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凌晨4點,在黑龍江省七臺河市的229國道上,發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一輛滿載著乘客的無牌拖拉機,被一輛大貨車追尾。
造成15人死亡,1人受傷。死者中有14人是當地村民。
車禍現場,相當慘烈。
拖拉機的車頭,已經被撞得和車身完全分離。
車頭還在馬路上,而車身卻飛到了好幾米遠的深溝處。
可想而知,坐在拖拉機后面的乘客們,當時所遭遇的是多么巨大的沖擊力。
有的家屬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他們說,道路四周,全部都是被撞得飛下來的人。
很多人不解,凌晨4點,拖拉機拉著這么多人要去哪?
很快,遇難者的身份就被曝光了。
原來,他們大部分是周邊村子里的村民,都是準備要一起去離家20公里外地方采摘萬壽菊的。
萬壽菊是一種藥材,當地的很多農民都靠采摘謀生。
只不過,采摘必須趕早。
一般在凌晨4點左右就要下地干活。
沒有什么交通工具的他們,只能靠拖拉機統一帶去。
凌晨2點左右,拖拉機就出發在各個村子之間接人。
下午5點左右才能回來。
村民們一天的勞作能賺上一二百元。
為了生活,他們起早貪黑。
卻在一夜之間,天人永隔,家庭離散。
誰曾想過,清晨的一句再見,竟會成為此生的永別。
2
這本是一件讓人萬般痛心的意外。
那些在生活的磨盤上,一個個隨風而逝的生命,除了難過我已不知如何表達。
然而,在新聞的評論區,我又看到了一些讓人無奈的聲音:
“為什么要坐拖拉機去,不能開車嗎”
“為什么要坐這么多人,出了事你不是活該嗎?”
“為什么要這么早啊,等天亮了能看見路了再去不行嗎?”
種種疑問背后,只覺得心寒。
未經他人苦,所有你自以為合情合理的猜測,不過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誰都知道要舒適,要安全。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所選擇。
那些遇難的村民,都在50-60歲左右。
上有父母纏綿病榻,下有子女尚未安穩。
為了撐起這個家,他們做這樣勞苦的工作。
沒有假期,不分晝夜。
在本該退休安養的年紀,他們四處奔波。
在這些人里,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婦女。
有網友一語道破那些質疑:
“為什么不白天去?因為很多人的丈夫都在外打工,她們白天必須照顧老人孩子。”
是啊,人人都想住高樓,但總有人是一身銹。
這世界,有鞋穿的人不會光腳跑。
要都能選擇安穩,誰愿意顛沛流離,卑微如泥?
3
《了不起的蓋茨比》里說:“每逢你想要批評別人的時候,你就要記得,這個世界上并不是人人擁有你的優越條件。”
人性的弱點之一,就是喜歡以己度人。
你習慣了燈紅酒綠,看慣了熱鬧繁華,便以為大家都是如此。
謀生艱難不過是電視上偶爾播報出來的新聞。
但這不過是因為你沒窮過,你不知道而已。
你以為不存在的苦難,常常是別人的一整個人生。
微博上,有網友曾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有一次,他在外面的籃球場里打球。
一個老奶奶始終站在遠遠的地方,朝他的方向張望。
他打了一個小時,老奶奶就站了一個小時。
直到他準備回家,開始收拾東西了,老奶奶才走過來問:
“孩子,這些礦泉水瓶你不要了吧。能給我嗎?”
他一下子就覺得很難受。
一個礦泉水瓶,不過幾分錢。
平時微信群里幾毛錢的紅包我們都懶得去搶。
卻有人愿意為了這幾分錢而付出數小時的等待。
小說《十宗罪》中說:
“有時我們的眼睛可以看見宇宙,卻看不見社會底層最悲慘的世界。”
在我們不曾了解的地方,總有些未曾看到的心酸。
4
知乎上,有人問:你從什么時候開始覺得生活很難?
有一個答案一直讓我念念不忘。
他說:“放學回家,看到媽媽在牛圈里,用搟面杖打牛。因為牛掙脫了韁繩,跑到糧倉里,糟蹋了很多糧食和瓜果。
我媽邊哭邊罵:“你咋浪費糧食啊,你咋這么不聽話啊”,我呆呆地看著,牛眼睛里也留著淚。
就覺得好傷心,牛是莊稼戶的命根子啊,你打它,它也不懂。
但那時候突然就覺得它懂的,它躲也不躲,留著眼淚,默默得站在那里挨打。
后來我爸說,牛是餓極了才掙脫的,最近它干活多,又總是吃不飽。
我記憶中,總是清晰得記得那個瞬間。
就覺得牛好辛苦,爸媽好辛苦,生活好辛苦。”
要不是生計所迫,誰不愿意理智從容。
可當生活的重壓撲面而來的時候,多少人心不甘情不愿地放下所有體面,活成了一個“潑婦”。
生活遠比我們想象得艱難。
想起那個在珠寶店門口,賣力表演的恐龍玩偶。
表演結束,玩偶服被脫下。
里面露出了一張大汗淋漓的蒼老面孔。
頤養天年的年紀,他卻只能選擇耐著高溫,張牙舞爪地生活。
我也記得那個從不肯吃午飯的農民工父親。
為了省300塊錢給孩子做生活費,他中午只能餓著肚子。
還要堅持做完一下午繁重的工作。
為此,他常常被工友嘲笑。
他無法辯駁,只能眼含熱淚地解釋:“娃上學要緊。”
我很喜歡一句話:這世界本就是各自下雪,各有各的隱晦和皎潔。
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程,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
注定無法對別人的苦難完全感同身受。
只是,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因為我們自己也有有苦難言的時刻,所以才更應該理解他人的心酸。
我們或許比他人要幸運一點,沒遭太多罪。
但也該因此而更加善良。
何必對別人的難處指手畫腳。
誰的人生不是戴著鐐銬。
《月亮與六便士》里說:我們拼盡全力,不過是為了過完平凡的一生。
無論是在高樓大廈里做精致的白領,還是在鄉野泥土間做勞苦的農人。
我們的人生終將都會歸于平凡,本質上沒有什么不同。
所以,請不要說,為什么有人會為了省100塊,而坐幾十個小時的硬座?
不要問為什么有人,連幾分幾毛錢也要在乎?
不要指責那個為了生活拼盡全力,卻仍不如愿的人。
我們都是蕓蕓眾生,都要對生活俯首稱臣。
有時候,不僅僅是貧窮能夠限制你的想象,富有也能。
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對任何未曾經歷過的事情,都能保持基本的善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