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兩會期間,在網上引起討論的提案可是不少。
其中有一條,最為“接地氣”,因為它不光關乎生,也關乎死:
安徽省代表崔建梅建議,加快修訂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在相關條款中明確“取消經營性公墓建設,全面推行公益性公墓建設”,從法治層面指導、推動和規范城鄉公益性公墓的建設和管理。
崔建梅在提案中描述:“墓地開發比房地產更加暴利。‘天價’墓地頻現,部分地區竟然出現了‘死不起’、‘葬不起’的情況!”
“在一般用地上修建經營性公墓客觀上形成了‘死人和活人爭地’的結果。”
“死人和活人爭地”這個問題絕不是隨口一說。就在2個月前,有這樣一條新聞。一位大學教授去世火化后,兒子拒絕買殯儀館的骨灰盒,自帶一個鞋盒裝走了老人的骨灰。
此舉遭到了結果遭到殯儀館司儀的怒懟:“文化都到哪兒去了!”
按照大學教授的收入水平,去世后辦個體面的葬禮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家屬用鞋盒裝骨灰肯定是另有隱情。
因為如今中國殯葬的行業的現狀,可能真的只能用“魔幻“二字來形容。
1
墓地的價格有多離譜?我找到了不同時期的參考。
以距北京市區30多公里的南六環附近的天慈公墓為例,2000年時墓地的單價是6500元左右,而到2009年這個價格已經飆升到2萬元。
北京不僅房價貴,陵墓價格也一再飆高,絲毫漲幅不輸房價。在2013年左右,北京的陵園已經沒有單價低于2萬元的墓地!
八寶山公墓憑借極高的知名度和較好的“地段”,早已成為了爭搶墓地的焦點。從13年開始這里的墓地都是骨灰埋葬,為了節省空間,墓園規定雙人墓穴不得超過1平米。墓地的“產權”只有20年,與其說是高價“購買”,更像是“租賃”,到期后墓園提供續租服務。
其實從2010年以來,八寶山公墓幾乎沒有空余的墓地,和北京三環內的四合院一樣,基本相當于無價無市。
八寶山有革命公墓和人民公墓
城區里沒有空余墓地,那郊區總有地方吧!1998年開始開發的金山陵園地處香山附近,從市中心驅車到此也要一個多小時。但這里的墓園也早已被購買一空。
2013年,這里最便宜的墓地0.8平售價高達八萬八,最貴的則要28萬一平米。而且地塊和朝向都是定死的無法更改。
而“家族墓園”更是貴得離譜,在北京周邊從96萬到400萬不等的家族墓園都能找到。
經營墓地的開發商們,似乎看到了“房地產行業的教訓”,他們早早就將墓地價格炒上了天!
天價墓地,并非北京獨有的現象。
南京普覺寺陵園每平米墓價超過當地房價20倍,河北涿州家族墓地要價368萬元;廈門墓地最高售價達2.2萬元/平方米,高于廈門在售房價;西安多數墓園售賣的墓地均價已經達到1.5萬元左右,有的豪華墓地總費用超過70萬元……
監管法規的滯后同樣是墓地價格上天難以遏制的因素,民政部門參照的依然是1992年實施的《公墓管理暫行辦法》。
其中規定:“公墓分為公益性公墓和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是為農村村民提供遺體或骨灰安葬服務的公共墓地。經營性公墓是為城鎮居民提供骨灰或遺體安葬實行有償服務的公共墓地,屬于第三產業。”
而這次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本質就是讓城鎮居民也能擁有足夠的公益性公墓,來填補高速城市化后,出現的巨量墓地缺口!北京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城市化過程中日益激烈的人地矛盾。
2015~2019年中國城市化率
高速的城市化讓醫療、教育、殯葬都飽受考驗
而殯葬是其中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一環
墓地為什么這么貴?“活人和死人爭地”正是主要原因。
還以北京為例。北京市民政局對于墓地其實有明確的定價標準,其中墓穴租賃費(20年租期) 為城近郊區1500元/每平米,遠郊區縣1000元/每平米;墓穴管理費嚴格規定為墓造價的5%。
然而現實的情況比規定要復雜得多。不同的墓地被人為賦予了不同的附加值。擁有一塊天價墓地,甚至成為了“孝子賢孫”們證明自己社會地位的資本!
