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房地產業非常發達,但凡有點頭臉的人,必然要上房地產業做個弄潮兒。
中國的房地產業的利潤也十分驚人,一度,房地產是中國的支柱產業。至今,想把房地產改成非支柱產業,恐怕也“有心無力”。所以,盡管有“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全國各地政府,仍然都要打房地產的主意,樂此不疲。
中國的商品房為什么那么貴?
專家和房地產商都說,是因為“剛需”!剛需者,剛性需求也。也就是說,是老百姓有這種不可減少的需求,所以,按照“市場供求規律”,當某商品“求大于供”的時候,商品的價格必然上升。
那么,糧食,難道不是“剛需”?為什么老百姓生產的糧食的價格一直很低?
按照“剛需”的觀點,那是因為外國向中國出口糧食,中國市場呢,也就不缺糧,所以呢,中國農民生產糧食就賣不上價錢。
是不是這個原因呢?不是。
中國房地產,之所以過敏且價格高,是因為受到了資本的控制,而資本是要贏利的,而且,資本只關注利潤,而不關注其他。為了提高利潤,資本必然要控制某一商品的生產和銷售,此即是壟斷,然后是大大提價,所以,房地產商,可以預見房價會一直升高。壟斷,確保了資本利潤最大化,最大得讓你根本無法想像。
中國的房地產,就是資本高度壟斷的一個行業,是在政府一力主導、銀行全力扶持之下,完全由資本壟斷的一個行業。資本為了鞏固自己的壟斷地位,擴大“消費群體”,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政策。比如,毛主席時代的福利分房制度取消,不管是公務員、事業編、企業編,均無分房之說,你必須向由政府、銀行、房地產商三家聯合開辦的房地產業購買商品住房,接受其盤剝。二是推行“城鎮化”,把教育、醫療等基本的生活資源均向城鎮集中,原本的農村赤腳醫生、鄉村學校,一并裁撤,農產品價格壓得極低,讓農民無法在農村生活,迫使你離開農村,到城里打工、生活、買房子。三是禁止城鎮居民自建房,以各種理由,拆除城鎮居民的自建房、擴建房,美其名曰“拆違”“強拆”!如果你家庭人口增加,那么,你必須到房地產商那里購房,接受其盤剝。
為了發展房地產業,全國各地政府可謂非常努力,總的看,鼓動經濟學家、各種媒體、各種政策,使出三招:一是盡量制造群眾的居住問題,二是不允群眾自己解決住的問題,三是盡量減少或阻止組織(包括企業、政府)免費解決群眾住的問題。這樣,群眾就只好乖乖去找房地產商。所謂房地產的“剛需”,完全是資本聯手銀行等勢力制造的一種災難。
那么,糧食的價格會不會也上升到房地產這樣的程度呢?當然會。什么條件下,糧食的價格才能上漲到如今天的房地產的程度呢?善良的農民可能眼巴巴看著我的答案,以為,如果那樣,他們就有了出頭之日。
但,我的答案讓他們絕望。
只有當資本(應該是外資)完全控制了中國的農業生產之后,糧食的價格才會上升到如房地產的程度。也就是說,等今天的極不值錢的糧食上升到房地產的程度時,中國糧食的生產已經和中國農民沒有關系了。換言之,只有當糧食的生產和占中國大多數的農民沒有關系時、被資本特別是外資控制時,糧食的價格才會上漲,而且會漲得讓你無法想像、難以承受。
所以,只要中國的糧食生產還沒有掌控在資本手中,還是由數億農民生產糧食,那么,中國的糧食價格就不會上漲太多,種糧就永遠是基本保本或者賠本的。但,當資本(由于新22條公布,活躍在中國市場的資本主要是外資,而且主要是美國資本,而絕不可能是中國資本,當然,外資會打著民族資本的幌子,以便騙取支持,就像今天柳傳志的聯想一樣),大部分或者完全控制了糧食生產、銷售之后,中國的糧食價格必然會上升到如今天的房地產的程度!
一種商品的價格如何,和“剛需”沒有一絲關系,和“炒作”(除非這個炒作是政府、銀行、房地產商三家聯手進行的)的關系也不大,完全是資本、政策、銀行三者聯手操控的結果!
所謂22條負面清單公布之后,中國的市場只可能被外資掌握,而絕無可能被中國國家資本、民族資本掌控。要不了多久,農民土地流轉,土地必然集中到外資手中,糧價會上漲到不可想象的程度。
又一個要挾中國的把手,在22條負面清單的配合之下,被送給了華爾街資本大鱷手中!那種認為“22條負面清單”風險可控的觀點,要么純屬無知愚蠢,要么居心險惡。
那么,老百姓怎么辦,下策,就是不要把土地全都流轉了,要留下口糧田。上策:聯合起來,搞農業生產合作社,聯合的人越多、土地越多,則力量越強大,強大到自己可以辦醫院、學校甚至是大學,自己動手解決自己的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