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管子·牧民》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健康從未像今天這樣引起重視。除了GDP,中國能排在全球前列的項目不多,醫療服務總量卻穩居世界第二。
兩會后,國家把衛生和計生委員會整合為國家衛生和健康委員會,基本國策計劃生育無影無蹤。可見,為應對老齡化的到來,把健康放到了多么重要的位置。
大健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并不意味著能夠面面俱到。
我曾看到過一篇報道,某醫院到農村義診,發現80%老人患高血壓。
一次偶然的行動,我也目睹了:
觸目驚心的農村高血壓
在華北地區,廣袤的平原到處可見,肥沃的土壤養育了一代代華夏子孫。
出大力,吃大鹽,是勞動農民的飲食傳統。
下鄉義診
四月初,是一個乍暖還寒的季節。
大街上,正是亂穿衣的時刻,短袖和鴨絨服交相出現,蕾絲和面包服爭奇斗艷。
早晨六點半,我和幾位同事從醫院出發,到膠東A城鎮醫聯體單位義診。該醫聯體單位是當地最大的一家二級醫院,軟硬件都不錯,患者以常見的“三高”為主,這也是基層醫院的最真實一面。
巧合的是,市環保局萬通處長在A地行政村掛職第一書記,上午邀請我們和醫聯體單位一同到村里義診。
到農村去?同行人員欣然同意(幾位同事生在城市,長在城市,對農村充滿了好奇)。
很受村民歡迎
我們剛到,就發現了醫聯體單位的查體車已經就位,車邊已經排起了長隊。
醫聯體單位的多功能查體車
查體車上有胸透、心電圖、彩超等檢查項目,而且免費。
排隊的多是老年人,平均年齡在五六十歲以上。因為當天降溫,室外溫度僅有十度左右,老太太幾乎都用圍巾裹著頭部,僅露出一張臉在外面。
由于沒有預檢分診,我們就簡單按照內外科兩大專業直接開始。醫聯體單位的兩位同行負責為每一位前來的村民量血壓。
不過,村民們還是圍著體檢車排隊,希望多做幾項檢查。
血壓計壞了?
除了查體車上的胸片、心電圖和彩超,內科同志們能做的主要就是測血壓和問診。
大約半小時后,一位同事悄悄告訴我,怎么都是高血壓,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碰到一個血壓正常的。
我覺得這也正常,都是中老年人,巧合連續碰到的都是高血壓。
又過了半小時,內科同事老劉又找到我,說血壓計肯定壞了。連續幾個人的收縮壓到了兩百多,如此高的血壓,肯定有問題。
現場校對血壓計
我先問了帶血壓計的醫聯體單位同行,他們肯定的告訴我沒有問題,在醫院天天用呢。然后補充道,農村高血壓老人就是多。
我又目測了兩個老人測血壓過程,座位高度、休息程度、測量流程都很規范。只不過,兩個都是電子的,準確性要比手動的水銀血壓計差一些。
于是,我找到幾個人,用兩臺不同的血壓計分別測一遍,結果數值接近,證明兩個血壓計結果一致。
會不會兩個都有問題?
由于我的疑問,其中一位醫聯體大夫干脆擼起自己的袖子,給自己測了一次,顯示:160/90毫米汞柱。
原來真有問題?不,是這位大夫有高血壓,早晨出來下鄉義診,忘了吃降壓藥。
人越聚越多,莫非血壓計真有問題?我只好拿自己試驗!
