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道:山東省政府18日舉行儀式,正式劃轉3家省管國有企業(yè)30%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劃轉資本規(guī)模約為33億元。山東省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幾年內山東省將完成全部省屬國有企業(yè)股權的劃轉。
另外,有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山東老齡化程度遠不及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區(qū),社保改革更多的是要承擔為全國改革“探路”的作用,這與該省省長郭樹清的力推密切相關。郭樹清2012年任證監(jiān)會主席時,就曾建議劃撥更多國有資產給社保基金。2013年3月調任山東之后,山東省國資、金融領域都進行了大面積的改革。
清華大學就業(yè)與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劃撥國有資本雖然是一大進步,但與上交紅利相比,它是否能夠為社保基金提供有效的資金來源仍然要觀其后效,因為國企的經營也會面臨風險,國企在效率和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從國際經驗來看,波蘭社保改革也是將部分國有資本劃撥到了法定社保機構,但從這20余年的效果來看,這一改革并沒有使波蘭的社保狀況有大的好轉。
齊魯網的報道更是將此次事件拔高為“山東劃轉國資充實社保屬全國首創(chuàng)”,媒體這些夸張言論無不在為“用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造勢。事實上,央企向社保基金轉持國有股已進行多年。截至2013年底,全國國有企業(yè)劃歸社保基金國有股權2301億元,占全部社保基金財政性收入的近四成,為填補社保缺口作出了積極貢獻。
早在2001年,國務院就曾推動過國有資本減持(出售國有資產)填補社保虧空的政策,很快就造成股價大跌和國有資產流失,此政策執(zhí)行幾個月后便被叫停。此后便又開始推動“向社保基金轉持國有股”的政策,即凡在境內IPO的含國有股公司,均須按首次公開發(fā)行時實際發(fā)行股份數量的10%,將部分國有股轉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國企改革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政策,此次山東省的做法正是對三中全會新政策的響應。
將國有資產大規(guī)模地劃歸社會保障基金,一直是媒體炒作的熱點,新自由主義代表性人物吳敬璉十來年前就在鼓吹這一觀點。
學者杜建國指出,國有資本不是不可以充實社保基金,但將國有資產大規(guī)模地劃歸社會保障基金的做法不妥。他的理由主要有三點:第一,私企的社保虧空不應由國企填補。當前,非公有制企業(yè)就業(yè)人數占全國就業(yè)總人數的80%,國企最多占20%,為什么讓最多占五分之一的國企來承擔應該由所有企業(yè)共同承擔的責任?雇用五分之四就業(yè)人口的那些企業(yè)難道沒責任了?國企要造福人民,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今天的所有制早已經多元化了,非公有制企業(yè)的比重已經遠超國企了,這時候繼續(xù)以“全民財產,全民享用”名義,要求國企四處填窟窿,實際上是讓國企去倒貼非國企,是國有資產的流失。更何況國企的社會責任一直遠比私企表現優(yōu)異,也就是說國企在這方面的支出要遠高過私企。比如2013年中國制造業(yè)500強中,國有企業(yè)以66.65%的收入份額貢獻了85.07%的納稅份額,百元收入納稅率為8.69元,是民營企業(yè)3.05元的2.85倍。可見,國企在履行納稅義務方面要遠遠優(yōu)于私企。第二,社保虧空是偽命題。社保即將面臨巨額虧空,是近年來媒體持續(xù)報道的話題。事實如何呢?2013年11月27日,財政部公布2012年全國社會保險(放心保)基金決算顯示,全國社會保險基金2012年收支結余7480億元,年末滾存結余37540億元。2012年6月14日,經濟參考報刊登報道《養(yǎng)老金缺口放大加重財政負擔 最新報告稱:到2013年,中國養(yǎng)老金缺口將達18.3萬億元》。