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農倒奶現象重現
“每當奶農們開始把牛奶倒著玩時,就說明生產過剩了,就意味著當地的經濟有大麻煩了”,這是我們當年在高中的政治課本上學的道理,而這一現象已悄然在現實生活中發(fā)生。
青海:奶農賣掉奶牛、倒掉牛奶
青海是我國西部重要乳品生產地區(qū)之一,今年以來大通、湟中等奶牛養(yǎng)殖主產區(qū),牛奶價格一路走跌,部分奶農為避免更大的損失,甚至賣掉奶牛,而因牛奶質量不達標,奶農只能選擇傾倒部分積壓的鮮奶。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是青海省傳統(tǒng)奶牛養(yǎng)殖大縣,也是青海主要奶源基地。全縣4.55萬頭存欄奶牛99%由奶農分散養(yǎng)殖,每天到奶站賣牛奶的收入,是許多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
大通縣良教鄉(xiāng)是純回族鄉(xiāng),家住下治泉村的奶農韓玉良說:“去年這個時候奶站收購價格還是每斤一塊八,今年只有八毛錢,比礦泉水還便宜。我家兩頭奶牛一天能擠55斤奶賣40多元,可光飼料和干草就要吃去70多元,實在養(yǎng)不起了。”
和韓玉良同村的冶占海剛剛賣掉了家里的3頭奶牛:“賠錢賠得厲害,原先養(yǎng)奶牛一年掙的一萬多元是家庭全部收入,但今年家里已經沒有錢買飼料,聽說好幾個鄰居都把奶牛賣了。”
“企業(yè)的奶源不夠用,散戶的奶源不敢用”,青海乳品收購、加工規(guī)模最大的天露乳業(yè)總經理韓強說。
據韓強介紹,今年以來確實減少了對散戶奶農乳品的收購量,因為散戶奶農大都手工擠奶,衛(wèi)生安全很難把控,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農經所所長秦富說:“奶牛養(yǎng)殖規(guī)模小、養(yǎng)殖分散、管理水平低的問題已成為影響乳制品質量安全、制約我國奶業(yè)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主要瓶頸。”
沈陽:生鮮奶售價降近三成
原價2.1元的190ml枕裝奶現價1.5元;原價11.9元的8連杯原味酸奶現價7.9元;原價2.8元的240ml枕裝純牛奶現價2.1元……今年10月份的沈陽城各大超市的牛奶銷售區(qū)都在做促銷。在這降價的背后,國內牛奶商收購量、地產鮮奶的價格也在下降,這讓一些奶牛場不得不考慮拓寬銷路,包括開鮮奶吧。
線上銷售也是這樣,某品牌240ml*12/箱的純牛奶原價32.9元,現在售價26.8元,降幅19%。另一電商平臺某牧場純牛奶尊貴禮盒裝250ml*12盒/箱原價68元現價55元,降幅19%。不僅降價,在走訪時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發(fā)現,去年“消失”的袋裝低端風味乳,這段時間又大量上市。
成品牛奶價格下降,生鮮奶的收購價格自然也不會高。據農業(yè)部畜牧業(yè)司監(jiān)測的數據顯示,在2014年2月第3周前生鮮奶價格高漲,2014年2月第3周后生鮮奶價格不斷呈下降趨勢,每周降幅大概在0.2%-0.5%。遼寧省的生鮮奶降價也有一段時間了,據省畜牧獸醫(yī)局監(jiān)測,在2014年2月沈陽各地區(qū)的鮮奶平均價格高達2.305元/斤,后來每周都下降,到10月份時降為2.025元/斤。在新民市大柳屯鎮(zhèn)一家奶牛養(yǎng)殖基地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有一些養(yǎng)殖場最低才賣到1.7-1.8元/斤。
“現在一斤鮮奶的收購價格都比不上一瓶礦泉水的零售價(2元)。”他苦笑道,去年這時候正處“奶荒”,鮮奶收購價高達2.5元/斤,供不應求。而現在和“奶荒”大相徑庭,以他們廠為例,和去年同樣養(yǎng)殖方法產出同樣品質的牛奶,遭到牛奶加工商各種原因的拒收。
對于原因,這位奶牛養(yǎng)殖場的負責人分析,這主要和市場需求量下降以及進口奶源的沖擊有關。首先,由于受節(jié)儉風等影響,團體采購和禮品銷售明顯下降。再者,由于近年國產奶一些安全問題頻現,讓一些消費者購買力出現轉移。另外,受2013年奶荒影響,乳企紛紛提價并減少低端產品生產,對銷售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數據顯示,2014年乳制品產量自2000年以來第一次出現了負增長,需求低迷。同時,由于成本、技術、補貼等因素,國外奶價低于國內,我國乳制品進口量繼續(xù)保持快速增長的態(tài)勢,未來對國產乳制品的影響不可忽視。以2013年為例,進口乳制品折合原料奶約1316萬噸,已經占到全國產銷量的27%。而液態(tài)奶進口量還在翻倍增長,2014年預計進口25萬噸。
歐盟:為何“奶比水便宜”?
“倒牛奶”這一幕在2012年的歐洲,再次上演了!