而正是這種類似“消費主義”的心理,讓墓地開發商找到了財富密碼!
遠郊墓地掃墓開車來回三四個小時多費勁啊,近郊的墓地憑借地段優勢自然是貴的。
我們請國內知名大師算過了,這墓地在北京的“龍脈”上比邊上這些“平民的墳地”貴四五倍不過分吧?
墓地本身造價不高,自然賣不了那么貴。但是你忍心讓老人和別人一樣的“量產墓碑”嗎?不來點私人定制嗎?
為什么賣的貴?你看我墓園綠化、安保、清潔、哪個不費人力?買房子還有公攤面積呢,買墓地不也得多少攤點?
不收物業費的小區你敢住?不要管理費的墓地你敢埋嗎?
香山腳下的公墓為啥貴?其他地方鄰居素質太低!葬在這就跟李大釗當鄰居了!
種種標簽和修辭,讓墓地價格飛升。
那如果確實在墓地上的預算有限該怎么辦呢?
距離北京40公里的河北涿州成為折衷方案。生在北京,葬在河北,成了不少北京人的歸宿。在此推動下,涿州的墓地價格2014年左右也突破了萬元大關。
早在2005年就有人預言過未來“中國未來十大暴利行業”。其中殯葬業就已經和房地產業、高速公路業、駕校業、電力業、有線電視業、醫療業、教育、教材出版業、網絡游戲業等一起,進入年度十大“暴利行業”的排行榜。
如今再看各地的天價墓地,不能說是一語成讖,只能說是變本加厲!
因為相當程度上受到土地價格的影響,所以一些出現在房地產行業的問題,也變成了墓地行業的“通病”!
在墓地價格開始飆升的時代,許多城市周邊的鄉鎮發現了“致富經”,一些林場、山地甚至原本的公益性墓地,打著“小產權墓地”的旗號,大批量地進入經營性市場。這些墓地許多就在“大產權”墓地的旁邊,只不過他們的墓地往往空間更大、綠化更好,價格卻比大產權便宜不少。
房子有小產權墓地也有
過世的人真的會在乎“房產證”是不是合法嗎?于是小產權墓地以碾壓性“優勢“成為許多家庭的選擇,甚至一度成為一種獨特的社會現象。
小產權墓地,民政部門自然是不承認其合法性的。但執法部門在查處這些小產權墓地時,卻遇到了極大的現實困難。一方面,涉案如此之多的墓地,已經形成了相當的墓葬規模;人都埋下去了不能再挖出來遷走吧?另一方面許多墓地是農民利用集體土地經營,墓地的利益涉及廣大的農民群體。
所以迄今為止,小產權墓地依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比整治小產權房更加棘手。
除了小產權之外,“墓地貸”的玩法也在最近出現。
云南日報3月16日報道,昆明晉龍如意園將金融行業引進陵園,推出“墓地按揭貸”業務,最高可貸款20萬元。
墓地部經理表示,這一行業特殊,不需要抵押,信用記錄良好、符合年齡條件就可以向銀行提出貸款。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陽宅陰宅兩份貸的“雙房奴”會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普遍現象。
2
上學、工作、看病、娛樂,有些人覺得人生在世,扮演待割的韭菜,也算能夠接受,而一輩子最后一了百了,該走了總能自己做回主吧。
遺憾的是,或許有些人走了之后還是被割了一大把的韭菜…
所謂“殯葬”,葬禮等祭祀活動稱為“殯”,起棺下葬稱為“葬”。比起一錘子買賣的天價墓地,在“殯”這個葬禮環節貓膩就更多了。
有這么一句臺詞:
人生在世屈指算,一共三萬六千天。家有房屋千萬座,睡覺就須三尺寬。房子修的再好那是個臨時住所,這個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呀。
如果把墓地比作宅基地,那骨灰盒確實是往生之人永遠的“家”。而如今,就是這個小盒里面卻藏著一個“價格黑洞”。
