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工地》的一個學生志愿者,每周往來于校園與工地之間,其實,從我走出農村的那時起,似乎就注定要與鋼筋水泥的工地、拔地而起的高樓結下不解之緣。
我老爹是個木工,技術不錯,人也老實,干活談工錢,從來沒說要比別人高,所以一直都能找著活兒。認識的老板、師傅,有活都找他,活兒好還便宜。因為這個,慢慢攢了點錢,才把一家四口從那個靠天吃飯,忙個一年到頭不敢吃大米白面的山溝里接到城里。我第一次看到高樓,仰著頭,看得脖子發酸。
瘋狂之初
由于父親要負擔我和小妹兩個人上學的開銷,家里日子過得比較緊。和老爹一起出來的都包活找別人干,還有不干工地做買賣的,幾年都賺了不少錢。老爹太老實,沒什么經濟頭腦,不會算計,只能踏踏實實干活賺錢,當然也攢不了幾個錢。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大家都開始談房子的事情:表叔買了一套房三天就漲了四萬!隔壁老趙家拆遷給了好幾百萬,買了好幾套集資房,現在值上千萬吶! 有錢的都在搶著買房,錢不夠的,只能看著干著急,眼紅的要命。但很快,他們就不再眼紅了。各種典當行就像雨后春筍,冒出一大堆,名為典當行,實際上就是放高利貸的。利息從二分到三分,利滾利的美夢,誘惑無數人掏出了畢生積蓄。把錢放出去的人,剛開始日子是比較舒服的,多年的積蓄,每月的利息也是不小的一筆錢,何況每月還能利滾利,越來越多。人人都沉浸在這種發財致富的夢里。我家沒閑錢,全家擠在十平米的出租房里,看著干嘆氣。
一筆筆血汗錢流入房地產,一筆筆貸款撥款也流入房地產,隨之而起的是無數工地,無數高樓。房價一路上漲,當然隨風上漲的還有房租、物價。幸虧老爹的工錢也漲了一些,日子還能過得去。最瘋狂的時候,八成的人把手里的閑錢都拿去放高利貸,有錢的煤老板們整棟樓整棟樓的買房子,大家都相信自己一定能賺錢,這里只是個靠煤炭起家發展起來的小城市,房價卻一路漲到上萬元一平米。
夢醒時分
然而,美夢總是會醒來的。隨著煤炭行業不景氣,房價虛高,高利貸資金鏈缺口越來越大,甚至漸漸連每月的利息都付不起了。把錢放出去的人們這才發現錢被套死了,趕緊去追債。高利貸中間人和房地產老板手里都沒錢,因為都拿去建樓了,這時候一看不對勁,卷起剩下的錢就開始跑路。有錢的看到別人不給,就也耍賴,四處躲藏。
從全民放高利貸,再到全民追債,現在又成了全民捉迷藏……一棟棟高樓建起來了,卻成了逃跑的老板們最好的藏身之所。數以萬計的農民工和普通市民的積蓄,血本無歸。一個花錢砸出來的城市,在危機之后,分外蕭條,爛尾樓隨處可見。每到夜晚,黑漆漆的空樓似乎都在訴說農民工的血汗。“創建百萬人口城市,成為國際大都市”的口號依稀可聞,眼前卻滿目廢墟。不管有沒有拿到工錢,工人師傅們都不得不奔向下一個工地,還得糊口,還得養家。
何處安家
在這個城市呆了十多年,老爹幾乎跑遍了每一個地方,到處都有他干過的工地、裝修過的小區。但是,我們一家不得不住在拆遷沒完成的廢墟邊僅剩的舊平房里,旁邊一百米就是建到一半的爛尾樓,五百米以外就是空無人跡的豪華別墅小區……
建筑工人修建了一棟棟高樓,卻只能窩在工棚里,省吃儉用,糊口養家,裝修工人裝飾了一間間民居豪宅,卻整天蓬頭垢面,睡在鋸末紙箱上。
像老爹這樣在外打工多年的人,回鄉種地已經沒法支撐生活的重擔,留在城里,卻總是四處流浪,年年搬家,無法安居。前段時間媒體爆料全國各地的空置房屋數量巨大,似這樣無人居住的鬼城,幾乎遍布各省市。一邊是那么多房子空著沒人住,一邊是這么多工人辛辛苦苦卻無處安家,要等到什么時候,我們的工人才能住進自己親手修建的房子呢?
背景介紹: 從2006年起,在煤炭產業帶來的資金支撐下,鄂爾多斯房地產開始迅速崛起,2005年每平米1000元左右,2007年就達到了5000多元。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政府投資四萬億拉動經濟增長,所以2009年房價再次大幅上漲,達到7000多元。2010年又小幅上漲了600-700元,而一些高檔住宅或商業地產售價已達到2萬~3萬每平米。 鄂爾多斯市區人口只有35萬,市區居民差不多人均擁有3-4套房,如果在建項目全部完工,人均將擁有10套房。房子在這里完全就是一種投資品,而不是真的用于滿足居住需要。住建部發布的《中國民間資本投資調研報告》稱,鄂爾多斯每217個人里就有一個億萬富翁,每15個人里就有一個千萬富翁,這所謂億萬、千萬主要是以房價來衡量的。 然而,煤炭價格下跌后,鄂爾多斯出現資金鏈斷裂。2011年11月,高利貸資金鏈斷裂全面爆發(據統計,2010年以后,鄂爾多斯房地產開發的資金70%是高利貸),數百個在建樓盤陷入困境,大面積停工,開發商和富豪被追債,四處躲藏。 房地產市場開始下跌,市民們積蓄的房產用不上也賣不出,前幾年瘋狂投資的收益成為泡影。自此,鄂爾多斯不止成為鬼城,更成為討債之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