結果,125/85毫米汞柱。
面對這一結果,大家甚至有點失望,血壓計沒有問題。
走訪一家農戶
此時的我,心情特別復雜。
一上午的義診活動,不論頭疼感冒的還是腰酸背痛的,只要測血壓,幾乎全高。
于是,我就和醫聯體宋明院長商量,找到萬通處長,希望找幾戶家庭,實地走訪。
和村委會緊鄰在一起的三戶老人血壓都高,由于距離近而且來的早,都已經查完回去了,于是一起去走訪。
第一戶,大門緊閉,已經外出趕集了;
第二戶,剛剛出門,去大棚摘草莓了;
第三戶在家,知道來意后,老夫妻熱情的招呼了我們。
交談中了解到,他們三個兒女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老兩口帶著兩個孫女,孫女在村里上幼兒園。女主人告訴我們,現在生活的可好了,飯能吃飽,米面不斷,村里很照顧我們這些老人……
估計她理解錯了我們的一行人目的,我就告訴她,我們不是干部,看到你血壓那么高,就是看看平時吃什么飯。
她很不好意思的打開了抽屜,把吃剩的幾份菜端了出來。
咸菜就有四種
蝦醬、豆瓣醬、豆腐乳、老咸菜
看了這四道咸菜,我大概理解了為何這么多高血壓。
作為地地道道的山東農村,當然桌子上還有半截大蔥(右下方)。
再次回到村委會,排隊的人少了一些。
趁著中午前,我又和村里的丑書記聊了一會當地風土人情以及飲食習慣。
買水喝的經歷
十多年前,村子里,曾經有一個印染廠,打了幾口深井,把村子周圍的地下水都污染了。
井水,一入口又咸又苦,根本不能喝。不得已,村里只能依靠買水喝。
持續了一段時間,印染廠因為經營不善關閉。
村里為了致富,還曾經搞過卷鞭炮的生意,但是因為風險性太大,而且國家管理嚴格,現在也取消了。
村頭墻上依然可見:一人卷鞭四鄰遭殃
看電視上說,有的地方污染了環境,換來了經濟發展。而我們村,污染了水源,卻換來的倒閉。丑書記憤憤不平的說到。
慶幸的是,如今村里通了自來水,飲水問題基本解決。
大魚大肉的飲食
因為多數前來的人都有高血壓,并且沒有吃過降壓藥,內科劉大夫只好每一個都勸,勸他們少吃鹽,勸他們少吃大魚大肉,勸他們早點吃降壓藥……
聽到這里,丑書記就告訴我,說也沒有用,好不容易生活條件改善了,能吃上肉了,怎么能不吃?村里紅白喜事,八大碗、八大盤,幾乎全是雞魚肉蛋。一方面,這樣顯得事主家里有面子,另一方面村民還是喜歡吃肉。
近兩年,搞移風易俗,不許大操大辦。
那么,誰家一旦有事,如何才能把菜的質量提上去,只能依靠大魚大肉。
生活條件改善
聊天還發現,現代科技的發展,對農村的影響是巨大的。
最明顯的就是體力勞動越來越少。以前耕地、除草、施肥、收割、晾曬都是依靠體力勞動,越是窮的時候,營養不足再加上重度體力勞動,村里幾乎沒有高血壓病,甚至沒有聽說過癌癥。
如今,需要體力勞動的農業活動越來越少,農村人汗流浹背的情況也少了。剛才老夫妻家,房屋差一點,現代化的家用電器卻齊全,比如一進門就看到的空調。
如此的破舊的房屋,掛著一臺1.5匹的海信空調,竟然也毫無違和感。
以前,夏天時候沒有空調,吃完了飯就不停喝水、出汗、再喝水……盡管也吃了很多鹽,能通過出汗等方式排泄出來。如今,體力活少了,夏天最熱的時候老人在屋里帶著孩子吹著空調,很少出汗了。
控制高血壓
上午義診結束后,內科劉大夫有點失落。他自嘲到,很多村民來參加義診根本就意識不到我這個副主任醫師的價值,他們更看重那幾個免費的檢查項目。
一上午,他看了30多個號,只有2人血壓正常,大約3-4個收縮壓過200的,還有3個測不到血壓。
也碰到幾個經濟條件好點的,子女陪同過來,明顯的勞力性心絞痛,建議入院造影檢查。
村民吃的藥,都是大醫院淘汰的藥物
