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辦明確,在2020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6月1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東煙臺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1]。
疫情爆發導致的經濟蕭條促使地攤經濟迅速走紅,成都號稱地攤經濟解決十萬人就業[2],更有人言地攤經濟可以解決全國五千萬人就業[3],這可是比當年的國企下崗潮的三千萬工人還多。今年七月底,我和幾位朋友前往長春對地攤經濟進行了調研,主要想了解地攤經濟情況,解決就業情況,發展情況等。由于缺乏商業調研經驗,也沒有可以參考的成果,這次調研總體來說是粗糙的,我們只能從與商販的交流中獲得基本的材料,并從復雜的材料中獲得一定的定性的結論。
相關政策與法規
雖然國家大力提倡地攤經濟,但是具體實施還需要地方進行,所以了解地方政策與法規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了解地攤經濟的真實情況。
為此,我們首先查詢了《長春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關于在城市管理領域實施助力經濟發展八項措施的通知》[4]。
長春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關于在城市管理領域實施助力經濟發展八項措施的通知》
各城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直相關部門:
為了刺激商業消費,激發市場活力,助力經濟發展,按照做好“六穩”、落實“六保”工作部署,結合我市工作實際,決定2020年12月30日以前,在城市管理領域實施八項服務措施,具體通知如下:
一、鼓勵支持發展夜市經濟,允許利用有條件的公園、廣場、空場,在不擾民、不影響交通、不影響市民休閑、不污染環境的前提下,開辦夜市、排檔。
二、鼓勵支持開辦便民市場,允許利用空場、空院開辦便民市場;在不擾民、不妨礙交通的前提下,可以開辦臨時占道市場,引導流動商販規范經營,滿足市場和群眾需求。
三、允許大型商場店外促銷,大型商場可利用單位門前自有區域,設置統一的展棚、展位開展促銷活動。
四、允許臨街商家店外促銷宣傳,臨街商家可在門前開展氛圍營造活動,利用展臺、拱門、充氣裝置、花籃等宣傳形式招攬顧客,在臺階、踏步上整齊擺放商品進行促銷。
五、允許快遞企業臨時占道派送。在不影響行人通行的前提下,允許快遞企業門店臨時占道分揀;允許在較大單位門前占道派送。
六、免除商家相關費用。臨時占用道路開展商業活動的,免收占道費;利用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開辦的,免收場租費、攤位費、衛生費。
七、實行審慎包容監管、推行柔性執法,對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對一般性違法行為,以批評教育為主,盡可能不采取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
八、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城市管理部門全程做好秩序維護和環境保障工作,及時做好垃圾清運,對政府主辦的各類市場負責清掃保潔;屬地街道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做好全方位監管。
