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關于路邊攤的消息引發了大家的關注:成都允許擺地攤,兩月增加8萬就業崗位,全社會都給予了認可和表揚。
今年,人大代表楊寶玲建議,在進一步加強規范城市管理的同時,因地制宜,釋放“地攤經濟”的最大活力。
也就是說,嚴格管控了十多年的地攤、路邊攤就要回來了?
1
受全球疫情的影響,所有員工都在祈禱不降薪,最怕的是遇上企業裁員。
比如,很多外貿企業根本都拿不到訂單,產業工人的崗位也在減少,不少工人沒有班加,收入低的可憐(點擊《金字塔最低層的真實:富士康工人因不加班掀離職潮》了解詳情)。
各類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也十分低迷,在人流量增長緩慢但房租、人工成本持續支出不斷的壓力下,關門退鋪正在不斷涌現。
越來越多的小店小鋪關門倒閉,也就是越來越多的人失業。
據統計局數據,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0%;其中16-24歲人口、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分別為13.8%、5.5%,分別比3月份高0.5、0.1個百分點。
就算不是很懂這些數據,天天自己身邊親戚朋友的抱怨聲就知道,今年注定又是“錢越來越難掙”的一年。
這時候,成都出臺允許“擺地攤”政策,從3月15開始到5月中旬,兩個月時間就提供了8萬人的就業崗位,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就業難的問題,緩解了許多人的經濟壓力。
這對城市最底層的人來說,算是一個希望。
2
在互聯網行業流傳著這樣一張圖片:
這張圖雖然頗有一些所謂“中產階層”的調侃意味在其中,但現實就是,一旦年齡到了四十歲以上,對于這些看似是“中產階層”的人來說都是一個難關,更別說本身就一直處在更底層的貧困人群。
就連出去打工,很多工廠也不會招收35歲以上的工人,這個歲數的真的只能做類似清潔工、保安、建筑工人等這樣十分辛苦但待遇卻很差的工作了。
對于這些城市最底層的人來說,他們需要更多的就業可能。
于是,就出現了地攤和路邊攤。
有專家總結,地攤經濟具有“三低”的特征:
?、佟摌I門檻低:沒有店鋪租金壓力,沒有學歷、專業技能要求,隨機靈活;
②、經營成本低:貨源、材料成本低,即使今天虧本了也不會賠了家當,失敗風險也低;
?、邸⑸唐贰a品價格低:經濟實惠,滿足居民就近方便消費。
于是,在還沒有城管的年代里,尤其在晚上,出去吃路邊攤、逛夜市地攤也是很多城市的一道風景。
可惜的是,90年代末,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開始有了城管,地攤生意開始逐步被城管攆走。這些擺地攤的進了化工廠、電子廠、建筑工地……城市不再允許“臟亂差”、“衛生安全不達標”、“影響城市風貌”的路邊攤存在。
我相信不少人都見過伴隨著一句“城管來了”而落荒而逃的小商販們吧?
就在前幾年我還在上大學的時候,在學校對面就見過城管和小攤販的沖突。也聽同班同學講過他小時候是如何跟著自己擺攤賣水果的父母跟城管打游擊戰的故事。關于城管暴力執法甚至釀成悲劇的慘案更不在少數,都不忍讓人回想。
中國的小商小販們苦“城管”久矣。
其實,要想解決城管們所說的那些問題,根本不在于“用暴力手段把路邊攤趕走”就可以實現的。這樣沒有規劃的管理根本不是為老百姓實際解決問題的思路。
比如,我們說小攤販的商品質量和食品衛生安全方面沒有保障,那我們需要的是從源頭上打擊粗制濫造的假冒偽劣產品和黑心的食品廠家。
我們說小攤販不講衛生、影響市容市貌,那我們可以用統一的衛生管理、統一的攤位位置規劃等辦法來整治。
……
我們都希望社會越來越好,那就需要給底層的人們更多活路。
3
現在,當初被逼無奈進工廠、工地當工人的小商販們失業了。在就業問題如此嚴峻的時候,終于又想起來了小攤販的好,開始鼓勵開放擺地攤,以增加就業、增加老百姓收入、刺激消費。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不過,隨著這幾年的城市管理,路邊的小店都拆的差不多了,選擇在家里網購、在網上叫外賣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地攤經濟還能如愿活躍起來嗎?
在各種減稅降費和消費券等促進消費的措施推動下,預想的報復性消費還是沒有來,囊中羞澀的居民們還要還房貸、車貸、送小孩上學等等,他們不想隨便掏錢消費。
地攤經濟因為上文提到的“三低”特征,可以迅速變成就業辦法,也可以給低消費群體提供更加廉價的消費服務??雌饋?,的確是一個好辦法。
但如何合理管理、規范他們的經營,對城市管理者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我可不希望看到什么“天價攤位費”或者等就業壓力沒那么大了就“卸磨殺驢”,繼續暴力管理小攤販的新聞……
對于小攤販的態度,最終關乎的是底層生活。真誠的說,我希望社會可以越來越好,給底層人民活命的出路可以越來越多。
但同時我也知道,不論天下興亡,受苦受難的也都是這些人。
最后說句矯情的話,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