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主權按 ·
近日,因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餐飲內幕被曝光,一座曾經擁有“四川省示范性標準化學生食堂”稱號的榮譽食堂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據了解,成都七中實驗學校、該校投資方高達投資和冠城集團,與該校食堂承包方德羽后勤管理服務有限公司三方已然構成了這次事件復雜的利益主體。而“對賭協議”、上市公司皖新傳媒欲入股等等金融行為的牽扯讓這次事件更加復雜。
這也讓我們看到,教育的集團化、產業化和金融化使得教育成為了可以牟利的工具,資本的參與會使事件變得糟糕。
有資本作惡的地方,必然有反對的聲音。也唯有將可怕的資本趕出去,家長、學生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才能守住校園,守好祖國的未來。
作 者 | 花果山
責 編|侯 雨
排 版 | 童 話
我曾以為努力工作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
就給了她一片圣地
只想默默地哭一場,五歲半送到學校,所有的信任都給與了學校,結果卻是這樣!本以為流鼻血、嗓子啞、肚子痛的只有自己的小孩,結果原來所有的學生都有這種情況!請問良心何在?責任何在?監管何在?對得起我們家長的信任嗎?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
聽說教師在三樓吃,保安在二樓,學生在一樓,所有教師、保安的費用全部攤到學生頭上,就這樣冠城集團還要提走50%的錢!請問當你們在用這些錢買奢侈品,吃山珍海味、生猛海鮮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幾千名兒童正在吃著這些狗都不吃的食品。
我曾以為努力工作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給她一片圣地,讓她飽讀詩書、身心健康,我此生足矣。原來我錯了,錯在犧牲了陪她的有限時光,錯在辜負了她的成長,更錯在給了她健康的肉身卻沒有保證她的身體健康……
3月12號七中實驗的家長爆發了、歇斯底里了,而當我看到那些垃圾凍品食物、調味香精時卻嚎啕大哭,我怎么也沒想到自己在家精養的孩子在學校卻吃的垃圾,捶胸頓足痛心啊!
今晚,七中實驗的家長沒有一個能睡得安心,此時還在學校維權……[1]
這段學生家長的文字,字字拷問著自己、學校和社會的靈魂。
在當今中國教育資源分布極度不均的現實情況下,人們拼盡全力,打一開始就努力將自己的孩子送進更好的學校,以便未來能夠更加順利地擠進階層上升的渠道。
所以,農村的孩子往城里送,城里的孩子往大城市送,大城市的孩子往私立學校送……這一階梯式的入學模式成為人們既反思、又追捧的“風景線”。
而在這一階梯上,成都七中實驗學校至少可以算非常高高在上的學校了:坐標省會城市,而且是新一線城市;私立辦學,意味著更多的投資更先進的軟硬件設施。
記性好的人應該還能想起來,曾經沸沸揚揚的“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講述的正是成都七中通過屏幕幫扶祿勸一中的故事,而成都七中與今天所講地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有些千絲萬縷的關聯。
這樣的學校,即便只是進入到小學部,我想怎么著也不會輸在起跑線上,畢竟還有那么多中小城市和農村的孩子在墊底。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所學校,連學生的身體健康都成了問題,更別去奢談什么教育。
3月12日,本是一個多么陽光明媚和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學校舉辦的家校植樹節活動也確實能夠展現出素質教育的風采,可這光鮮亮麗的廳堂背后,竟暗藏著發霉變質的食品和環境臟亂的廚房,從網傳照片和視頻來看,實在是不堪入目,令人作嘔!
