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社會民生

邋遢道人:清零還是共存

邋遢道人 · 2021-08-21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對公知、資本等精英群來講,一聽就知道啥意思:這個大夫不簡單,可以利用。

  這幾天,張文宏大夫陷入爭議麻煩中。從“清零”還是要“共存”,到評價網紅大夫以前的一些言論,最后變成論文造假沒造假的爭論。論文怎樣叫造假,貧道沒寫過論文搞不清楚。下面談談關于對這場瘟疫究竟是“清零”好還是“共存”好和談談網紅問題。

  貧道也不懂醫——嚴格講貧道發議論的事兒大多不怎么懂,膽大而已。貧道沒研究軍事,連軍迷都談不上,對各種武器性能基本不了解,前幾天還發了三篇關于戰爭的文章。一種傳染病應該怎樣防治,貧道更是外行,但為什么敢摻胡進來湊熱鬧呢?就像前面關于軍事安全的文章文章一樣,又看到專家們還都不顧事實,繞著基本道理在說話,于是忍不住說兩句。

  一、討論要概念統一才有意義

  8月7日衛生部原部長高強發文說,中國目前必須堅持有效的清零政策,批評了主張施行西方國家與病毒共存哪種防疫方法。由于幾天前張大夫透露過與新冠和諧共存的意思,于是有人就把高的文章與張文宏大夫聯系起來。對張不滿的人借機說張大夫就是主張與病毒共存,支持張的人則說這是學術討論,不能行政干預科學。清華大學教授要外行閉嘴。聽了幾天,覺得大家的爭論又是繞開基本事實和邏輯,還是說幾句吧。

  貧道覺得,討論一個東西,應該先把概念統一了,還要把這些概念與發生過的事實對照一下,才能討論問題。否則就像雞同鴨講,沒有啥對不對的。

  首先,共存和清零的內涵和外延是什么要先統一。共存是指什么,是指病毒一直在人群里流行著的形式共存呢?還是指病毒只存在與試管里,或者感染者都被專門隔離起來的形式與人共存呢?清零同樣需要搞清,是指讓這個病毒徹底從世界上消失,還是不再在人群里流行,而是被限制在某個范圍內呢?

  其次,歷史上人類對待病原體,是不是都被清零了,或者都在共存著,存在不存在“與病毒和諧共存”的終極模式。

  第三,如果有的病原體必須清零,有些病原體可以共存,那么評價的原則是什么,量化標準多少。

  貧道以為有了這三點,討論才有意義。

  因為從人類抗疫史來看,有的確實從全世界范圍都清零了,一點活體病毒都沒有了。比如非典病毒、非洲呼吸綜合征等(鼠疫尤其肺鼠疫等好像也是)。還有一些只“共存”在于部分國家。

  有的病原體幾千年了現在還存在,比如天花,現在還有人被感染。還有的傳染病感染者不允許生活在人群中,整個國家與病毒共存著,但大部分人生活的區域清零了。比如麻風病。還有大量病原體雖然從全球講還在流行,但很多國家是清零的。比如肺結核、麻疹、霍亂、傷寒、小兒麻痹、腦脊髓膜炎(貧道小時就得過)等。

  還有不少病原體幾千年在各國都一直傳染,典型的如流感、痢疾、瘧疾……。一些新出現的很可怕的病原體也沒人清零,比如艾滋病等。

  這樣一看,清零和共存不定義清楚是不行的。因為有些病原體確實一出現就在清零,不能在人群中傳播,至今也是這個目標。但有的病原體的人類竟然放任自流。所以,簡單把清零和共存截然對立就無法評判某具體傳染病的防疫政策是否得當,只能就事論事。

  二、怎樣評判一種瘟疫更適合共存還是清零

  那么,傳染病的防疫政策按照什么原則確定,是清零更好還是更共存更好呢?貧道沒學過防疫理論,下面按照一般邏輯做個分析(有些術語是自己下的)。

  貧道認為,一個基本原則是:在一般防疫措施,包括疫苗注射、一般性的個人防護(如流行期口罩,水災后不吃生冷)情況下,該傳染病的綜合死亡率(綜合死亡率=年病亡率(病亡人口/全國人口)),也就是這種病一年死亡人數占全國人的比例。指標過大則傾向于清零,比較小則可以共存。

  那么總病亡率數字是多少合適呢?貧道認為主要考慮人類實際接受能力。貧道認為現在應該是0.01-0.02%(萬分之一到二)。理由是:一般國家人口粗死亡率是1.2-0.8%。0.01%大約相當于(由于某瘟疫死亡率增加了1%左右)。這百分之一很容易被消化在“正常死亡”數字里。美國每年流行的流感死亡3-6萬人,占3億多美國人的0.01%左右。美國流感自愿接種疫苗,屬于共存方法。特朗普用“新冠就是大號流感”忽悠美國人,上億美國人就放心了。但當時美國新冠實際病亡率達到5%,當時專家認為美國如果不設防,一年會有上億人感染,感染率達到33%,總病亡率=5%X33%=1.65%,一年多死500萬,這個數甚至是美國0.9%粗死亡率的兩倍。這是不可接受的。

