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硬道理,總有神邏輯。
日前,杭州濱江區(qū)教育局推出了班級微信群公約,提出教師要有強烈保護學生個人隱私的意識,不得在群里公布學生成績排名(分數(shù))、優(yōu)劣對比、表揚少數(shù)等信息。(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
學生減負,各種沒說服力,爭議之下,居然又抬出了“個人隱私”,跟未成年保護綁定在一起,說不過你就拿大帽子壓你?
我們知道,姓名、肖像、住址、電話等等這些,才叫做無爭議的個人隱私,而考試成績并不在這個無爭議的名單里。我們不能隨意解讀法律,法律亦不能隨意擴大范圍。
個人隱私成立的條件是,這些信息只屬于個人,跟他人無關(guān),也沒有進行公開參照的必要性。而考試成績,卻恰恰具備天然的公開屬性。
考試是為了什么?是為了選拔、錄取。上高中要考,上大學要考,做公務員要考,這都是決定人生的重要考試,考完之后按排名擇優(yōu)錄取。考試最重要的是公平,公平最重要的是公開,因此,在各種重要考試中,成績、排名,都屬于必須公開的信息,否則誰信任你?
而學習過程中的考試,是為重要考試做準備,具備評價定位、志愿參考、因材施教等交互性功能,它不是光給你個人用的。學校如果不做這些工作,就不是合格的學校。平時成績不知道,能考上多少高中不知道,平時快快樂樂啥都不知道,中考完了全都是職高……誰敢把孩子送去這樣的學校?
隱私權(quán)是莫須有的,但知情權(quán)是必要性的。成績與排名共同成為了最重要的參考指標,家長需要知道,才能準確地評估孩子,并制定相應的鼓勵或是鞭策措施。譬如,考試有難有容易,可能某次考試半個班都是滿分,90分墊底,并不代表孩子優(yōu)異;也可能某次考試孩子考了80分,家長準備打屁股,卻不曉得他其實是第一名……不排名,家長怎知自己的孩子是懈怠還是努力?
目前,在小學階段已經(jīng)全面取消了成績排名,大家不接受也得接受了,但幸好小升初搖號招生,既然不考試,那不公布也在情理之中。但本次杭州教育部門的約束范圍包括中學階段,就會引發(fā)強烈反彈。初升高不再是搖號了,而是要參加中考,嚴格按成績排名,一分一段,來確定孩子能上重點高中、普通高中、或是中專、職高。
試問大多數(shù)家長對孩子的學歷期望是什么?能否接受他們停留在中專、職高?——嚴峻的現(xiàn)實擺在眼前:我國平均的普高錄取率只有60%左右,所以高考超過80%的升學率只是個假象,因為有近一半的孩子在初中階段就被篩下去了,無緣普高也就無緣大學。而這40%由較低學歷開啟的人生將分外艱難,無需粉飾,這是我們的現(xiàn)實。大學生進IT企業(yè)996拼幾十萬年薪,而職高生只能進流水線996拼幾千塊月薪,命運如天塹再無交集。
無疑,中考早已悄然取代高考,成為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篩選,能否為自己爭取到高等教育的權(quán)利,基本在此一搏。很多家長在經(jīng)歷之后才追悔莫及,而教育部門還在繼續(xù)麻痹他們。沒有知情權(quán),受傷害最大的是信息渠道貧乏的寒門家庭,靠學歷來翻身的大門再一次被關(guān)閉。
不公布成績不排名,其實傷害不到那些優(yōu)勢家庭,他們總有辦法獲得孩子的真實狀況,從而制定相應的輔導措施,來盡力提升考試中的競爭力,中考一出分就真相大白。由于信息方面的不對稱,中考越來越成為家庭背景的角逐,而不是孩子本身的天分潛能,這對孩子不公平,對國家也不公平,對廣大弱勢家庭最不公平。
其實小學階段,在多數(shù)家長對成績排名一無所知的時候,少數(shù)具備信息優(yōu)勢的家長一定會多方打聽出來,并作出針對性提升計劃,保證孩子名列前茅,這些努力并非無用。孩子的成績和排名,只是對你隱瞞,對教育系統(tǒng)內(nèi)部可不,很多中學都會直接調(diào)取孩子小學階段的成績排名,作為實施分班、分層教學的參考。
即便真守規(guī)矩的,蛇形分班,也要看成績,總不能把一個班全弄成學渣吧。無疑,那些小學階段成績領(lǐng)先的孩子,也成為種子選手,老師的關(guān)注度自然不一般。因為學校、班級、老師之間也有競爭,大家都要努力出成績。這世界競爭無處不在,絕不是成績排名不重要,而是你被迫不知道。
不要以保護未成年人的借口。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也將學會逐步面對壓力,不學也不行了。初中三年很短,幾乎一瞬間就要面對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考試,怎能再蒙上雙眼?很多孩子也懂事了,他們也有了理想目標,也希望考入心儀的高中、大學,他們需要準確地參考指導,我們要給每個學生同樣的機會來認識自己,給他們同樣的機會去努力。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