連狗都不吃的垃圾,竟然喂給了孩子,還得為此付出高價!這神一樣的邏輯擱誰也無法接受。
這一食堂內幕的爆料,讓家長對學校的信任與厚望粉碎一地,也讓“努力工作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就是給了她一片圣地”的信念轟然坍塌,剩下的只有對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的深深自責,以及自己就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孩子而忍辱負重拼命工作的委屈。
圖片來源:“三秦學子君”微信公眾號
心碎、自責、委屈、憤怒……所有的情緒交織在一起,家長們去網絡上發聲、跑到校門口維權,一場因校園餐飲安全事件而引發的家長維權事件就這樣發生了,事件的性質也超出了家校內部而成為涉及面更廣的社會性事件。
政府嚴查與辟謠之后,
學生身體健康,食堂食材安全
面對家長的質問和訴求,政府可謂在第一時間發布了處理態度和意見。成都市溫江區官方微博——“金溫江”于3月13日當天就陸續發布了五條情況通報:
情況通報一(3月13日03:17):3月12日下午,部分學生家長反映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食堂食品質量問題,溫江區相關部門及時趕赴學校進行處理。目前,區市場監管局已對食品原料封存并送檢,結果將及時反饋家長,并根據檢測結果依法依規處理。區教育局負責對學生家長的訴求進行收集和回復。區公安分局已對學校及食堂相關責任人進行調查。學校食堂用餐將由區教育局組織供應安全可靠的食材,區市場監管局全程監督。
情況通報二(3月13日07:41):溫江區政府相關部門在封存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原食材后,連夜組織安全放心的食材供應,保障學生今日正常用餐,區市場監管局對食品制作過程進行監督,并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立即終止與原食品供應商的合作,在政府部門和家長的監督下,重新確定食品供應商,并著手建立由家長參與的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區衛健局組織醫生到?,F場咨詢,對身體出現異常的學生安排體檢。
情況通報三(3月13日11:41):溫江區公安分局目前正在對掌握的成都七中實驗學校負責食品安全的8名責任人開展全面深入的調查。區市場監管局對投訴反映的19個批次的食材進行了抽樣,對所有凍庫及庫房內食材進行了查封,對新進食材進行全程監管。區市場監管局、區教育局舉一反三,已組織開展全區大中小學和幼兒園食堂食品安全的專項檢查,切實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溫江區委、區政府將依法依規對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品安全問題進行認真徹查,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及時公布調查處理結果。
情況通報四(3月13日14:32):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市場監管局今日上午已派出工作組,會同溫江區加快調查進度,及時公布調查結果。溫江區委、區政府堅決采取零容忍態度,不論是誰,一查到底,嚴肅處理,決不姑息。
情況通報五(3月13日22:24):3月13日,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陸續有學生自述身體不適,家長要求送醫院檢查。溫江區衛健局立即聯系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安排消化科、兒科、內科專家參與檢查診治,對入院學生進行了初判以及血常規、大小便的檢查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截至21時,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共接診學生36人,經檢查診斷后目前已全部離開醫院。溫江區將繼續做好醫療保障工作,全力確保學生身體健康。
此外,13日下午和晚上,成都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溫江區委召開常委會會議,聽取前期工作開展情況,傳達上級批示精神,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從這六條通報和兩次會議精神來看,政府方面對此次事件確實非常重視,并明確了嚴查問責到底、維護學生健康和社會秩序、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等幾方面重點,這些態度和作為不禁讓人拍手叫絕。
然而,事情并不總是只有一面,在政府意見與社會輿論向學生和家長一方傾斜時,也相繼傳來了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和聲音。