歐洲議會大廈近日被鋪天蓋地噴射而出的牛奶染成了乳白色,樓下維持秩序的警察也被來自歐洲各地的憤怒的奶農們噴成了“牛奶人”。之所以會發(fā)生這一幕,簡單地說是因為,在歐盟,牛奶已經比礦泉水還便宜了。
2012年11月26日,數百輛五彩繽紛的拖拉機駛過布魯塞爾的交通要道。隨后,舉著高壓水槍的抗議者,讓牛奶噴薄而出,一下子就把歐洲議會大廈染了個“處處留白”。
看到歐盟大樓成了乳白色“落湯樓”,抗議的奶農們振奮地揮舞著拳頭,一些人在廣場上點燃了摞起的稻草和輪胎,頓時,濃煙滾滾。這場大游行吸引了2000余名歐洲奶農。他們之所以開著自家拖拉機或扛著牛鈴,熱熱鬧鬧地出現在歐盟總部,是為了抗議歐盟那便宜到家的牛奶價格。
“這事兒非常簡單:我們再也沒法以牛奶為生了。”一位法國奶農對美聯(lián)社記者說。
配額的取消是萬惡之源。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奶生產和消費地區(qū),但其中只有小部分被用來直接飲用,大多數的牛奶會被制成奶酪、黃油等奶制品投入市場。當經濟不景氣時,這些奶制品的消費便會減少,與此相關的行業(yè)隨之雪上加霜。
現在奶農們面臨的問題是,到2015年春季,作為農業(yè)政策改革的一部分,歐盟將完全取消牛奶產量配額制。
這一制度原本為應對歐盟牛奶產能過剩而制定,若牛奶產量超出配額,就將被罰款。根據路透社的報道,歐盟2003年通過了一系列農業(yè)改革政策,規(guī)定牛奶的國家配額體系將于2015年廢除。為減少因此對歐盟奶業(yè)造成的痛苦,并幫助奶農提前做好準備,歐盟農業(yè)委員波爾建議,從2009年開始,配額每年增加1%。之后,歐盟部長們又同意,可將年生產配額增加2%,以滿足需求并平抑上漲的價格。
從那時起,布魯塞爾的歐盟大廈前,就不時出現千里迢迢前來抗議的各國奶農。因為配額的放寬意味著牛奶產量的不斷增加與更激烈的競爭,也被奶農們視為牛奶價格走低的罪魁禍首。
目前歐盟規(guī)定的牛奶生產配額約為1.3億噸,已略高于歐盟消費需求。很多人認為,若配額取消,產量可能更加“供過于求”,到2015年,歐洲牛奶價格便可能下跌得一塌糊涂。
奧地利和芬蘭的官員則呼吁,要多考慮在經濟或環(huán)境上處于劣勢的地區(qū)。奧地利農業(yè)部長就反對終結牛奶配額:“大約70%的奧地利領土是山區(qū)……如果沒有配額制,我們就會失去競爭力,如果配額制即將期滿,我們就需要其他措施。”
從2009年起,歐洲就層出不窮地發(fā)生著倒奶事件:法國奶農曾在旅游勝地圣米歇爾山傾倒了420萬升牛奶;德國奶農在一場游行中將數千升牛奶倒在政府門前的大街上;德法兩國奶農還曾聯(lián)合向萊茵河中傾倒了大量牛奶。
2009年秋天的歐盟首腦峰會上,牛奶問題曾成為討論熱點,最后,各國農業(yè)部長的一致決議些微提升了牛奶的收購價。但后來,還是有奶農遭到了沖擊。
“政治真是在殺害我們。”比利時農民朱利安對美聯(lián)社說。根據歐洲牛奶委員會的數據,自2009年以來,每年的配額增加1%,就有成千上萬的奶農被迫退出市場。
因此2012年的11月28日,當歐盟的農業(yè)部長們又一次討論農業(yè)改革時,比利時、法國、波蘭、盧森堡等國的奶農便紛至沓來,用揮灑的牛奶給部長們一些顏色瞧瞧(當然只能是白色),希望他們能給牛奶市場帶來一些“有效的立法措施”。
奶農們的另一訴求是,提高農業(yè)補貼。事實上,在歐盟每年約1.3萬億歐元的預算中,已有四成以上用于農業(yè)??砂茨壳凹榷ǖ纳a配額來看,由于面臨著更激烈的競爭與萎縮的需求,小型生產者的前景黯淡無望,英國廣播公司就認為,他們很可能被淘汰出市場。
“如果政治家們依舊如此,那5年后,歐洲將不會再有什么中小型生產者。”一位法國奶農在11月26日的抗議中對法新社記者說。
不過,也許奶農們想得太簡單。歐盟負責農業(yè)與農村發(fā)展的委員達奇安·喬洛什,若干年前在推出農業(yè)改革方案當天就說,歐盟的共同農業(yè)政策不是只為農民制定的,也關系到歐盟的每一個公民,因為每個人都是納稅人和消費者。
對歐盟官員來說,政府限制產量始終不是長久之計;放寬配額,營造一個更健康的牛奶市場,讓奶農們根據市場導向生產牛奶,或許才更可持續(xù)。法國農業(yè)部長就表示,對奶農最好的回答是:改組歐盟牛奶市場,而非提供更多補貼。
(報道綜合自京華時報、沈陽網、青年參考等)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