長春市城市管理委員會
2020年5月29日
可見,長春頒布了對促進地攤經濟有利的政策,比如開放部分地區可以進行夜市經營,允許商家臨時占道經營,免除相關費用等
調研地點與特征
根據我們的調研,發現主要有四種地攤經營區域。
一、有行政允許的合法區域。這些區域由政府劃定,有畫線地塊攤位點和明確的經營時間。這種地區擺攤需要上繳一定的攤位費,例如我們調研的和順三條攤位費為每平方10元,經營時間為15:00~21:00,而某些更加繁華的地段攤位費會更貴。這些被劃定的合法區域的人流量不一定最大,比如和順三條路口處人流量最大,而進入街道后人流量較小,很多商販在繳納攤位費后依舊選擇在路口而非街道內劃定區域擺攤。
二、無許可且占道經營的非法區。這些地區由于人流量大或商業集中而自發形成了擺攤位置。這種非法區域沒有地攤費,但面臨著城管執法的壓力。阜豐胡同是這種街道的代表,阜豐胡同屬于機動車道,街道旁一側是底商和居民樓。每到夜市,阜豐胡同一側是店家擺出自己的商品占街銷售,而另一側是流動商販的地攤。在這里城管和商販有很嚴重的沖突。這里有很多商販從事食品加工,占道經營,污染環境和擾民成為城管治理的對象,我們在這里也目睹了一次城管與商販的沖突。
三、無許可無食品加工的非法區。這種區域與第二種在形式上沒有區別,但經營內容上差別很大,東安屯是這種的代表。東安屯的東萊南街臨近永寧小區,地攤商販占據人行道東側,而西側則是街邊商店擺出商品售賣。這里的商販多為小區居民和少部分流動商販,沒有商販從事食品加工,多是服裝、小商品、糕點和制作好的食物售賣,即不會使用煤氣罐和炭火之類造成污染的工具。這里雖然也有城管巡查,但并沒有沖突,也沒有對商販進行阻止。很多商販來自旁邊小區,既不會爭搶攤位也不會與城管沖突。
四、無許可零散的其他區。這類地區嚴格來講不算地區,在一些人流較大位置,沿街自發形成的小型擺攤點,可能只有四五個攤販,由于規模過下而不被重視,城管可能回來視察并驅散商販,但商販很快又會重新趕來,攤販在此與城管進行“游擊戰”,這些地區不成規模,人流不大,擺攤收入并不高。
地攤經濟與就業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必須先明確什么是就業。今年教育部把開網店、搞直播、經營自媒體都納入了就業范圍,那么是不是這些人真的就業了呢?如果僅僅考慮有無收入的話,那么這些人確實算就業,但是如果這些行業只有前10%的人可以僅靠此項收入養活自己,那么剩下的90%只能算不充分就業。
地攤經濟也是一樣的,擺地攤收入非常低,而且勞動條件差,勞動時間長,正規地攤還有地租負擔,可以說,大部分人難以依靠地攤經濟維持其以前的生活標準。
一對以前經營早餐店的夫妻,因早餐店經營困難破產出兌,兩人選擇擺地攤賣吃食。早晨兩點就起床去進貨趕早市,而晚市十一點才結束,正常作息和社會節律被打亂。在以前,每天上午早餐店忙完,下午兩人輪流休息,晚上還有時間輔導孩子學習。現在早午晚都要忙,而收入只能勉強滿足家庭開銷。
地攤經濟是在極大延長勞動時間,極大提高勞動強度,極大降低勞動收入的情況下實現的不充分就業。任何人都不能長期維持這種生活,長期日曬、勞累、缺乏休息的工作條件將導致足以摧毀其家庭的職業疾病。
很少有商販認為自己可以完全憑擺地攤謀生,大多數商販對地攤的看法就是“掙個買菜錢”,“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擺攤掙點”。實際上,勞動者依靠地攤收入生存是非常困難的。
地攤經濟的勞動狀況