  現在看,美國去年三月到今年三月病亡55萬人,病亡率0.17%。美國粗死亡率是0.9%,相當于增加近20%。英國更可怕,去年病亡率超過10%,感染率也比美國高,總病亡率實際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新冠的綜合病亡率應該是個核心指標(同時還有其他因素間接影響這個指標,下面會說到),不搞清楚是不行的。

  在實際操作中,清零是對某種病原體采取“不允許在社會人群中持續傳染”的方法防疫。共存則是對某種病原體采取“在綜合病亡率較低情況下允許存在與社會人群中傳染”的方法防疫。這里,允許與不允許是以病原體綜合病亡率來確定的。但是,一種病原體的綜合病亡率不是一成不變的,病原體在傳播過程會發生變異,傳染率、重癥率和病亡率會發生變化。同時,人類對疫苗的研制和施打以及對病人治療手段的改進,又降低重癥率和病亡率。這兩方面因素都會影響綜合病亡率,因此,清零還是共存還要視病原體變異情況和防治情況而定。

  三、清零和共存究竟什么政策合適,張大夫說的有缺陷

  上一節說,一種瘟疫的病亡率、重癥率和感染率會受兩個因素影響。一個是病原體的變異,一個是人類防治能力。

  這次新冠疫情顯示,每當傳染總量暴增,有明顯特征的變異就多。變異使病原體的感染率、病亡率和重癥率都會變化。有可能向好,但也可能向壞。如果這是一種規律,當一個感染率高的傳染病出現后,無論多困難都應該積極清零,控制人員流動甚至不惜停工停產。因為只有迅速控制住疫情,感染人數不暴增,病原體變異幾率才會小。變異少,防疫的反復次數才少。這對人口損失,經濟損失,尤其疫情最后控制難易度,都是最優選擇。像英國那樣,知難而退,疫情剛開始就想躺平,或者像美國那樣完全不按防疫規律來,怎么辯解都是無力的。德爾塔病毒的出現讓各國都手忙腳亂就是教訓。1

  用疫苗來降低感染率、重癥率和死亡率是這一百年人類抗疫的主要手段。一組成功的疫苗在充分接種后實現“群體免疫”是可以做到的。比如中國用充分接種疫苗把天花、麻疹、小兒麻痹、腦膜炎給清零了。

  貧道從來不研究這些,說的都是新聞上經常講的。貧道看法是,中國現在肯定不能選擇共存,必須堅持清零。一直到全球感染率大幅下降,病毒特性基本穩定,疫苗和治療(尤其中藥治療)把穩定的新冠病毒的感染率、重癥率和病亡率都降到0.01%左右了,在考慮用什么方法“共存”。

  一種疫情的防治究竟是清零還是共存,并不是“大家都這么做”,或者別人共存你無法清零作為選擇原則的。唯一原則就是這種瘟疫對人的危害程度如何。如果總病亡率高到不可忍受,不管多缺口嚴重形勢多困難,就無論如何也要找到清零的辦法。就算不能讓病毒回歸大自然或關進試管里,也要像對付麻風病一樣犧牲一批保存整體的方法,留出一個清零社會。因為人類想要存續。

  下面對這場爭論點評一下。

  貧道查了張文宏大夫8月2日的文章。張說:“未來各國均要面對的是疫苗降低了病死率與疾病的傳播,但是非常重要的還有市民的防控意識,國家的公共衛生體系(包括醫院和疾控)的力量,才能最終達到與病毒的和諧共處”。這句話說的很巧妙,把“與病毒和諧共處”用“才能最終達到”的句式敘述,那么“共存”就成為了不言而喻的大前提。雖然沒說中國要與新冠共存,但表達效果更強。都說張大夫很會說話,確實如此。

  張大夫對共存給出兩個理由,一是“……病死率也從去年最高的18%,降至最近一周的0.1%。這個水平是接近流感的病死率水平”。這個理由有點專業了,告訴大家“共存”的標準和具體數字。也就是病亡率低于千分之一。二是“如果以減緩傳播和降低病死率作為目標,可以承擔一定的保護,但是作為清零和根除疾病流行,可能是目前疫苗不能達到的目標。”張還指出國外疫苗也不能清零,我們總要開放,也就是不共存也沒辦法。

