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神木能免費醫療,是因為它全國百強縣的財力支撐,推廣到全國是行不通的。是這樣嗎?首先,要了解神木免費醫療的具體情況。
2019年,我國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每人繳費220元,國家每人補貼520元;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個人繳納占工資總額的2%,單位繳納8%左右。這些政策,在神木也是一樣的。
不同的是:第一,神木對個人繳納的220元給予補助,每人補助120元,個人只需繳納100元,全國其他地方一般全由個人繳納。第二,神木財政為醫保資金兜底,因此可以做到縣內醫院起付線以外(縣級醫院400元)100%報銷,而全國其他地方則沒有財政兜底,報銷比例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報銷比例一般最多80%;若加上無法報銷的項目,醫保實際報銷比例更低。第三,神木規定到縣外就醫,起付線3000元以上,報銷比例只有70%。縣外就醫的起付線遠遠高于全國其他地區。
因此,神木縣的免費醫療,并不意味著個人不需要掏錢,而是說個人掏的錢很少。一方面,得益于中央、省級財政對個人的補助(例如2019年每人補550元),另一方面,得益于神木財政兜底補助。例如,2014年,神木縣醫保資金報銷2.3億,縣財政兜底了1.2億(全縣44萬人參保,人均補助270元),這對神木當時每年幾十億的財政收入來說,是可以承受的。
然而,2018年我國財政在醫療上的支出已經高達1.5萬億,不但沒有實現免費看病,個人和社會還掏了4.3萬億,總共醫療支出5.8萬億。錢上哪兒去了?
問題出在錢的使用效率上了,也就是醫保基金上。
由于流通環節多、藥品供應商多(全國5000多家),導致回扣現象嚴重,藥品采購水分大。由于財政資金補助個人多、補助醫院少(只占醫院收入20%左右),醫院只好拼命從醫保資金里套錢才能養活自己。原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應亞珍教授曾測算,如果向全國推行三明醫改方案(全國醫改標桿),2013年全國實際發生的藥品費用5268.8億元,就會縮減到2792.5億元。可見,僅藥品采購這一項,就有一半以上的節約空間。
根據媒體2016年報道:神木縣醫院合作醫療科出示的自2010年至當年的統計表上顯示,神木人均住院費用已經從原來普遍達到4500元左右,下降到3800元左右。為什么會下降呢?就是得益于財政兜底之后,醫生和醫院不必被迫把看病當作買賣,開藥、檢查、看病不再和個人收入掛鉤,大開方、不必要的檢查、多余的藥品等老百姓詬病的現象自然消除,住院費用也就下降了。
因此,神木的免費醫療證明,免費模式可以降低醫療成本。
此外,如果大力發展中醫藥,發揮其簡、便、廉、驗的特點,更是可以大幅度減少醫療支出。例如這次治療新冠肺炎,每個患者人均花費2.25萬元,重癥危重癥患者人均花費更是高達15萬元,而清肺排毒湯等中草藥,不過二百元錢,而且還極大降低了輕癥向重癥的轉化率。雖然沒有嚴格的數據支撐,但以這次新冠肺炎的治療為例,如果全國患者的患者都用中醫藥治療,成本或許會降低一半以上。推演到各種疾病的治療,情況也差不多。
因此,國家要實現免費醫療,不需要讓每個縣都成為神木那樣的百強縣,只需要大幅度提高醫保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人均醫療費用就可以了(保證醫療水平的前提下)。如果能用堅決措施把醫療費用降下來(同時質量提上去),當前每年財政1.5萬億元的醫療支出就差不過夠了(根據物價水平,還會逐漸提高)。降低的費用,就類似于像神木縣那樣用財政給每個老百姓補貼了幾百元。
所以,神木一樣的免費醫療推廣到全國是完全可行的。
陜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從2009年3月1日起實行免費醫療,到現在已超過10年時間。搜索資料時發現:不管是知網上的學術期刊,還是百度、360瀏覽器上檢索,學術界、新聞界對神木的關注集中在2010年前后(討伐的多),往后就被刻意遺忘了。努力搜索,發現近3年來關于神木免費醫療的消息幾乎絕跡了。
這倒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