3月13日晚,據溫江警方通報,當天中午由于百余人前往光華大道鳳凰北大街路口實施堵路行為,民警不僅勸導疏散無效反而遭遇阻撓和毆打辱罵,因此將12人強制帶離,“過程中,對個別嚴重阻撓執法的人員依法最低限度使用了警用催淚噴射器”,并呼吁廣大群眾不信謠、不傳謠。
圖片來源:“平安溫江”微博
隨后,3月14日中午,“金溫江”也發布了包括學生出現嚴重的身體健康問題、學校找送貨師傅頂包、有家長維權下跪或跳樓身亡等在內的六大謠言進行辟謠。
圖片來源:“金溫江”微博
到了昨天,也就是3月15日,“金溫江”發布的兩條情況通報似乎于學生和家長出現了反轉,也確實令筆者大吃一驚。這兩條通報都與溫江區衛健局負責執行的兩個檢測有關:
一是36名自述身體不適的學生身體檢查結果,溫江區衛健局今天上午發布消息稱:成都七中實驗學校36名自述身體不適的學生接受檢查診斷,結合流行病學調查,未發現與食源性疾病有關的異常指標。
圖片來源:“金溫江”微博
二是與食堂食材的質量檢查結果,溫江區衛健局今天下午15:21分發布消息稱:在家長的監督下,執法人員對前往食堂對食材進行了取樣、封存、核實,并委托具有食品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四川源坤國科質量檢驗有限公司對第一批5個樣品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均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要求”。
圖片來源:溫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微博
當然,緊接著20分鐘后,“金溫江”又發布了最新一條情況通報:鑒于在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部分學生家長反映小學部食堂管理問題中,履職不力,工作不到位,造成不良影響。經溫江區委研究決定,溫江區教育局局長黃曉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趙勇登停職檢查。
ennnnnnn此處省略N多字……
筆者不得不說,溫江區政府的行政速度和力度,真的不佩服不行。其實吧,有時候政府也挺郁悶的,明明是企業惹得麻煩事,卻經常要他們去擦屁股,又是開會又是執法,勞自己的命傷大家的錢,最終的劇情好像難免又被套路。這是為什么呢?
德羽后勤與四川省中學校長協會有貓膩?
這個食堂承包方不簡單
解鈴還須系鈴人,畢竟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的運營是一個復雜到正常人都難以想象的學校。
3月14日,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在校網上發出《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關于學校食品問題的情況說明》,稱在3月12日部分家長提出有關食品問題后,學校緊急召開校董事會并成立特別工作小組,作出了四點處理方案。[2]
圖片來源: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官網
從上圖可以看到,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的第一條處理方案就是與學校食堂供餐方——四川德羽后勤管理服務公司解除承包合同。
這一方案確實是一個實錘,畢竟發霉變質的食材是由德羽后勤供應的,也是人們最容易聯想到的罪魁禍首。
果不其然,人們扒出了德羽后勤一路平步青云背后的秘密,這背后暗藏著它與四川省中學校長協會的“貓膩”。
據天眼查顯示,德羽后勤成立于2015年4月,注冊資本2000萬,法人代表吳春雷。公司成立之初的業務范圍僅僅是后勤管理服務和餐飲管理服務,但在隨后的兩年之內,先后增加了餐飲服務、銷售預包裝食品和散裝食品、道路貨物運輸,迅速擴張為一家從食堂原材料到運輸到銷售的一條龍經營公司。
如今,德羽后勤的業務范圍橫跨川渝云貴4個省份的20多個城市,服務30多所學校的20多萬師生,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就是其中之一。
圖片來源:“烏鴉校尉”微信公眾號
德羽后勤之所以能夠一路過五關斬六將,與位于其總部的“校長之家”辦公室密不可分,而這個校長之家就是四川省中學校長協會。
該協會成立于1988年,為了推進“川派教育”改革而成立的,現在擁有近200家會員單位和4家特邀理事單位,四川省內幾乎所有的重點中學都在其中,在教育界有很大的影響力。
圖片來源:“烏鴉校尉”微信公眾號
2016年2月,德羽后勤與四川省中學校長協會聯合舉辦了“德羽杯”廚王爭霸賽,每屆都有來自全川的十幾所學校參賽;
2個月后,德羽后勤又在其后勤會議室承辦了由協會主辦的后勤工作部籌備會,當時省內49所會員學校的后勤副校長、總務主任、副主任等60多個人都來了;
5月份,德羽后勤又承辦了協會與四川教育報刊社召開的“川派教育”論證會,四川教育屆的專家、教授、學者及各會員學校校長悉數到場……
圖片來源:“烏鴉校尉”微信公眾號
這一通聯絡下來,不形成千絲萬縷的人脈關系也實在是難以說得過去啊!而這一時期,又正是德羽后勤扶搖直上的時期。縱使食材質量不過關又有何妨?
