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愛康集團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爆出體檢行業丑聞:有些體檢公司做的都是假體檢,會用護士假冒醫生看超聲,甚至有抽了血,沒做檢查就扔掉的,直接出結果,只因為真正得癌癥的比例僅有千分之三。
一番話再次激起千層浪。而在百度進行搜索,“愛康國賓”赫然在目,讓人不禁重想起魏則西事件和莆田系,毛骨悚然。截止目前,我國共有三家體檢醫療上市企業,美年健康、愛康國賓、瑞慈醫療,合計市值已近千億元。
相比于正規醫院,民營體檢主要靠儀器設備檢測,采集后的數據也往往轉包給其他醫院完成。無需很多高技術醫生這一因素為愛康瘋狂的擴張提供了便利條件,也導致了醫生資質不全、誤診等諸多問題的產生。
截止到2017年,中國體檢人數增長到4.56億人,其中近1/5的蛋糕被民營體檢機構分走。只有嘴巴張得足夠大,才能給更多的吃掉蛋糕,所以,他們展開了瘋狂的擴張,醫院數量、員工人數迅速增長的同時,員工人均工資卻在下降,其中原因和員工水準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虛假體檢在業內也不是什么新鮮事,正常體檢流程走下來檢測成本高,尤其是涉及到腫瘤的檢測,動輒上千。相比之下,虛假體檢成本低、危險系數小并且即使被證實造假,處罰力度也是很輕。
現有體檢行業遵循的是2009年原衛生部頒布的《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對于出具虛假體檢結果的行為,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警告,對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處以1000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巨大的利益誘惑和極低的風險讓民營體檢不憚于效仿莆田系去吃這人血饅頭。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醫療市場亂象橫生,為何很多事情心知肚明卻又緘口不言,行業規范與自由市場的沖突如何解決。在這個利益驅使下可以無所不為的時代,大家似乎已經無法再相信:有錢也并不能獲得健康,更何況很多人沒有錢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