  貧道覺得張大夫的分析考慮不夠周全。

  首先,他給出的新冠病亡率適合共存還是清零的指標是有缺陷的。病原體的病亡率過高當然很危險,比如艾滋病,開始得了結局就是死,至今我國病亡率還高于5%。但全世界對艾滋病從開始就以降低病亡率為方向,沒有向清零努力。原因很明顯:艾滋病傳染渠道除了輸液事故,就那一個“你懂得”的渠道,感染率不可能高。肺鼠疫病亡率也很高,但傳染率更高。很簡單,肺鼠疫與新冠、非典、非洲呼吸綜合征一樣,是呼吸道傳染。人不能不吸氣,所以人們不惜花血本也把這類病早早給清零了。因此傳染率是決定防疫策略中也必須考慮的因素。貧道也是想到這點才認為更合適的指標是“綜合病亡率”。

  其次,張8月2日說英國“最近一周0.1%”,現在多少?根據鳳凰網通報,8月13-19日這一周英國日均感染21535人,死亡103人,病亡率0.44%,提高四倍。關鍵是美國也是德爾塔病毒,最近一周平均每天感染77347人,死亡824人,病亡率1.07%。雖然比1.7%的總病亡率降低了,但已經是千分之一病亡率的11倍。尤其最近3天日均死亡上升到1282人,病亡率達到2.13%。不到一個月,就比張大夫講的高20倍!

  8月初,德爾塔病毒已經對全球疫情控制有破壞性影響,這種病毒傳染率高很多倍已經都清楚,重癥率和病亡率也是在攀升過程中。作為傳染病臨床專家,應該知道:

  傳染規模大,變異病毒出現概率就大。變異的德爾塔既然傳染率高,感染人數就一定暴增。感染人暴增,就算重癥率增加不大,對醫療資源壓力也一定大。在感染率高的地區,醫療資源崩潰的可能性就大。醫療資源繃緊,病亡率一定會提高。因此,不能以7月底的病亡率數據作為新冠病最終病亡率,并以此推斷防疫現在就要開啟“和諧共存”模式。

  同時,在下一輪感染高峰中,未知變異病毒大概率會出現。因此,8月初不能作為“拐點”,遠不到可以給新冠走向下結論的時候。

  新冠抗疫是不是最終用“共存”方式,也許是,也許不是。人類只有通過廣泛打疫苗和其他方式認真防疫,并且找到和普及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讓新冠新增感染數穩定下降到比較小的數字,讓新冠的傳染率、重癥率、病亡率相對穩定后,才能做決定。竭盡全力后這個數值依舊不能滿意,比如每年依舊有10%以上的人感染,重癥病人依舊10%以上,病亡率依舊在1%以上(總病亡率0.1%以上,造成粗死亡率提高10%以上),就必須考慮清零了。但這個清零并不見得像對待非典一樣連試管里都沒有活體病毒了,而是改變一下自己生活方式,比如在聚集時候戴口罩(也許會發明一種不是戴口罩的預防呼吸道感染手段),以及形成簡單有效的篩查和隔離措施。當然,只要全世界人都喝中藥,也像中國一樣把病亡率降到0.02%(這一年多來中國感染一萬多人,病亡2人),共存就共存了。

  這樣看,張大夫主張與病毒共存的理由是有顛覆性缺點的。雖然張大夫是臨床專家不是防疫專家,但連貧道都能想通的道理,以張大夫的學歷和經驗更應該知道。最有代表性的指標是哪個,張大夫不應該不知道(也許書里沒有但道理更容易想到)。作為已經是全國人最信任的,每句話對全國防疫都有非常大影響的網紅大夫,講出這樣不專業的話,對全國防疫是有危害的。

  更重要的是,在病毒還處在大量傳播,更危險的變異病毒還可能出現,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全球疫苗施打前景都不確定的情況下,傳染率、重癥率、病亡率既有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可能,也有向不好方向發展的可能。如果在這波高峰中變異出比德爾塔傳染率、重癥率和病亡率更高的病毒,現有疫苗效果大大降低,不見得不發生世界各國都不得不選擇清零原則。

  張大夫既是大夫也是網紅,粉絲數十萬。在這時候只看到個別國家幾組數據有好轉,就得出新冠病毒最終會以共存方式防疫,對中國防疫的壞處肯定大于好處。一旦新冠防疫工作發展到后來,全球都不得不選擇清零措施,而中國選擇了“與世界接軌”,開始做共存準備,到時候就麻煩了。要知道一旦新冠重新傳染開,中國這么大國家,再想清零可不容易。

  當然,貧道并沒看防疫理論書(也找不到),這些結論純粹自己瞎想的。希望有人批評指正。

  四、張文宏為什么會“紅”

  張文宏大夫不是國家級專家或參與了全國新冠抗疫的組織工作,同時自己也沒做出提的起來的成績,但在整個防疫期間都超乎尋常的紅,比幾個在武漢一線工作的院士以及其他一線防疫的專家名氣還大。他怎么做到呢?