地攤經濟合法經營有地租壓力。在政府劃定區域合法經營的商販一般參與地攤經濟時間較短,多數不足一個月,他們對攤位費非常不滿,一個四平米的攤位一個月攤位費就可以有1200元,他們覺得這種收費非常不合理。他們每天經營收入可能不足百元,他們還要從微薄收入中拿出很多來繳納攤位費。很多商販由于擺攤后收入不能支付地租而選擇離開或放棄擺攤。一個經營雜貨的商販講:“沒有攤位費勉強夠維持,而有了攤位費就合不上成本了。”
地攤經濟勞動時間非常長。如果完全依靠地攤經濟謀生,既參加早市也參加夜市的話,一天需要投入12到14小時的時間來擺攤,經常需要凌晨起床去早市,夜晚十一點夜市結束回家,可以說商販的作息時間完全是不健康的。
地攤經濟勞動條件非常差。在夜市,好的攤位要提前到夜市才能搶到,夏天天氣熱,在夜市擺攤五個小時以上,有些經營食品加工的商販還要靠近爐灶,有時還有城管管理的威脅,占道經營還可能有交通危險,而且商販沒有任何勞動保障,任何受到的傷害都只能商販自己承擔。
地攤經濟勞動收入非常低。地攤經濟多為小本經營,售價低,單件利潤低,部分原商鋪倒閉后加入地攤經濟的商販甚至是成本價甩貨,可以說地攤經濟收入不依靠價格而是依靠售量。地攤經濟收入波動大,收入好可以賺一百到兩百一天,收入差可能分文不進,平均一天收入大約六十元到一百元左右,而天氣的變化可以決定商販一天的收入。
與正常工作相比,勞動者的勞動投入提高而勞動報酬降低,且沒有任何勞動保障。相比正常工作,地攤經濟除了自由以外沒有任何優點。
地攤經濟中地攤與實體店的矛盾
地攤經濟看似催生了大量商業,但這是在犧牲了實體店的基礎上形成的。實體店經營成本遠高于地攤,其地租,水電費和各種其他費用讓其商品成本絕對高于地攤經濟。一位賣瓜小哥講“西瓜進價0.6元/斤,而他可以賣0.8元/斤,但生鮮店不可能賣這么低,其經營成本抬高了最低價格。”一位門店倒閉的服裝攤老板講“這條褲子我地攤賣40元,在店里就只能賣80元,我現在想快點甩貨用低價出,但在店里我不能這么出。”特產攤老板講“我擺地攤是為了拉些客戶,我有實體店,但是不掙錢,成本太高,我實體店賣三百的人參,這里只能成本價兩百多出。”可見,經濟蕭條對實體店的壓力將部分實體店主趕到了地攤上,他們被迫以低價出售自己的商品,而這又進一步為實體店加壓。
在加大了對實體店的壓力的同時,地攤經濟的流行也確實降低了消費者的生活成本,地攤商品價格低,大家在地攤消費可以省很多錢,這方面來講確實是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
我們在對部分實體店鋪的詢問中發現,大部分店鋪今年營業額普遍下降20%,部分下降50%,最嚴重的下降80%,根據我們對三條街道的觀察,街道店鋪倒閉率約為15%左右。在訪談中,很多實體店老板表示地攤對店鋪有所影響。其中部分食品加工小店認為地攤對自家有沖擊,因為人們都去地攤逛了,所以一些小店人自然就少了。
地攤經濟中勞動者之間的矛盾
地攤經濟中各個擺攤商販之間的交流是很少的,商販之間多是互不認識的陌生人。地攤經濟火熱實際上沖擊了地攤經濟火熱前的擺攤小販們。一位做五年多的冰淇淋的商販認為,雖然政府不再禁止擺攤,但是我們收入比以前低了,以前雖然擺攤被城管追,但沒有攤位費掙得也行。但現在有了攤位費,擺攤的人也多了,很多如燒烤爐之類的生產工具都漲價了。商販收入降低是普遍現象,這種降低主要是由于經濟蕭條以來人們消費變少了,而地攤商販的競爭又是一個方面。
依靠地攤謀生的人與就近擺攤的人也有矛盾。那些流動擺攤,尋找無地攤費又銷量好的地攤的商販經常面臨沒有攤位的問題,有些就近居住的老年人出來擺攤,占據很大面積攤位,并以借此向晚來的商販賣出自己占據的攤位。這些就近擺攤的商販可以很早出來占據位置,但流動商販由于交通時間等原因,搶不到位置。