“由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牽頭的中銀研究團隊和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牽頭的復旦大學為主的研究團隊撰寫的報告《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yǎng)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 .3萬億元……”此文一出,輿論大嘩,人心惶惶,不少人甚至開始擔心不久就會領不到養(yǎng)老金了。6月18日,人民日報刊文辟謠,指出“2011年(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還結余近2萬億元,看人口結構,2012年、2013年不會出現猛然增加的退休人員,同時養(yǎng)老保險的覆蓋范圍還在繼續(xù)擴大,實在不太可能收支缺口忽然增至18.3萬億元之巨。”第三,警惕用部門利益冒充人民利益。將國企資產大規(guī)模劃歸社保,對誰有好處呢?首先對普通人民沒有任何立竿見影的好處,因為資產劃歸給的是社會保障基金這個部門。媒體總愛混淆社會保險基金和社會保障基金,有意無意地制造一個假象,好像劃歸的國資是用來替人民繳納社保份額的,其實這只是長遠未來的一種可能,而當下只會對社會保障基金的掌控者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有好處。
國有資產大規(guī)模地劃歸社會保障基金無疑是對國有資本的稀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將社保基金入市,本身就面臨著巨大的投資風險。主流經濟學家和受新自由主義誤導的政府官員鼓吹國有資本劃歸社保基金的真實目的就是要推動“國退民進”,進一步壓縮國有資本規(guī)模。
國有資本保障社會福利本是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體現,也是國有企業(yè)應當承擔社會責任,但私企也應與國企擔負起同等的義務。分析社保虧空的責任方,也不應只問責國企。
社保虧空的首要原因當然是制度性原因,97-98年國有企業(yè)大規(guī)模改制,計劃經濟時期一直到我國社保政策實施前,我國大量的退休企業(yè)工人的退休金一直都是由財政支付,實行社保政策后,這部份工人的退休金直接由社保基金支付,但他們之前未繳納或繳納的養(yǎng)老保險并不存入社保基金帳戶內,還有大量年齡稍大的企業(yè)工人和其他產業(yè)工人,只是社保政策實施后才繳納養(yǎng)老保險,也就是只支付幾年的退休金,但可領取養(yǎng)老保險。這導致社保賬戶一開始就背負著沉重的負擔,但為共和國流血流汗的老工人的社保資金本身應該是國家財政撥付。
然而,目前我國社保支出占財政總支出僅12%,遠低于資本主義國家30-50%的比例。而財政收入本身應該來源于稅收。說到征稅,媒體普遍又在炒作“中國稅負過高”,呼吁要為企業(yè)(其實就是大小私營企業(yè))減稅。而事實上,2002年到2009年,中央企業(yè)上繳稅金從2915億元增加到11475億元,年均增長21.62%,累計向國家上繳稅金5.4萬億元。通過數據研究得出,國有企業(yè)的稅負明顯高于其他類型企業(yè),近年來稅負均值為27.3%,是私營企業(yè)稅負綜合平均值的5倍多,是其他企業(yè)中稅負最高的股份公司的稅負平均值的2倍。由于目前國內嚴重的兩極分化,稅負重主要體現在中低收入層,而國家對富人的稅收手段明顯偏弱,國內至今未開征遺產稅,富人也有各種避稅手段。
因此,要充實社保賬戶,必須增加財政撥付比例。這里除了要反腐敗,降低行政成本(1978年,中國行政管理費用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僅為4.71%,到2003年上升到19.03%,增長87倍),更主要的則是要增加財政收入,因此必須要向此前沒有承擔應有責任的富人、私有企業(yè)(資本家)增加稅收。資本控制下的媒體和某些政府官員鼓吹的改革方向與此恰恰是背道而馳。前不久,媒體還在鼓吹企業(yè)(私人資本)社保繳存比例過高,要給企業(yè)減負。
“國有資本劃歸社保基金”輿論風潮的背后,實質上就是媒體綁架著全民福祉,裹挾著民意,一方面鼓吹為私營企業(yè)、為資本家減負,一方面把全部社會保障負擔砸向僅存的國有企業(yè)。一邊叫囂打破國企壟斷,讓國有企業(yè)全面退出,一方面又要讓國有企業(yè)承擔主要的社會保障責任,真是“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希圖以此作為壓垮國有企業(yè)的最后一根稻草,為下一步瓜分國有資產鳴鑼開道。
相關閱讀:
杜建國: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且慢!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