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從2017年中到2018年底這一年多,北京、上海的房價已經降了,只有降幅大小的區別,沒有降不降的問題。有些外圍地區,實際上已經腰斬了。比如北京燕郊,就已經腰斬了,存在斷供的風險。
房價這些年越來越高,確實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比如在城市落腳越來越難了,對制造業也有很大的破壞,因為制造業的利潤遠比不上炒房來錢快。曾經出現過上市公司為了財務平衡,賣掉了幾套房產,就沖抵了主業的虧損的情況。
但是反過來說,房地產市場的活躍也有很多正面作用,這些年在社會輿論的抨擊下,不太有人敢說了。因為房地產行業的產業鏈很長,周邊產業很多,所以房地產市場活躍,能夠帶動很多周邊產業。
對許多內地三四線城市來說,自從國企改革之后,財政收入來源就比較缺乏,正是因為房地產的興起,這些城市通過出讓土地,得到了大量收入,地方政府用這些收入進行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也提高了當地老百姓的社會福利水平。
此外,因為房地產市場的活躍,帶動了內地三四線城市的建設,對這些城市來說,本身沒有什么制造業,吸納就業基本上就依靠房地產。而房地產市場活躍起來以后,也可以帶動周邊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這都是可以吸納就業的。
這樣,反過來就可以明白,如果房價下降,乃至出現暴跌,可能會帶來的一系列影響。首先就是周邊產業會受到連帶影響,一些依賴房地產市場的周邊產業會比較蕭條。比如建材,家裝,家電,鋼材,水泥,這些都是比較依賴房地產行業的,現在就比較蕭條。
其次,房地產市場蕭條,尤其是內地三四線缺乏制造業的城市,如果房地產熄火,地方政府的土地賣不出去,土地財政就運轉不起來了,而現在又沒有其它可以替代的產業開彌補地方政府的損失,那么這些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就會惡化,出現發不出工資的情況。這兩年有些縣級市實際上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
第三,就業的問題。房地產及其周邊產業所帶來的就業機會,目前為止還沒有其它行業能夠替代。尤其是四五十歲的進城務工人員,大量的集中在建筑行業,如果房地產新開工項目減少,他們就很難找到活兒干了。地方政府沒錢了,也沒有能力繼續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同樣會影響就業。
第四,房地產市場比較好的時候,會有大量得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對銀行來說,房貸也是優質資產。但是,如果房價出現暴跌,當市場價格已經低于貸款總額的時候,就會有人選擇斷供。這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美國次貸危機就是這樣爆發的。
以內地比較流行的一般五成首付的情況來說,就意味著,如果房價跌幅超過一半,就會出現大面積斷供,這就會帶來系統性的金融風險。所以,在進行房價調控之前,一般都會先再金融系統進行壓力測試,看金融系統能夠承受多大幅度的房價下跌。
還有一個這幾年已經大量出現但往往很少被人視為與房地產市場有關的事情,就是內地基層社會大量存在的非法集資問題,這些非法集資得資金大多數都流入了房地產行業,他們承諾給參與者的利息,都是建立在房價會持續上漲的預期上的。
而房價一旦不漲了,或者下跌,就會出現兌付危機,引發這種非法集資被引爆的情況。這種情況再2012年以后的房地產調控中出現了比較多的案例,尤其是在內地鄉鎮,縣城,動輒會波及影響當地幾千幾萬人。浙江的吳英案其實也是一樣的邏輯,后來試圖翻案,就是因為房價又漲了,能夠兌付了。
所以,房價如果下跌,會帶來比較明顯的經濟衰退的風險。目前可以說,這種風險是比較大的。而經濟衰退對普通人來說,最直接的風險可能就意味著失業。而且,如果出現經濟衰退,失業的可能不止于農民工,而是包括一些城市白領,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目前業已經出現了比較多的裁員的情況,大家都要有過冬的準備。
總的來說,經濟增長過分依賴房地產行業,這肯定是結構性的問題,應該進行調整,這沒有問題。但問題是,結構性調整應該做好平衡,在保持經濟活力和經濟增長的前提下來調整,在前進中調整?,F在的問題是,調整的代價是比較大的,有出現衰退的風險。這就相當于休克療法了,雖然也治了病,但病沒了人也沒了,這就得不償失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