地攤夜市一般規模不大,地攤之間沒有多少競爭,食品加工上攤販們經營的產品多是不同的,而發生競爭的多是服裝和水果蔬菜。有時一個夜市會有兩個賣衣服或賣水果蔬菜的商販,這時候就會有競爭,為了賣出商品,商販可能會互相壓價等。
消息不透明與商販的不滿
在我們調研過程中,發現除了就近擺攤的商販以外,其余所有商販,無論年齡或經營類型都對城管有非常差的印象,他們說城管“搶東西砸東西”,“暴力收攤,趕人驅散”。商販們對城管非常不滿,以至于有商販主動對我們控訴城管的暴行。
在阜豐胡同,我們有幸見到了城管執法的過程。燒烤攤商販在遠處看見了城管車輛駛來,他迅速將燒烤火盆拿走藏起來,城管找到了火盆,沒有任何解釋的將火盆拿走放到車后箱,然后驅車離開。我們事后詢問商販被拿走火盆的理由,商販很無奈的說:“哪有什么理由?他想拿他就拿走了,我怎么知道什么理由,我們小老百姓也沒辦法啊。”
在東安屯,一位賣鵪鶉蛋的商販和我們反映城管行為惡劣,他講到:“連八十多歲的老太太都罵這群城管,真是太可惡了。”但是當我們問城管執法有什么依據或城管執法的原因時,他又說不出來。
依據行政法規,城管確實有權采取強制措施,對多次不聽勸阻的商販收繳其經營工具。城管管理時也依據了確切的法規,比如早市商販可以在臺階上擺攤,但是不能占據人行道,即占據人行道城管將被警告,但是臺階上的則不作處理。在執法過程中確實存在暴力執法的情況,比如強搬攤子,收東西等。
實際上,商販對于與地攤經營相關的規定完全不清楚,我們對所有控訴城管管理方式的商販的詢問都反映出這個問題。商販不清楚自己違反了什么,不清楚自己為什么被城管執法,不清楚為什么被收繳經營工具。他們只明白一件事,即國家允許擺攤,也只看見一件事,即城管不允許擺攤。他們很簡單的形成了一個認識,城管違反了國家的規定,還有不文明執法,與中央精神不相符。正是由于這種缺乏溝通的情況,讓城管成了商販中人人敵視的對象。
然而,實際上城管的管理尺度相比推廣地攤經濟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放松。比如在阜豐胡同,我們看到很多占道經營的商販,有些售賣油炸食品,有些賣水果,我們并沒有看到這些商販被城管執法,反而僅僅燒烤攤受到了治理。
底層互害與人生無路
依靠地攤經濟生活的多是底層勞動人民,地攤經濟中城管和商販的沖突反映了一種底層互害的趨勢。在阜豐胡同我們采訪了一位燒烤攤攤主,我們猜測他是國企破產的下崗工人,他的妻子是黨員還參過軍,妻子身患疾病,家有兩個上大學的孩子,他曾經有養老保險,但為了孩子上大學把錢退了出來。他完全依靠擺地攤生活,擺地攤的目的是給妻子掙藥費和給孩子掙學費。在我們訪談結束,他的燒烤攤就被城管要求熄滅了炭火。
我們之后采訪了城管,這才發現了底層互害的情況。旁邊住宅樓有肺癌老人,燒烤炭火帶來的煙塵對老人身體有非常不好的影響,老人多次向城管打電話哭訴,希望整治燒烤攤,城管人員也確實進行了治理。
城管人員都是勞動者,他們非常幸苦,每天早晨八點半上班,晚上十一點下班,片區內如果有違規經營必須治理,只有完成任務才能休息。而燒烤攤攤主也是為了生活而擺攤,如果不擺攤,他妻子的藥費就沒有著落,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燒烤攤主和城管打游擊戰,城管走了就擺攤,來了就收攤,當然多數時候是被城管抓住,雙方的斗爭都影響了對方的生活,城管因為片區內有違規經營不能下班,商販因為城管的多次“掃蕩“而不能正常經營。城管和攤販之間的斗爭是一種底層互害,二者都是為了生活,卻都破壞了對方的生活。
城管很清楚這種情況,他講到:“我知道他不容易,但是我也不容易,我不想管他,但是我穿著這身衣服,我只能管他,我們都是為了吃一口飯。”