  貧道注意到一個現象,這里與大家分享一下。早在本世紀第一個10年,當“公知”群體基本控制了中國精英的輿論圈以后,一些新出道的學者想出名進圈子,在關鍵時刻拿出“投名狀”,很快就名震天下。

  比如“話家”陳丹青。陳丹青1980年從中央美院研究生班畢業的時候,就以“西藏組畫”震驚油畫界。如果他留在中國繼續畫,新世紀初成為中國油畫領軍人物是沒問題的。但1982年他去了美國。陳在美國混得非常差。18年后回國時,名利雙無,連畫也畫不好了。雖然2004年他以很無趣的理由退出清華掀起點波瀾,但沒幾個人還在乎他。這時,陳丹青畫了一組毛主席像,用他精湛的造型能力,畫了十幾張丑化毛教員的頭像。沒多久,陳丹青就從畫家變成“話家”,用公知角度寫雜文、做訪談,很快名聲鵲起,成為公知群里著名人物了。其實,陳的文章比李大眼都有距離,沒那十幾幅“投名狀”,紅不起來的。

  另一個典型是易中天。易本來靠在央視十臺說三國出了名。但不再上中央臺,靠耍嘴皮子的把戲事業前途就很難明朗。也就是陳丹青畫畫肖像前后,易中天在全國公知圍攻左翼學者汪暉那幾個月,放下身段上躥下跳,瞎話臟話不斷,別人都罷手了他還不算完,先后發了十幾篇文章糾纏汪暉的文章。貧道對此印象深刻,還寫過一篇雜文嘲弄易中天的投名狀。亮明態度后搖身一變扮演成學者,開始“寫史”。當然,后面他在茅于軾生日聚會上大罵批評茅的人都不是人,才會有自己“名著”發行,公知成群祝賀的場面。

  這些年除了極少數被主流媒體請去說“戰狼”觀點的左翼網紅,公眾號文章能上萬的都少見。反華反共文章10萬+的多了去了。貧道甚至注意到,一些很受歡迎的公眾號雖然實際表達有左翼傾向,但是會看到他時不時的會痛斥“極左”。“我對左派失望透了”等話隔不幾天就會出來。一個叫“這才是戰爭”的公眾號就這樣。這個公眾號雖然很少10萬+,但粉絲應該有好幾萬(貧道也是其中之一,每篇都讀,愛不釋手)。貧道覺得,他不時不時罵幾句“極左該死”,會有困難的。

  張網紅出名是在疫情剛開始,有報道說他在華山醫院感染科查房,說應該“共產黨員先上”,把一線醫護人員換了人,于是紅遍全國。此后張大夫幾乎隔十天半月就要露一下臉,至今保持超高溫度。張后來承認他說“共產黨員先上”是為了吸引眼球,由此紅了起來。同意張大夫這個解釋的應該低估張大夫的智慧了。共產黨員先上早就流行,張大夫說了就會紅?別逗人了!

  正像前面貧道分析張大夫關于共存的談話一樣,他最擅長的表達方式是句子是有看似無關聯的兩句話,或者兩個半句話組成一段話,讓聽者自己串起來。

  關于“共產黨員先上”的原話是:“人不能欺負聽話的老實人,把所有第一批醫護人員換下來,全部換成共產黨員,為了信仰也好,黨紀約束也好,不得討價還價!”前半句“不能欺負聽話的老實人”,接著半句他把第一批醫護人員換成了共產黨員。聽到的人會有什么印象?會覺得張大夫表達了什么意思?肯定有“共產黨員不是聽話老實人,疫情開始時他們不上,我把老實人都換下來,他們不得不上了”的意思。既有政治宣示,又抓不住他什么。對吃瓜群眾來說,這些年抓的一批批貪官,大多是不聽中央話、失去信仰不遵守黨紀的黨員。張大夫這段話里的幾個短語,似是而非的合了自己脾氣。對公知、資本等精英群來講,一聽就知道啥意思:這個大夫不簡單,可以利用。有篇文章流傳甚廣(貧道看時已經1.8萬),《圍攻方方的那波人,又來圍攻張文宏》,張大夫的政治態度精英們是看清楚的,于是張文宏變成張網紅。

  沒有占據輿論中心的公知和力大無窮的資本的推送,就憑張大夫疫情期間那些不照趟的,每次都落空的預言,能紅了一年多?勢頭還壓過鐘南山?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晨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3.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4.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7. 到底誰“封建”?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9.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0. 烏克蘭逃兵
  1.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2.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8.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9.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10.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区二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二区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悠悠久久琪琪 | 日韩精品亚洲春色欧美激情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 色久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