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四十年前的改革開放之初,因為農村在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有些農民開始憑借自主的勞動解決了溫飽。但因為農民自己沒有發聲,于是農民們被塑造成“專業戶”、“萬元戶”,仿佛一夜之間農民們個個富得流油。
結果就是各級地方政府部門盯上了這只肥羊,搞出的笑話就是“一頂破草帽,對著一群大蓋帽。”結局就是農民還沒有過兩年稍微好一點的日子,就開始長達二十年的農民負擔過重。在當時代表性著作《中國農民調查》里,你會看到當年農民的屈辱和血淚。
沉默的大多數背后才是真實的社會。農民不能發聲,只是被宣傳被報道,真實的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已經嚴峻到影響社會安定團結大局,但從上到下都沒有看到。直到1998年,一個湖北監利縣的鄉黨委書記李昌平給時任總理朱镕基寫信,道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全國上下才開始看到真實的“三農”問題。
今天的中國,同樣類似的問題依然存在。因為沒有普通人的發聲,所有若多人身居其中,但看不到一個真實客觀的社會。
點擊微信打開朋友圈,看到的是中國人充斥世界著名景點的身影,在國際航班上,每一架客機里坐著的都是中國人,在世界各地的售樓部擠滿了中國人,在世界各大賣場全是中國人,中國的大媽像鮮花一樣盛開在世界各地,歐美高校的課堂里坐滿了來自中國的留學生。
世界于是開始得出結論,中國其實是全球的富裕國家之一,中國人真它碼的有錢,富得流油的中國人甚至讓一些歐美人羨慕嫉妒恨。
但這不是真實的中國啊。將近十四億人口的中國人,至少十億人還從來沒有坐過飛機,辦了護照的也只有一億人,真正出國的也只有那么幾千萬,占據人口總數不到8%。有5億人從來沒用過馬桶,有80%家庭人均月收入沒有超過三千元人民幣。
但因為中國人口的絕對基數太大,就是那么出國的幾千萬人,已經相當于一個歐美大國人口的總量,于是特別又是其中非富即貴的極少數,不差錢的買買買,硬是樹立起中國人有錢的國際形象。沒有普通人發聲的社會是扭曲的,所以在感覺中國問題都解決了的錯覺中,才富而知禮援助別人。
“好人”好報,講好話的人會有好的回報。于是一些能夠發聲的學者教授,不再關心社會的苦難和貧窮,全部的眼光都盯著光彩照人的一面,還要從理論的高度進行科學的論述,于是在想像的世界構筑起一個完美的天上人間。
只要透過沒有發聲的普通人,我們就會知道,中國并不富裕,民生哀其多艱,國家大而不強,復興任重道遠。
富人發聲,看到的是歌舞升平;學者發聲,看到的是學術恭維;官員發聲,看到的是政績工程。沉默的大多數背后才是真實的社會,沒有普通人發聲的社會是扭曲的,他們有人上學不易,他們有人看病不易,他們有人老無所依,他們很多生存艱辛。他們有人加班加點,但依然擔不起全家的負累,他們有人辛勤一生,但依然一無所有一貧如洗。
沉默的大多數背后才是真實的社會。他們沒有時間發聲,為了生存需要爭分奪秒,他們沒有條件發聲,不知道怎么對外界講述苦難的自己,他們沒有習慣發聲,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他們真實的存在著,卻遭遇繁華街頭的一面圍檔,有一道無形的墻把他們隔離在眾人的視線之外,讓眾人看見了繁華但看不見他們。
沉默的大多數背后才是真實的社會,所以更需要有人來講述普通人客觀存在的辛酸。國家的形象不僅僅是建立在經濟的繁榮之上,更是建立在對普通人的關注之上。我們需要精準扶貧,更亟需福利制度。我所理解的正能量,就是看到社會存在的問題,解決社會存在的苦難和辛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