當然這只是一面之詞,德羽后勤宣稱已經取得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HCCPA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并嚴格按照體系標準要求執行。食堂事件發生后,德羽后勤也發布了聲明,吳春雷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深感不安”。
圖片來源:“烏鴉校尉”微信公眾號
3月13日下午,距離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出現食品質量問題之后,僅24個小時,位于成都城南環球中心E2區18樓的“德羽集團總部”標識已經消失。
動圖來源:“烏鴉校尉”微信公眾號
比食堂承包方更不簡單的,
是學校的投資方
食堂承包方當然是罪魁禍首,可問題來了,食堂承包方供應變質食材,校方竟不聞不問?如今東窗事發,終止承包合同就能找個替罪羊?
據NGOCN搜索公開報道發現,在近3年內,被媒體報道的食堂食材問題事件共37起。其中,由家長或學生曝光的多達17起。
其實曝光的校園餐飲事件比統計的37起更多,例如還有2018年安徽蕪湖三家幼兒園連曝的三起食品安全問題未列入其中。
圖片來源:“NGOCN丨有種”公眾號
在上述37起校園餐飲事故中,僅有5起確認屬食堂承包方責任。NGOCN由此認為,這可以看出校園餐問題關鍵不在于是否進行外包。[3]
筆者認為這一推斷雖然未經精確計算單也并非全無道理,具體到此次事件的最終責任方到底是誰,雖然目前尚無定論,但是如果一味將責任歸咎于承包方而息事寧人或掩蓋更大責任,對于學生、家長和社會公眾來說則是更大的欺騙。
此次涉事的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實際上并非真正的成都七中,雖然相差二字但性質完全不同。
成都七中是在四川乃至全國都聞名的公立學校,2003年僑資企業冠城集團下屬的高達投資斥資3億,與成都七中達成合作協議,由成都七中出人負責教學管理,聯辦一所十二年一貫制大型民辦學校——成都七中實驗學校。
該協議為期20年,合同期滿后,投資產生的固定資產歸高達投資所有,“七中”品牌及教育教學科研成果歸成都七中所有。也就是說,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是冠城集團借著“成都七中”的招牌而興辦的學校。
這種被稱為“名校辦民校”的辦學模式,在中國非常普遍,合作雙方也實現了互利共贏。名校擁有強大的師資,但由于資金、規定等各方面受限而無法招收更多學生擴大影響和和教學成果;而有了資本的助力,這一切都不再成為問題,對于投資方來說,當然目的只有一個:賺更多的錢。
事實也是,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的收費確實價格不菲,下圖顯示的是該校2018年初一新生招生計劃及收費標準,撇開住宿費代管費等不說,光學費一年就能頂6-7個一本大學生的一年學費了。
當然,要價不菲也是有相當實力為基礎的,超過90%的本科上線率和超過60%的一本上線率,在以升學率為主流評價標準的評估規則下,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在成都市名列前茅。這也是很多家長寧愿自己苦點累點多掙點錢把孩子送進該校的原因。
“成都七中”的招牌越來越大,趨之若鶩的學生家長越來越多,成都七中實驗學校賺的錢也就越來越多。數據顯示,2016年冠城集團下屬的全資子公司高達投資及其子公司——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營業收入就達到了1.9億元,實現凈利潤8673.23萬元。
這是多大的一塊肥肉,也引來了各路大神前來分羹。在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營業十余年以來,多家A股上市公司都有意收購成都七中實驗學校:
2016年,東莞一家主業做LED照明設備的上市公司聯系高達投資,欲收購成都七中實驗學校90%的股權,后因該公司資本不足而停止。
2017年,皖新傳媒擬出資5.859億元,安徽皖新金智科教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擬出資6.8355億元,兩者共同投資近13億購買成都高達投資發展公司65%股權,這樣一來即可實現間接收購成都七中實驗學校65%權益的目的。
