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兩會期間,環保都成為熱議話題,而近日,一部關于空氣污染的記錄前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使霧霾問題再度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點焦點之一。但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及全國人大代表曹可凡認為,相較于空氣污染,其實水和土壤污染更值得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曹可凡:土地污染不可逆 為禍遠甚空氣污染
全國人大代表曹可凡在接受東方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越來越多的人關心空氣污染話題固然是重大進步,然而在他看來,相較于空氣污染,不可逆的土地污染對人們的傷害更大,更應該受到大家的關注。
曹可凡說,“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作為一個前政要,退休后愿意潛沉那么多年,去拍一個有關全球暖化、有關地球未來的片子,最后得了奧斯卡獎,引起全球的關注。作為國際知名人士,引領大家關注地球、關注環境,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
在曹可凡看來,相較于空氣污染來說,不可逆的土地污染對人們造成的傷害更大,更應該受到大家的關注。“空氣中的污染是有跡可循的,通過一些手段是可以控制、可以逆轉的。而土地污染是不可逆的,并且長期被大家忽略,特別是長江流域的土地重金屬污染已經嚴重到令人發指的程度,更值得大家關注。”
曹可凡特別提到了高爾夫球場,他說,這樣一個看起來綠油油的、似乎很環保的場所,事實上對土地的污染特別嚴重。“國家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嚴禁再建高爾夫球場,可是在此之后,大概又多出了幾百個高爾夫球場,不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而且嚴重污染了土地。”他呼吁相關部門對禁令頒布后興建的高爾夫球場進行清查,不僅是土地的污染,還有違反規定興建球場背后可能隱藏的腐敗問題。
曹可凡最后說:“我不反對高爾夫球,但球場的濫建、擴建,對于土地和環境污染來說,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全國政協委員高吉喜:水和土壤污染比空氣污染更要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認為,當前中國面臨大氣污染、水污染及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相比廣受關注的空氣污染,其實水和土壤污染更值得關注。
高吉喜說,霧霾形成表面上看主要是能源結構的問題,但深層次來看,還有產業結構的問題。不同產業,能源需求不一樣。
西方發達國家產業結構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能耗較低,中國則以中低端制造業為主,能耗較高。所以霧霾治理,也是個產業升級、結構調整的過程。只有從根本上去調整,排放量才能從源頭上得到控制。
高吉喜指出,相比已經得到足夠重視的空氣污染問題,從長期危害性和治理難度等方面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問題其實更值得關注。
《2013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地表水總體輕度污染,全國4778個地下水監測點中,約六成水質較差和極差。31個大型淡水湖泊中,17個為中度污染或輕度污染。此外,2013年全國凈減少耕地8.02萬公頃,有30.7%的國土遭到了侵蝕。
他說,空氣污染因為空氣流通性問題,只要措施得當,治理起來相對容易。但水污染治理難度比空氣污染治理要難得多,特別是湖泊污染治理,一般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而土壤污染治理,周期更長,難度更大。
此外,相比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帶來的環境影響和生態破壞更大,甚至會導致物種滅絕。
高吉喜介紹,環保部對環境污染治理有一套頂層設計。“大氣十條”(即《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已經頒布設施,“水十條”(即《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應該是在今年上半年出臺,“土十條”(即《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現在已經制定完成,預計下半年能夠出臺。此外,包括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措施也在設計當中。環保部不會因為治理霧霾而忽視其他環境問題。(綜合自東方網和新華網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