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鑫,國科農研院特約研究員
《世界糧食安全風險已現,我國急需加大財政支農惠農力度,共抗風險》一文刊發后,引起了多方關注,但是還存在一些不同的觀點,筆者與其進行了辯論,各抒己見,求同存異。
筆者想表達的是我們這代中國人是非常幸運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幾乎沒有經歷過戰爭,沒有經歷過饑荒,沒有經歷過動亂,更沒有經歷過經濟崩潰導致的物價飛漲,有的只是和平與發展,民主與科技;甚至我們比某些西方發達國家的同代人都要幸運,因為我們這代人的成長是伴隨著國運昌盛,伴隨著GDP連續四十年的6%以上高增長,這在人類經濟史上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奇跡。而我們這代中國人承平日久,以至于我們覺得盛世就是應該的。但是SARS和新冠病毒的突襲,讓我們意識到這個世界的脆弱性??萍荚桨l展,世界越進步,人類越聚居,個體和大疫毀滅地球的概率就越無限增加。我們回觀世界史,亂才是大部分時候,所以我們有必要未雨綢繆,充分認知到糧食危機比天大,僅次于戰爭,所有問題都必須給它讓路。所以才有總書記的最高指示:“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1
后疫情時代,
我國居民糧食儲備率要提高
某龍頭種子企業于疫情階段調研過我國居民的糧食儲備情況,數據很不樂觀。但是受訪人士均稱,受這次疫情的教訓,未來居家生活當中會提高糧食的儲備量,大部分受訪人士認為糧食儲備量足夠三個月期限消耗比較合理。我們按照一個成年人一天需要消耗糧食一斤左右,一家三口二斤半計算,我國14億人口就要新增民間糧食儲備5250萬噸左右。
2
聯合國糧農組織多次預警,
世界糧食產量下降在所難免
2018年開始,聯合國糧農組織關于世界糧食生產就多次發布預警,因為地球開啟“汗蒸”模式,干旱、洪水和多個地區應急資金嚴重短缺會導致全球農業歉收,再疊加2020年即將到來的蟲災,會導致歐洲、北美和東亞幾個主要糧食生產區的玉米、大豆和水稻存在極大減產可能,歉收引發的地區乃至國家之間的沖突和騷亂,又有可能使數百萬人陷入嚴重饑荒?;谑澜缂Z食減產的概率,目前阿根廷、泰國、越南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提高售價或提高關稅,以獲取更大利潤或減少當下的出口量,以期待更高的市場價格出現以套利。但是真要發生危機的時候,能不能對外輸出糧食,真是個未知數。
3
歐美糧倉地區疫情的不確定性,
有可能會助推糧食價格上漲
中美貿易糾紛剛開始的時候,我國提高了美國大豆的進口關稅,直接導致的就是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出口價格快速上漲。而我國進口的大豆、玉米和大麥、小麥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尤其在疫情影響下,中美貿易第一階段文本落地執行可能會出現一定變數,這對中美貿易糾紛的走向又存在了不確定性。未來一個更不確定的概率是歐美發達國家疫情的高峰何時出現,對本年度的農業生產會不會產生較大影響,如果產生較大影響,美國等歐美主要糧食生產國的糧食還會不會對外出口,以什么價格出口?這都是未來極有可能產生黑天鵝的重要事件,同時也是觸動糧食價格全面上漲的導火索。據阿爾法工廠歐陽推測,疫情如果在歐美地區大規模爆發,未來不排除歐美國家會關閉口岸,禁止出口。目前我國每年進口糧食1-1.3億噸,如果糧食儲量不給力,中國糧食進口就會受全球災害疫情和全球格局新變化影響,那問題就大了。
4
畜牧業價格進入到了上漲周期,
價格傳導效應會觸發糧食價格全面上漲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供給跟不上,CPI就要漲。國家統計局2月份數據顯示:我國畜肉類價格上漲87.6%,影響CPI上漲約3.85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上漲135.2%,影響CPI上漲約3.19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上漲10.9%,影響CPI上漲約0.33個百分點;水產品價格上漲2.8%,影響CPI上漲約0.05個百分點;蛋類價格上漲1.0%,影響CPI上漲約0.01個百分點;糧食價格上漲0.7%,影響CPI上漲約0.01個百分點。肉蛋奶價格的快速上漲,會觸發相關企業擴大產能,提高產出率,并引發飼料需求的進一步增長,而飼料需求的增長會促使玉米、大豆等原料需求增加,進一步傳導到糧食而引起價格全面上漲。
