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江西等地社保繳費基數上浮,媒體和專家紛紛表示,社保負擔太重,窮人負擔不起,企業無法漲工資,甚至還有人列舉上海調低繳費基數的例子,呼吁各地仿效之。
現實中工人的社保繳費有多高?
聽起來專家們似乎在為民請命,呼吁著不要讓社保成為窮人的負擔。尤其是說五險一金占了個人工資總額的40%,著實嚇人!但仔細一看,原來這40%是個人和企業的依法按工資總額繳納五險一金的繳費總額,有的媒體說的很清楚,但有的卻打了馬虎眼,危言聳聽說:“到手的工資少了一半”。
以深圳為例,外來務工人員社保與住房公積金繳費情況如下圖:
但在工廠里,企業普遍是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為員工購買社保的。這樣計算的話,企業每月為員工繳納的四險一金(特區就是特區,別人五險他四險)總額最低為456.41元,個人每個月繳納258.76元,個人和企業繳費總額占據深圳最低工資標準的40%。實際上,即使是最普通的工人,每個月的工資也不會只有1808元(當然是靠加班),因而工人自己繳納和企業繳納的社??傤~是不可能達到月工資的40%的。那么問題來了,說好的超過40%去哪兒了?
原來,媒體上的超過40%的說法,是嚴格遵守法律規定繳納的數額,但我們都知道,這個是脫離實際的,工廠給工人的繳納標準沒那么高,數額也沒那么多!也正因此,盡管有醫療保險,很多工人也感嘆有病看不起,因為廠里只愿意交第三檔的醫療保險。
誰欠了農民工的社保?
按道理說,工人在企業勞動,為企業創造了利潤,理應獲得合法合理的報酬和保障,然而現實中,企業卻窮盡辦法逃避應當擔負的責任。
根據“關注新生代農民工計劃”2014年發布的《外來務工人員五險一金現狀調研報告》,企業在為工人繳納社保時存在多種違法或不合理的情況。例如并非所有企業都為工人買了社保,同一個企業內,也不是所有人都買了社保。制造業的工人社保購買率相對高一些,但是建筑業等行業,一大批工人連社保的影子都見不著!即使是已經買了社會保險的工人,五險卻未必全部都有,有超過20%的工人是進廠工作了一段時間后才購買了社保。
如果追溯企業繳納社保的歷史欠賬,今年發生的多起因社保糾紛更容易讓我們看清事實真相。自2014年4月份東莞裕元數萬人罷工爭取補繳社保以后,幾乎所有的集體事件中我們都能看到對于社保權益的訴求。
裕元罷工,被稱為建國后最大的一起罷工,工人提出了補繳社保的訴求,被視為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媒體報道稱多數農民工都是2008年以后才開始購買養老保險,而中國新時期的養老保險制度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實施了。中山大學法律診所的調查更顯示,“200多名工齡15年以上的老工人里,僅有一半的人繳滿10年養老保險。”我們不禁要問:是誰欠了農民工的養老保險?
誰來維護工人的社保權益?
在近日的報道中,媒體紛紛以“窮人”社保負擔重的名義呼吁降低社保繳費基數,卻忽略了真正的“窮人”社保的基本權益還沒有得到維護。無處說話的“窮人”在不知不覺中就被“綁架”到傷害“窮人”自己的輿論中來了。
裕元罷工中工人貼出的打油詩,十分生動地說明了工人社保權益被侵害的現實和和工人維權的出路所在。
“窮人”已經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選擇,當第一代農民工發現自己的養老保險沒有足額繳納,甚至出現沒有繳納而面臨老無所依的困境的時候,憤而站了起來維護自己的社保權益,他們同廠方爭取,也同不作為的社保部門對簿公堂。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沒有站起來行動的工人,企業也永遠不會主動給工人補繳社保。可以設想,如果降低社保繳費基數,進行所謂的給企業減負,企業也不會把獲得的利益用到工人身上,相反,工人社保權益只會被進一步削減,遭受更嚴重的剝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