劉大夫說,一開始是驚訝,后來就是驚嚇。留守在農村的這群老人,血壓高的離譜,卻無動于衷。
以前也聽說過,很多農村老人不重視高血壓,沒想到如此嚴重。
最不可思議的是這么多高血壓只有1人規范的吃藥治療。多數人知道自己高血壓,曾經吃過藥,只不過吃一段時間發現血壓有所下降,就把藥物停了。
有幾個村民帶著藥,都是城市醫院淘汰掉的品種,相比較醫院現在常用的降壓藥,副作用大的多,效果也不好,唯一的優點就是價格便宜。
村醫不如游醫
我一直有個疑問,村里到底有沒有村醫。如果有,上午來這么多專家,肯定能出現在義診現場。
現實的情況是,不僅沒有村醫,而且有游醫。
在村委會不遠處,電線桿上掛著一個牌子,走近一看是醫療廣告導視牌。不遠處就是一個門診模樣的診所,走近發現已經關門。
據村書記介紹,是被上級部門給取締的。
村子里的墻上,印著很多野廣告,治療牛皮癬、白癜風……包治好,治不好不收費。
健康宣傳標語
村里來了第一書記,為何不做一些健康宣教,于是我干脆直接問萬通處長。
他直言想做,就沒有專業人員。
再說了,前幾任村干部都是選舉上來的,選上來的村干部背景都不一般,更看重經濟效益。
圍著村子轉了一圈,發現國家硬性宣傳,村里也留下了痕跡。
全力搞好禽流感防治工作
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家庭和諧
第一書記
萬通,市環保局某處副處長,享受正處級待遇。按照扶貧政策要求,來到這個村莊掛職第一書記。
來到農村一開始信心滿滿,組織了好多村民座談會,了解到村民的需求,一是村里路比較差,二是村里經常出現盜竊事件,三是村里老年人多,經濟條件不行。
新官上任三把火,萬通書記通過城市里各種關系,他不僅每月在村里20天以上,而且申請到一些政策,一年內為村里辦了三件大事:
一是村內道路全部硬化;
二是全村安裝路燈并亮起來;
三是,在村子主要出入口和街道安裝了監控。
村委會監控系統覆蓋了主要道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萬處長逐漸感覺到想干點事情阻力很大,村里留下來的都是老弱病殘,文化水平低,意識保守。
萬處長作為第一書記的辦公場所
出路何在?
義診結束時,我心情很沉重。
建設美麗鄉村的同時,能否建設一個健康的鄉村?
當地醫聯體單位的業務副院長(濰坊醫學院校友)主動提出來,由他們聯合村委會為這些老人建立健康檔案,跟蹤三年,每年勸導一次,記錄血壓值一次。連續做幾年,看看是否有效果。
以我的觀察推斷,即便醫院想去做,能否得到這些高血壓老人的理解并支持,也是一個未知數。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不積極干預,這些老人就怕多數等不到健康中國現代化的到來了。
巨大的城鄉差異
城市和農村的健康意識差距到底有多大?
相比較城市里的離退休干部們,農村很多老人都不知道“門診大病”是什么。交了很多年醫保,很多農村老人不到萬不得已,不去醫院。
還有一部分農村老人,一輩子去一趟醫院,就是臨終前那一次。
過完春節不過三個月,老夫妻門前墻上春聯依然色彩鮮艷
尾聲
高血壓的危害,就如同那對老夫妻對待門前這堵墻,明知道岌岌可危,卻又熟視無睹!
村里的風俗就是,年復一年的在門前貼上紅紙黑字,祈禱“出門見喜”。如今,農村基本實現了倉廩實、衣食足,只是再大的紅“福”字,也換不來健康。
對我而言,這更像是沉重的鄉村半日游,看到了底層社會留守老人們那觸目驚心的健康現狀。
在無能為力的時候,我也祈禱和幻想:
如果高血壓不是病,那就好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