雖然成都七中實驗學校一面宣稱自己是一所“自愿從事教育活動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出資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報”,另一面卻與皖新傳媒、皖新金智科教盡最大努力,爭取使高達投資和成都七中實驗學校于2021年12月31日前實現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
此外,皖新傳媒還有意和高達投資的股東成都冠城戰略合作,在未來五年內開辦20所以上的學校。按照這個戰略,雙方都會是資本市場的超級大贏家。
為此,皖新傳媒還與高達投資簽了一份“對賭協議”,要求成都七中實驗學校2018年的年度結余應不低于9800萬元,2018-2020年三年累計結余總額應不低于3.09億元,否則“未完成部分需給予差額部分2倍的先進補償”。[4]
截圖來自《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和皖新金智共同收購成都七中實驗學校舉辦方高達投資65%股權暨關聯交易公告》證券代碼:601801;證券簡稱:皖新傳媒;公告編號:臨 2017-021
這意味著,如果收購成功,未來三年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將要賺足夠多的錢,而賺錢的方式是什么呢?很可能是進一步壓縮成本,當然更可能的是再次提高學費等各種費用,細思極恐。
好在就在這些資本家計劃他們的“教育美夢”之時,2017年5月22日,成都七中發布聲明,稱高達投資轉讓股權等行為涉嫌侵犯成都七中相關權益而提起了訴訟,最終這一收購和上市計劃就此破滅。
美國中北部廣袤的玉米田
圖片來源:網絡
是啊,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假借“成都七中”之名平地而起,如今卻想變賣資產、卸磨殺驢、獨享利潤,這擱誰誰也不干啊!
這一資方之間的股權之爭,倒是讓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暫緩了其玩轉金錢游戲的步伐。
資本進入教育,
我們還敢奢望什么?
繞了這一圈,你我仿佛明白了些什么。
原來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并不是學校,而是被投資公司打造出來的子公司。它披著教育的外衣,假借名校的招牌,卻絲毫無意教育,滿臉只寫著賺錢二字。
我更愿意給這一“學校”名稱后面加個“公司”——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公司,在賺錢的路上它一路高歌猛進,一邊高收費,一邊壓成本,學生在它的眼里,哪里還是什么祖國的花朵,只是最容易賺錢的工具而已。
畢竟像它們這樣的資本勢力越強大,階層上升的渠道就越狹窄,家長們就越需要更加苦逼地工作、越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以求得“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幻象。
可是結果呢?正如那位家長的自我拷問,她曾以為努力工作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給她一片圣地,讓她飽讀詩書、身心健康,此生足矣。原來是她錯了,錯在犧牲了陪她的有限時光,錯在辜負了她的成長,更錯在給了她健康的肉身卻沒有保證她的身體健康……
可是真的是她做了嗎?她分明是受害者。
資本進入教育,我們本就不該再去奢望什么。
它不是改變教育,而是毀滅教育。
一起毀滅的還有我們的飯碗。
所以在一次次慘痛事件的現實教訓中,我們看到了資本的虛偽,也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覺醒的事實。
一份不痛不癢的致歉,依然站在道德的制高點。
一條普通人的朋友圈狀態,道出了種種怪象的根源。
注釋:
[1] 三秦學子君,曝!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給孩子喂“豬食”,這次一定要個說法,“三秦學子君”微信公眾號,2019年3月3日。
[2]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關于學校食品問題的情況說明,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官網
http://www.cdqzsy.com/bencandy.php?fid-44-id-3660-page-1.htm
[3] 37起校園食材問題事件錄,“NGOCN | 有種”微信公眾號。
[4] 深陷“豬食”風波的成都名校:每人學費3萬、一年營收2億、曾計劃上市,“有見財經”微信公眾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