有朋友分享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家人去世,他花1000多元在某大城市殯儀館購買了一個骨灰盒。出于好奇他想看看這東西利潤究竟有多高。于是特意地將骨灰盒的出廠標簽留了下來。
在辦完喪事之后,他就想循著標簽上的電話詢問廠家骨灰盒出廠價,標簽上的廠家電話始終沒人接聽。打到第二天中午,一位老者接了電話,朋友問他是否為骨灰盒廠,對方十分氣憤,罵罵咧咧地掛斷了電話。
下午再次撥通這個電話,接電話者為一名女性,她說這個電話根本就不是骨灰盒廠家,而是住宅號碼。朋友這才明白,管不得那個老人會如此氣憤。
江西靖安縣特種工藝廠生產的骨灰盒出廠價100元左右,好一點的牛黃檀木制的也就300元左右。這些產品加上些運費運到上海就能賣出2080的天價!10倍的利潤絕對秒殺了中國大部分的行業。
上海的西寶興路是上海知名的“殯葬一條街”,這里聚集著許多殯葬用品商鋪。可是你在這里卻幾乎找不到價格低于1000元的骨灰盒。
墓碑的情況更不容樂觀。政府部門對于墓地相關定價標準中,“墓地工料費”等方面并未給出明確價格限定,只是規定為“面議”。這一定程度上為墓葬價格留下了一個“活口”。
這些墓碑,根據形狀大小、石材好壞,售價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但很少有超萬元的石碑。北京房山某石材廠的師傅看了公墓宣傳單上售價15萬元的墓碑照片說,“這樣的整套墓碑,在我們這里出廠價不過3000多元。”
在很多人眼里,巨量的利潤已經成為殯葬行業的“潛規則”。許多人覺得,這本來就是一個“不能還價的行業”。人們內心對親人的懷戀和敬意,以及由此而來的“家庭責任”負擔被商人拿捏得死死的,成為他們謀取暴利的工具。
教授的兒子寧愿用鞋盒來裝父親的骨灰,也不愿意買殯儀館的骨灰盒。不是因為買不起,而是極度痛恨這種亂收費不正之風!
某種意義上,或者這反倒是尊重了逝者的遺愿吧。畢竟誰愿意死后還被當成韭菜呢?
3
看到這你可能覺得,上面這些套路是收割大城市有錢人的。我小地方簡簡單單一辦,也沒啥困難的啊?
如果你不幸在小地方經歷過一次葬禮,那么除了沉痛的心情之外,最深刻的感覺應該就是迷惑。
與同樣重視習俗的婚禮不同,絕大多數人并沒有親手操辦過葬禮,不同地方葬禮習俗也大相徑庭毫無標準可言,也就沒辦法上網百度。
因為殯葬是一個忌諱的話題,所以也沒有多少辦過葬禮的長輩,愿意把習俗和流程詳細地教給孩子。
這就形成了一個充斥著民俗和封建的“文化黑洞”。所以,如何給過世老人辦一個“不讓街坊鄰居說閑話”的葬禮成為許多家庭難以解決的問題。
這個時候,填補這一市場空缺的“葬禮司儀”出現了。因為各地對他們的稱呼不同,我們姑且叫他們“殯葬經紀人”。
當你來到殯儀館或者殯葬用品店,甚至是在醫院的附近,一定能找到一位這樣的經紀人。從出殯到葬禮,從告別到火化,他一個人可以hold住全程。
花圈往哪擺放問他,靈棚怎么搭問他,頭怎么磕問他,怎么布置儀式問他,吹響器的從哪找也問他!某種意義上,他是真正的“靈魂工程師”,手把手教你怎么“最科學”地完成一整套過程復雜的“傳統”葬禮。
相當一部分的殯葬經紀人會收取2到3倍于葬禮成本的傭金。許多殯葬經紀人不知道從哪些古籍的字縫里學到了“最傳統”的殯葬習俗。這些你壓根搞不懂“源流”的習俗絕對能多收不少錢。
額外的服務自然也要額外收費:買柳條收費加倍,買貢品加倍,買花加倍,加捧土加倍,墓碑描紅加倍,買紙人加倍,請人唱曲兒加倍,找人哭喪再來個超級加倍!