5
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下降跡象已現,
糧食價格上漲動力十足
因為2016年來我國進行了農業供給側改革,導致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不斷下降,直接觸發糧食播種面積持續下滑。據國家統計局信息顯示:2019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6.64億噸,創歷史新高,但值得警惕的是:小麥、玉米、稻谷面積皆出現下滑。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1606萬公頃,比上年減少97萬公頃。其中小麥播種面積2373萬公頃,減少54萬公頃;稻谷播種面積2969萬公頃,減少50萬公頃;玉米播種面積4128萬公頃,減少85萬公頃;棉花播種面積334萬公頃,減少2萬公頃;油料播種面積1293萬公頃,增加6萬公頃;糖料播種面積162萬公頃,減少1萬公頃。本年度韓長賦部長關于春耕會議中曾提到:“今年春播糧食種植意向面積9億畝左右,比上年略減300萬畝”。在我國加大了種糧積極性正面引導下,提高了水稻最低收購價格的基礎上,我國糧食種植面積意向統計仍然出現了下滑。其實糧食作物的供需都很剛性,供不應求,一定暴漲;供過于求,一定暴跌,沒有其它路徑可走。
6
貨幣寬松時代,
糧食成為抗通脹主力
世界貨幣寬松時代,糧食已經成為抗風險和抗通脹的主力資產,并得到更多資本的認可和配置。2020年開年后,美國大幅降息導致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跟隨降息,中國香港、阿聯酋、沙特、澳大利亞等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放水,這種全球性的大水漫灌,會對糧食產生巨大的長期利好。因為糧食本身就是抗風險資產,當貨幣增發時,抗風險資產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同時,糧食還是個抗通脹的全球性資產,是全球放水的最大受益者。糧食在未來可見的貨幣寬松期內,應該會受到持續的資金加持,這也是年后種植類企業北大荒、蘇墾農發和食品類企業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
7
玉米期盤開啟連漲模式,
同步大豆價格屢創新高
3月11日,連盤玉米期價連續第二日上漲,主力合約收報于2020元/噸,較昨日上漲23元/噸,漲幅1.15%,成交量達到53.2萬手,持倉61.6萬手,持倉凈增14.3萬手。從期貨價格倒推秋季玉米的價格已經突破2000元/噸,折算到東北主產區相當于1800元/噸左右。同步,東北地區的大豆收購價格已經突破4000元/噸大關,個別地區大豆收購價格達到4400元/噸,已經創造了近五年新高。
8
國家政策導向轉變,
糧食生產扶持力度逐漸加大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提高種糧農民的收入,為了實現中國人用中國糧的使命,文中提出糧食要實現“三穩”。國家有關部門提高了本年度稻谷的最低收購價格并對東北地區農民手中的秋糧實現了“不拒收、不限收、敞開收、入村收”的四收政策。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基于全世界不確定因素越發加大的背景下,我國政府對于糧食安全的底線認知會越來越深刻,對于種糧農民的補貼力度會持續加大,糧食價格的上漲也只是時間和幅度問題。
最后,3月11日歐美股市繼續崩盤,這個跌速下去,只需要兩周時間,各種危機和黑天鵝都會再次被引爆,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這次應該比2008年更慘,因為疫情在美國還遠沒有大規模爆發。各國聯合起來發布“人類拯救計劃”應該是最終版本,有點流浪地球既視感了,后面洪水滔天的貨幣刺激政策也是必然,與2008年不同的是,這次人類拯救計劃還需要同時解決肺炎。目前我國春耕即將開始的時候,筆者建議還是要多種糧比較靠譜。農業穩,百業才能興。面對世界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逐漸加大,我們有必要加大對種糧農民的經濟補貼,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