在歷史上被壓迫的群體。所以女權主義主張男女平等,并不主張女性高于男性。
這種辯解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在一個健康的社會,人的地位是由對社會的貢獻和對歷史的貢獻而分配的,而并不是由于某人是男性或女性而決定的。反復強調女性在歷史上曾被壓迫并以此為由強化性別分化只能讓女性以一種受害者的姿態呈現在社會之中,并將這種受害者身份常態化。這種思維方式本質上和某些宗教教法中“男子應當維護婦女、給她提供生活資料,并且全心全意地照顧她“的信條是一致的”。這種教法關于男子應當維護婦女的論述表面上體現了對婦女的關懷,但掩藏了婦女必須依靠男子的前提。同樣,部分女權主義者聲稱在現階段社會必須給予女性特殊照顧其實本質上是忽視了社會給予女性特殊照顧的前提是女性是必須一個受害者群體。綜上所述,以女性被壓迫為理由而為女性爭取權利其實是在對女性實施進一步的壓迫,而且其本質是上媚男的。
除此之外,女性這個群體的構成也是復雜的。性別因為并不是一個以物質利益而劃分的,所以男性女性中的階級成分是復雜的。男性群體中存在進步階級也存在著反動階級,同樣女性群體中也存在著進步階級和反動階級。女權主義無視性別群體的階級成分,無差別地追求全部女性的權益,其本質是就是給進步女性和反動女性劃了等號,抬高了反動女性,貶低了進步女性。
女性若是想得到真正的解放,不應該把自身群體限制在性別的桎梏中,而是應該讓進步女性融入到進步階級,成為進步階級的一部分,堅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唯物史觀,摒棄身份政治的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錯誤觀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