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本文原題《是該過緊日子了,但不能自“99%”始吧?》,于上周二發出。因原文中個別地方計算有誤,2020年來華留學生的人均財政預算應該是中國本土學生人均值的2500倍,遠不止20倍,特勘誤重發,敬請讀者諒解。
今年的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各級“必須真正過緊日子,非急需非剛性支出被大幅壓縮”。
最近,教育部、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陸續公布了2020年的部門預算。
有人將2020年的預算和2019年的執行情況進行了對比,發現2020年的教育預算削減了9.8%,約137億元,其中普通教育削減了129億元。
相關的解釋是,因為今年情況特殊,大中小學有不同程度的推遲開學,因而經費相應減少。這個理由基本上可以接受。
然而,與其他各項開支普遍顯著削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來華留學教育”預算卻逆勢增加的1.2%!預算文件給出的解釋是“2019年國際合作雙邊承諾項目推遲至2020年執行”。
這個理由即便是真實的,但這個說法對于去年以來,民眾普遍質疑的來華留學生“學伴事件”、高額獎學金以及今年北大等名校留學生免試入學等一系列事件,沒有給予任何正面的回應和相應的調整措施。
2019年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人數約2.82億,來華留學生總數不到40萬,約占0.0014%;而2020年預算的普通教育支出是1078億,來華留學教育支出是38億,約占3.5%。這兩組比值差距高達2500倍——不患寡而患不均,這也是民眾普遍有情緒的原因所在。
筆者家的大寶去年開始讀小學,每個班已經有48人,今年新入學的一年級公示名單更是增加到約56人,早已經超過了設計標準;二寶今年搖號公立幼兒園,125個學位迎來400多人搖號,最后沒有中簽,大部分沒中簽的只能轉到學費昂貴的私立幼兒園入托。
2016年年初開始放開二胎,全國新生兒數量也僅僅在2016年有所增加,后面又開始衰減。
不是底層普通民眾不想生,實在是不敢生,生了養不起!連普惠性的公立教育基礎學位、特別是公益性的幼兒學前教育學位都提供不足,還要進一步削減教育支出,底層民眾又怎么敢生呢?
與公共教育預算削減相似的是,衛健委公布的2020年部門預算,將公立醫院2020年的預算開支削減了24億元,同比下滑近三成!
今天的武漢防疫戰,讓多年來資本勢力日復一日不斷抹黑兩個事物洗刷了“冤屈”,一個是中醫藥,另一個就是公立醫院。真正為老百姓的福祉考慮,就應該大力發展公立醫院,限制私立醫院。順理成章地,就應該加大對公立醫院的財政投入。
專家的解釋是,“雖然此次預算下降對公立醫院有影響,但不一定對公立醫院造成嚴重影響。”
專家就喜歡彎彎繞,直白點兒的意思就是說,“財政投入并不是公立醫院收入主渠道,相比疫災帶來的斷崖式門診量帶來的影響,業務的減少和門診量的下降對公立醫院影響更大。”前一段時間,某些地方甚至爆出公立醫院為了應對營收下滑而開始裁員的新聞。
中國的醫療資源是不是很豐沛了呢?并不是!中國的每千人醫生數為2.4人,其中農村僅1.8人,朝鮮是3.7人,德國是4.98人,古巴是6.2人,更不用說現在中國公立醫院的數量僅為私立醫院的一半。發達國家里作為新自由主義榜樣的美國為2.6人,醫療開支占GDP的比重卻居全球最高,而美國正是醫療私有化的典范。
對于中國而言,加大醫療資源的公共投入,特別是加強普惠性的公立醫療的發展,對于廣大低收入家庭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公立醫院門診量斷崖式的下跌,不應該去通過裁員、縮小公立醫院規模去渡過危機;恰恰應當加大財政補貼,讓服務低收入家庭的公立醫院活下去。
經歷了今年年初的教訓,2020年的預算中,公共衛生一項的支出的確比2019年增加了5.26%,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這個子項的預算卻下降了3.39%,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降了4.31%。筆者只能說,對某些跟美國比爛的人而言,教訓還不夠!
今年,上上下下都有個共識——要過苦日子。削減三公經費,這個筆者舉雙手贊成,但削減公共教育和醫療的開支,對老百姓而言,實在算不得好消息。教育、醫療對資本而言是賺錢的產業,對老百姓而言,卻應該是“兜底”的社會福利事業。
本來這個蛋糕已經分的嚴重不均了,過苦日子,還非要從人口占絕大多數的普通民眾僅得的一小塊里,再切出一塊嗎?
前不久,針對大企業的利好措施一個接一個出來,減稅降費(僅河南一省前五個月就減了288億),允許緩繳、少繳或暫時不繳職工的社會保險費以及住房公積金……
與之同時,電商被要求追繳三年的稅款,這對那些刷單造假的是活該,對于那些小本經營的個體商戶則是雪上加霜了;讓“炒房客”瑟瑟發抖的“房產稅”最終還是沒來,更別說針對富人群體的奢侈品消費稅了。
億萬普通老百姓的要求其實并不高——只要能夠吃得起飯、看得起病、住得起房、上得起學、養得起老——這個要求很奢侈嗎?
有關部門統計的2016年末社會總資產1210萬億,凈財富是437萬億,人均下來就是31萬,三口之家就是近百萬之巨,滿足這些基本生存需求真的不是很難。
民生已多艱,前一段熱炒“6億人收入不到1000元”;比這個話題更真實的是,央行此前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14億人口中,5.6億沒有存款,主要以年輕人和購房者為主;而更早的數據顯示人均負債已經高達18萬;與之同時,招商銀行的數據顯示,銀行里1.8%的客戶擁有80%的存款!
公立的、公益性的教育醫療福利,對富人來講的確是可有可無的,但對6億普通民眾來講,卻是用來保命的——特別是在裁員、降薪的風口,實在不該再削減!
不僅不該削減,反而應該加大公共福利投入,增強對底層民眾的兜底能力,這才是負責任的表現,才是真正有別于美式新自由主義的做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