轉而一想,誰真正想去擺攤呢,如果生活還有一絲一毫維持下去的可能,如果還有一絲一毫前進的方向,誰會去擺地攤呢?我們在和順三條采訪了一個擺攤的姐姐,她是師范大學畢業,之后收入太低選擇開特產店,后因為疫情特產店經營不善而選擇擺攤甩貨。我們問她為什么放棄了老師這個職業,她說沒有編制,而想要拿到編制要交三十萬。她在學生時代就想成為老師,從事自己所學的專業,但社會和生活無情地給她潑了一盆冷水,現在疫情又撕碎了她的特產店,如今只能擺攤。還有一個炒貨攤的小伙,他是計算機專業畢業出身,卻在互聯網企業干銷售,而最后因為沒有拿到自己的工資而離職,選擇在地攤和父親一起賣炒貨。
生活重擔和前途迷茫
在我們訪談的商販中,大部分人的擺攤動機都是缺錢,實際上是經濟蕭條讓他們的收入下降,正常勞動的收入無法滿足之前生活的需求。
商販們面臨的生活壓力多樣,比較多的有找工作、照顧父母、孩子教育、房貸車貸等。在阜豐胡同訪談的一位賣涼茶的年輕姐姐,丈夫的企業因為疫情破產,現在為了維持生活出來擺攤。在東安屯一位賣衣服的中年大叔,門店因為經濟蕭條倒閉,現在房貸車貸壓力特別大,而且沒有養老保險,他是國企倒閉后被四千元買斷工齡的老工人黨員,當時有優惠政策,他交八千元政府交二萬四千元就可以獲得養老保險,但是因為實在沒錢,只得政策過期作罷。
依靠地攤經濟生活的商販們很多都承擔著很重的生活壓力,他們必須極大延長工作時間,提高工作強度,放棄休息和娛樂,并降低生活水平才能維持每月的房貸和車貸。
對于勞動者來說,擺地攤不是一種正規營生,商販們也都清楚這只是一個過渡,但是他們不清楚下一步怎么走,或是什么時候走下一步。
很多商販在被問到之后有什么計劃時,回答都是“沒什么計劃”,“走一步看一步”之類,有些則是“打算還是干老本行,但是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干”。他們或是因為經濟蕭條看不見可行的出路,或是覺得經濟蕭條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做出改變。一位襪子攤的商販原本工作是大巴司機,但是疫情導致公司業務驟降,他們接不到活,只好擺攤,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回去工作。一位賣甜瓜的商販講:“前途沒想過,打工是不可能再打工了,之后再看吧。”很多以前有店鋪的商販都打算等經濟好轉再回去做門店生意,但他們不知道什么時候好轉,也不敢重新開店,怕賠的血本無歸。
商販們對經濟長期發展普遍是有信心的,大家覺得經濟會遲早變好,但是問到什么時候經濟會好,回答就多樣化了。少部分人覺得疫情過去就會好轉,而更多人覺得一年以內經濟不可能好,只能之后慢慢恢復,有些人覺得現在就是經濟危機,中國經濟將受到重創,三年內無法恢復。可以說,大多數人都覺得今年經濟不會好轉,而對以后的走向抱有爭議。
商販特點
最后,我們根據四天的調研,按照其對地攤經濟的依賴程度和生活狀況,總結出四種商販類型。
一、完全依靠地攤者
這類商販有些是在地攤經濟興起前就從事擺攤,或是由于失業、小生意破產等,被迫放棄原有生活方式而參與地攤經濟,表現為專業擺攤,部分人早市夜市均有參與,依靠地攤維持生活,面臨較大的生活壓力。這類人群中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很多是前國企下崗工人,由于工齡買斷后失去工作和經濟來源,年齡偏大又缺乏謀生手段,疫情以后原有店鋪關門或工作丟失,只能從事擺攤。年輕人則多為失業勞動者和破產門店老板,他們身負房貸車貸,有些還有孩子要養,有老人需要照顧。這類人群在商販中人數較多,他們在多個夜市都有過擺攤,也因此對于合法經營區的攤位費非常不滿。