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吁中央緊急撥款助農民復種復養
自7月份以來,中國中東部地區大范圍遭遇罕見暴雨,引發的洪澇災害較往年嚴重很多,部分縣市的受災程度甚至大大超過了1954年和1998年水災,農民損失極為慘重。
從目前的反應來看,暫只看到中央撥付用于抗洪救災的防御性款項,全國總計也就30億元,沒有給農民直接撥付援助性款項。這數額,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
按過去的習慣性操作,農業受災,農民受災,一般都是先做統計,年底適當給予一點象征性補貼,無法直接幫助復種復養。然而,今年確實大不一樣,上半年,被疫情困擾,下半年剛始,又被水災沖擊,遭遇如此大的洪災,農民如何承受得了?
應對疫情,為了復工復產,國家發特別國債,放松銀根,增加信貸,無論實體還是資本市場,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流動性支持。
種糧大戶幾百畝稻田被水浸泡,不說絕收,至少會大大減收,漁業養殖,小龍蝦養殖,鱔魚養殖,腳魚養殖,等等,都被大水沖得一干二凈,他們是欲哭無淚。
我一直在想,農業雖是低附加值產業,但其重要性絕對不亞于任何一個工業產業,包括高科技產業。農民,看起來貢獻小,但就人類的生存根本而言,他們做的才是大慈悲事業。可以給工業免息貸款,為何不盡快給農民免息貸款?可以不計后果地快速給企業補貼,為何不盡快給農補貼?一碰到農民,就缺錢了?
就抗風險能力而言,農民是最弱的群體,一個小龍蝦養殖戶,一年的龍蝦被沖走,可能要把他們前幾年賺的錢全都損失掉,不要以為城市里吃到嘴的高貴小龍蝦在養殖戶手里能賺多高的利潤。種一畝水稻,純利潤有500元就相當不錯,沖掉一季收成,再要換種其它作物,種子錢,繼續投入的化肥農藥,都不是小數字,并且還要等上幾個月才能有收獲。中間的困難期,誰能幫他們扛一下?
工業,只要一復工,便馬上有產出。農業,再怎么長得快的作物,至少也得幾個月才有收成,總不可能受災農民都去種小菜。援助農民的緊急性遠比援助工業來得更迫切。
工業,一遇災難,經濟學家和專業人士幫它們呼吁,一呼就有回報。
農業,遭再大的災難,都只能由農民自己承擔,沒看到哪位經濟學家高調建議為農民釋放流動性。農村災民,永遠只有兩個希望:一望天,二望來年。
本人向中央呼吁三點緊急措施:
1,緊急向農民發放直接補貼,專門用來補貼災害損失。特別要說明的是,這項補貼,不能由行政部門管理,不能層層瓜分,要直接發放到受災農民帳戶。三年前,曾經有位受災的農民朋友告訴我,他拿到的政府補貼是每畝16元,內心不想要,但人家還逼著他拿。美聯邦政府能向每位美國人發1200美元抗疫補貼,即使是外國人,只要呆夠了5年以上,也可領取。抗疫最成功的我國,僅給受災農民補補錢,有這個實力嗎?
2,緊急向農村投放免息貸款,用于農民復種復養。這項專款,額度可以適當寬松,采取自愿方式,對復種復養有困難的農民,要鼓勵他們放心貸款。
3,緊急呼吁中央發放農資和農機補貼,專門用于減輕復種復養戶的生產成本,不使用,不享受補貼,使用時才能獲得抵扣優惠券。
為應對疫情,中國的寬松絕不止幾萬億,十幾萬億都是可能的,各方面的人都享受了好處,沒有享受到好處的可能就只有農民和臨時工了,在“災上加災”的情況下,如果我們還無視農民的眼淚,那就真要摸摸自己的良心了。扶貧,請不要忘記災民,受災的農民也可能返貧。
只有農業豐收,中國人才能靠自己活著;
只有養殖業豐收,中國人的餐桌才豐富多彩;
只有真心看得起農民,才能讓農民不至于流汗又流淚。
說句俗氣一點的話:管錢的部門,請讓受災的農民盡快看到錢。
附言:
貴州安順公交車司機報復社會至慘案發生。
評:不可接受,不能原諒,強烈譴責。沒有任何理由可為犯罪分子開脫。
悲劇之后,我們不必過多責怪直接管理者,因為這樣的極端事件是無法防范的。
但是,我們要反思,兩極分化如果繼續擴大,悲劇恐怕還會要繼續,強制拆遷造政績,恐怕還要制造出許多社會矛盾。看不起病,買不起房,可能大家都還能看到,農村許多青年找不到老婆,城里人看到了嗎?深層次的矛盾,怎么應對?
寫于2020年7月13日星期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