你永遠不知道他領來的靈車到底有沒有消過毒…
等你從悲痛中緩過勁兒來,在想找他們理論,你就發現人家一沒留合同二沒給收據,除了一個無人接聽的空手機號之外,這個人就像從未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一樣,毫無蹤跡。
我們沒有人想在死后也成為韭菜,隨著時間的推移,面對死亡的老人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如今已經有不少老人在生前要求子女不要浪費資源,葬禮從簡就好。
可是從唯物的視角來看,殯葬服務滿足的不是死者,而是生者!
葬禮不止是為死者舉辦,更主要的作用是給生者提供追思的空間,讓一段親情、友情進行的過渡,用一個儀式把一個相處過的人,從自己的心里送走。
所以客觀來說,越是與父母情感深厚的子女,就越愿意花更多的資源好好地送送父母。這也科學地解釋了傳統“孝心”的內涵。
現在的年輕一代不少是獨生子女,從小就與父母關系特別密切,開放的思想和時代讓不少子女與父母既是親人也是朋友,在血緣、情感、思想上有更為復雜的關系。
所以可以料想,未來中國很可能會有一個殯葬行業的爆發期!如果天價墓地、亂收費、缺乏監管等問題現在不解決,這個問題越拖影響的人也就越多,影響的力度越大!
從人口結構圖我們能清楚看到巨量的“潛在客戶”
《中國民政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直觀地表現出這個趨勢,殯葬消費正以每年18.9%的速度迅速攀升。同時,近年越來越多的大公司甚至是上市公司,開始盯上了殯葬業的利潤,計劃入局殯葬行業。
利潤率高達90%碾壓了房地產行業利潤率簡直可以媲美茅臺
這便是中國殯葬行業的現狀。在中國社會走向老齡化的時代,未來30年殯葬業無論在服務質量還是市場體量都將迎來巨大的增長。
但是,從業者素質良莠不齊,整體服務缺乏標準和監管。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幾乎可以預見,殯葬行業會和婚慶行業一樣出現各種讓人頭皮發麻的場面。
2001年賀歲片《大腕》在國內上映。憑借荒誕的內容,和一眾老戲骨的夸張表演,《大腕》上映之初給國內觀眾帶了不少歡樂。
時過境遷,人們發現《大腕》中的很多用來搞笑的荒誕梗竟然真的變成了現實:
精神分裂的瘋子說北京4000美金一平的高檔公寓未來會供不應求。結果不到10年北京大部分房價都輕松越過了這個價格。
“做網站就得砸錢”,找水軍、蹭熱點、賺流量……早在20年前編劇似乎就已經參透移動互聯網時代才被廣泛應用的財富密碼!
《大腕》從此變成了“神預言”被人津津樂道。
可是別忘了,這些神預言不過是《大腕》的小插曲。電影主線講述的是給名人“策劃一場葬禮”!
明星直播的葬禮?自帶歌舞表演,還插入廣告?
但愿這魔幻一天永遠都不會到來…
烏鴉校尉整理編輯
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烏鴉校尉(ID:CaptainWuya)
參考資料:
《中國殯葬報告》詠慷
《中國殯葬服務:核心問題與發展思路》郭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