也因此他們經歷或目睹過城管執法,對城管的管理有很大不滿。其中部分流動擺攤者不滿于很早占據攤位的就近擺攤者。地攤經濟雖然給了他們一個吃飯的機會,但他們必須極大的延長工作時間和工作強度才能勉強維持生計,他們經常很早出門前往早市,在早市還要擔心城管執法,中午勉強可以休息一陣,而下午又要前往夜市占據攤位,加之進貨時間,他們一天勞動時間基本在12到14小時之間。他們多數不認為地攤經濟可以改善生活,而只能維持一個“吃不飽餓不死”的狀態,出于對未來經濟形式的不確定,他們多沒有長遠規劃,即使有規劃,也不敢實施,怕疫情重來而一貧如洗。他們相信國家前途,但多認為今年內經濟不會好轉。
二、部分依靠地攤者
這類商販將地攤經濟視為副業,平時正常工作時間在單位上班或經營店鋪,在下班后的夜市進行擺攤以求謀求部分收入或為店鋪商品打開銷路,地攤經濟是他們維持生活的輔助形式。這些人中的雇傭勞動者多因為今年經濟不景氣,收入下降嚴重,被迫延長勞動時間參與地攤經濟掙外快補貼家用。店鋪經營者多因店鋪收入不足,貨物積壓等原因,抱著多賣一點是一點的態度來參與地攤。為了賣出商品,貨物售價常低于在店鋪經營時的售價。他們多承擔著房貸車貸,孩子老人等生活壓力,他們擺攤位置較固定,不滿于合法經營區的地攤地租,他們每天要多拿出4-6小時的時間來參與地攤經濟,一晚上收入多在100元以下,如果有地攤地租可能收不回成本。他們覺得自己生活壓力大,對目前經濟不樂觀,很多人不認為經濟蕭條是因為疫情而是因為人們消費能力不足。
三、就近擺攤者
這類商販為夜市附近居民區住戶,以老年人為主,他們有養老保險,沒有生活上的擔憂,擺攤為了消磨時間并掙些零錢補貼家用,或是為了解決子孫生活問題而出攤。他們經常很早來到夜市,占據攤位擺攤,他們多在靠近住宅區的夜市,他們可以拿出不少時間參與地攤經濟而不影響生活,地攤對他們來說不太重要,是閑來無事的休閑而不是謀生的手段。
四、體驗生活者
這類商販出于體驗生活或者娛樂目的擺攤,在商販中占據很少部分且經常很快放棄擺攤,故不作具體討論和展開。
總結
地攤經濟僅僅是勞動者在經濟蕭條期間維持生活的手段,和國企大下崗時期的下海經商,大搞副業相似。如果說有所不同的話,九十年代的下崗潮是生產不足時發生的,下海經商中可以鯉魚跳龍門的還是不少的,但是在生產嚴重過剩的今天,搞地攤只是咸魚翻身,終究還是咸魚。
地攤經濟相比于正規勞動,勞動時間極長,勞動條件極差,勞動收入極低,且沒有任何保障。可以說是所有勞動者最差的選擇,但是當沒有選擇的時候,卻成了唯一的選擇。
地攤經濟一定程度上救助了部分社會群體和降低了人們的生活成本。地攤經濟成本低,售價低,降低了老百姓的消費成本。疫情前的部分底層人群,比如流浪漢,拾荒者等,也可以用地攤經濟改善生活。
參與地攤經濟的勞動者多負擔著較重的生活壓力,且對前途迷茫不定。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C%B0%E6%91%8A%E7%BB%8F%E6%B5%8E/2906264?fr=aladdin
2.http://www.gov.cn/xinwen/2020-05/30/content_5516257.htm#1
3.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668101861458057260&wfr=spider&for=pc
4.http://zwgk.changchun.gov.cn/zcbm/ssrhjwsglj/xxgkml/202006/t20200602_2362359.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