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大幅上漲,需要三個條件:
大量貨幣脫離實體產業四處亂撞,這是必要條件之一。
大量人口需要住房,這是必要條件之二。
國家對住房保障積極性不高,對各類抑制房價的稅收等政策積極性不高,這是必要條件之三。
三者結合,就推高了房價。
我們現在看看這三個條件。
記性不太錯的話,應該還記得2008,國家大水漫灌以前,北京的房價。那時,西三環大約是8000。后來某人仰望星空,掐指一算,決定推動四萬億,大水漫灌。水流到哪里去了呢?許多人提出不同的意見,認為這樣會造成房地產泡沫,醞釀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問題。某人一句,“我直管物價,不管房價。”大家都閉嘴了,服從命令聽指揮。
某人任期結束,廣義貨幣總量從18.5萬億,搞到97萬億。
5年以后,繼任者想適當收縮貨幣,結果出了錢荒。繼任者不敢亂來。
幾年時間,廣義貨幣總量從97萬億,搞到160萬億。
這是第一個條件的變化過程。
隨著內陸經濟停滯,大量人口從東北、西北、西南、中部流出,涌入一線城市,尋找就業發展的機會。具體說,就是北上廣深,如果再多一個就是杭。
neo anderson:如何評價《中國財政的真相:25 省負債,只有6 省有盈余》一文,文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
1、金字塔不僅存在于社會成員之間,也存在于行業之間、地區之間。社會成員、行業、地區之間的差距,只會擴大不會縮小。
2、一個人在二三四線城市接受教育,去一二線城市貢獻剩余價值。他們的子女送回二三四線城市,將來長大接他們的班。他們老了,回二三四線城市養老。成本在二三四線城市,剩余價值在一二線城市。財權與事權不匹配,不僅存在于中央與地方之間,也存在于各地之間。
4、一線城市的行業和二三四線城市的行業之間,存在利潤轉移關系。一線城市的金融、地產、概念行業,很輕易就把二三四線城市的利潤吸收過來,有些是在交易中提高利潤,有些是主動二三四線社會頂層主動向一線城市投資。
所以,最富裕的人和最貧窮的人,都匯聚到一線城市。
本報訊(記者 雷嘉)北京戶籍人口的年均增長率中近五分之一來自河北省;北京的流動人口中超過五分之一是河北籍;常住外來人口則以較低學歷的年輕人為主體。市社科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日聯合發布《北京社會治理發展報告(2015—2016)》,提出京津冀應聯手研究制定人口發展的工作機制。
報告顯示,去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總數已達2170.5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占到37.9%。在常住外來人口中,近6成為高中以下學歷,“80后”和“70后”在常住外來人口中占到近9成。報告指出京津冀三地間人口流動頻繁,在京河北籍人口總量大、占比高且呈持續上升趨勢。專家建議,要建立京津冀人口服務管理定期會診會商和信息共享機制。
雖然公開數據是2171萬,但是我估計北京實際常住人口也許有4、5000萬。每年春節的時候,外地人口返鄉,本市人口多數留下,那時去北京看看,能感覺到什么叫人去城空。當然,在正規分析中,主觀感受不算數。
雖然中國人口進入老齡化,但是人口遷徙的過程,短期內看,不會結束。
這就是為什么一線城市的房價遙遙領先。
人口凈流入地區房價自然有上升的趨勢,人口凈流出地區的房價自然兇多吉少了。
東北成房企傷心地,去庫存仍非常艱難_樓市動態_貸款攻略 - 融360
這是第二個條件的變化趨勢。
國家統計局從2010年開始公布商品房待售面積,用以反映市場的庫存水平。根據歷史數據,2011年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為27194萬平方米。但隨后,該指標逐年攀升,到2016年2月達到高點,為73931萬平方米。
也即,自2011年末到2016年初的四年間,全國商品房庫存增加了約170%。
上述庫存的增加主要來自三四線城市。分析人士指出,城市范圍擴張、舊城改造等,促成了土地供應規模的增加,進而增加了商品房的供應規模。但由于經濟基礎薄弱、產業集中度弱、人口外流等因素,使這些房屋的去化速度受到影響。
相比之下,熱點一二線城市因土地供應有節制、市場需求量大,并不存在明顯的庫存壓力。根據易居克而瑞的統計,自2010年以來,北京商品房可售規模的變動幅度基本不大,去化周期大多維持在10個月上下的水平,最長也不足18個月,最短時僅為6個月。
隨著房地產交易的升溫,從2016年2月開始,整體庫存逐漸下降。根據統計局數據,到今年7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為63496萬平方米,比2016年初的高點下降了約1萬平方米,降幅約為14%。已經恢復到2015年初的水平。
怎么樣去庫存比較好呢?
莊家被套的時候,怎么出手手中的籌碼呢?減價出售?那要承受巨大的損失。最好的辦法是拉出最后一浪,讓散戶們在沒有買到籌碼的恐慌和獲得籌碼的喜滋滋之中,開開心心地接盤。
一線城市需要甩的鍋基本都甩得差不多了,剩下是三四線城市。所以,三四線繼續暴漲。
回顧今年一整年以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人們聽的最多的莫過于樓盤降溫的跡象。這股限購冷空氣在三四線城市卻沒有引起多大的浪潮,三四線城市還是出現房價上漲情況。
從去年初至今,在一二線城市房價遭遇多輪嚴厲調控、城市化步伐加速推進的背景下,從一二線城市溢出的人流、縣鄉農村進城購房的人口,以及各地流動的資金,帶火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徐州這個“兵家必爭之地”,也成為房價節節攀升的一員。
地方政府的態度其實是很明確的。你們懂的。
理想的接鍋俠,是用自己的全款買房,把錢交出來,讓地產商解脫,讓地方財政有收入。他們一旦把鍋接過去,就眾生持有,永不拋售,不給銀行添風險,不給央行添麻煩。
現在接鍋的,一部分是貸款剛需族,一部分是貸款炒房族,至于理想的剛需接鍋俠,很少——一些家產5000萬以下的,這次殺進去了,全款買房。不過,這樣的人群占人口基數的比例,可想而知。
所以,中國的主流接鍋俠的接鍋能力,實際上很受利率影響。
他們的償債能力,也很受未來的利率和經濟走勢的影響——如果加息,他們中的很多人會節衣縮食;繼續加息,他們就會難以繼續償還貸款;如果失業了,就是想還貸,也困難。
他們即使不拋售,也有可能斷供。不過,不管是拋售還是斷供,都要先扎干凈他們最后一個銅板再說。
未來的利率和經濟走勢,不展開講,自己體會。
除了極低規模的簡單再生產循環,市場經濟是需要不斷增加一部分社會成員債務才能維持較高的經濟規模和就業率的經濟模式。
問題是,社會中下層成員的償債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加杠桿。簡單地說,他們的支付能力永遠小于需要他們購買的商品的總量。
下一步,接鍋俠的命運如何?Who cares?
這是第三個條件的變化趨勢。
將近10年的寬松貨幣、迅速發展的城市化、地方政府高度依賴土地財政幫助開發商甩鍋,三者結合,中國的房價出現史上未有的大躍進。
將來這三個條件會怎么樣?
目前看,第一個條件已經變了。
如何看待2017年09月21日美聯儲發布縮表(4.5萬億美元)計劃以及具體實行的后續現實影響?
目前,美聯儲是鐵了心,要收縮貨幣了。人民銀行嘴上怎么硬,也不得不跟進。
中國有沒有膽量再搞一把四萬億呢?拋開美聯儲不說,這事的惡劣影響也是動搖執政基礎。
當然,這并不是說中國絕對不會再次大放水了。畢竟,有些人的座右銘是,我死以后哪怕洪水滔天。
第二個條件,目前看,還是不會改變的。大量人口還是會不斷進入一線城市。
第三個條件,地方政府的態度,目前看是支持房價上漲。但是長遠看,有可能轉為房產稅和持有大量國有公租房,靠收租和收稅,細水長流過日子。雖然概率不大,但是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
https://zhuanlan.zhihu.com/p/28125741
三個條件,目前看,靠得住的有一個,另外兩個都有很大的變數。哪一個條件不成了,樓市繼續上漲都成問題。
不過,地主(土地所有者)天然對租戶擁有絕對博弈優勢,不榨干凈租戶的最后一個銅板,不罷休。
貧民對于房租,是一個比波托西銀礦對于西班牙,更為富饒的源泉——這是馬克思說的。
所以,希望房價下跌進而改善居住條件的人,要知道,房價的下跌,是在多數貧民失業,陷入極度疲困,無力承擔房租和貸款月供以后的事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