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帖子說了《農村的凋敝是誰“賜予”的?》,對某些利益主體搞垮農村的狼子野心進行了揭露。文中提到賣地財政鼓吹城市化的種種好處,企圖以成為“城市人”為幌子來誘騙農民放棄土地。今天,我再來說說“城市化”的種種弊病。
同樣,在說問題之前,咱們先來看兩個小故事。這兩個故事很新鮮,就是今天人民網上登著的。一則是:由標準排名與《投資時報》日前聯合發布“中國大陸城市‘鬼城’指數排行榜(2014)”。其中,“鬼城”指數位居前十位的城市是二連浩特、欽州、拉薩、嘉峪關、井岡山、威海、錫林浩特、嘉興、石嘴山、三亞。榜單預測,中國未來可能會出現近50座“鬼城”。報道說: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飛速推進,“鬼城”的概念也愈發被人們熟知,“鬼城”屬于地理學名詞,原意是指資源枯竭并被廢棄的城市,不過現如今,“鬼城”的定義卻有所改變。近日發布的《中國大陸城市“鬼城”指數排行榜(2014)》,主要依據國家住建部的占用地標準,即每一平方公里建成區1萬人口,從人口與建成區面積的占比來衡量一個城市是否可能成為“鬼城”。以此可見,“鬼城指數”更加值得關注和警醒。二則是:兩年多時間以來,數百輛卡車不間斷地出現在北京五環外的通州富豪村內,將建筑垃圾和醫療垃圾傾倒在村子周邊的土地上。到現在,這些垃圾共“占領”了村里50多畝土地。宋莊鎮政府相關部門表示,富豪村共有私自傾倒渣土場地兩處,均系農田,其中一處為基本農田。
這些年來,主流們標榜“偉大成就”時,無不把農村“城市化”,城市“擴大化”當作自己的“豐功偉績”。許多小鎮在“發展”中變成了縣城規模,縣城變成了中等城市規模,而中小城市則擴張為大城市、特大城市。城鎮人口數量的迅速增加被當作地方政府的“政績”受到最廣泛的追捧。似乎惟城市化才是實現現代化的最佳表達。城市越來越大,樓宇越來越高,道路越來越寬,無數農村人口正在變成非農戶口,變成城市人口,開始享受“城市人”的“幸福生活”。然而,不可回避的現實是:
第一、 城市化使可耕種土地的流失進一步加劇。以筆者所在的這座中等城市為例。本來城市周邊的一個縣和幾個鄉鎮在近年的產業轉移中已整體進入“開發區”。郊縣原有的18個鄉到目前為止有地可種的僅剩12個鄉鎮,數萬畝原國家基本農田保護區上,建起了一座座工廠,一棟棟樓房。城市像一顆顆惡瘤在不斷侵蝕著片片土地,它們的急劇擴散使土地資源岌岌可危。
第二、 大批失地農民的產生。與可耕地一同消失的,還有這片土地上的農民。他們既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就業者,又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近年來他們一方面吃著征地補償金,一方面許多人在熱火朝天的各類工地上或代工廠打工,勉強維持著基本生活的穩定。但這樣的“穩定”是經不起任何風浪的。一旦基本建設放緩或經濟進入調整周期,這些失地農民的生活立刻會遭遇沖擊,從而使他們成為社會動蕩的重要因素。
第三、 城市化對資源的消耗是呈幾何級數暴升的。城市人口要加倍地消耗水資源、電資源、燃料資源、交通資源和各種其它資源。拿吃菜打個比方,農民吃菜,到地頭割點回來就行了,但城市人吃菜,必須要消耗交通成本,場地成本,管理成本等等,這些,都是要靠消耗大量資源為代價的。一個城市人的日常資源消耗是農村人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在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如此巨大的資源消耗能長久地維持下去嗎?
第四、 大量的人口集聚給環境造成巨大威脅。農村居住者由于其分散并緊靠農田的特點,他們的生活垃圾中的絕大部分都能得到良性處理,比如殘菜剩飯可以喂豬漚肥,人畜排泄物能全部還田,而城市的生活垃圾根本得不到良性處理,基本被填埋或直接進入下水道,在許多城市又被直接排入江河湖泊,造成大江大河的急劇污染。北京城郊50畝農田成為非法垃圾場只是全國各大城市的一個縮影,實際上,幾乎所有城市的郊區城鄉結合部,基本都是藏污納垢的所在,對環境的破壞幾乎是致命的。
第五、 城市生活的快節奏,嚴重破壞了國人的平靜心態。情緒多變、焦躁不安成為生活常態。人與人之間的友好越來越少,爭斗越來越多,本來在鄉間時的淳樸被濃重的商業氣息所取代,人的生活狀態變得越來越糟糕。
第六、 城市人口的膨脹,導致就業壓力急增。許多人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鋌而走險,社會治安狀況日益惡化。近年來,詐騙、傳銷、打砸搶、制售假冒偽劣都是這種壓力下的副產品。
由于土地的大量被占用,上述這些矛盾已經越來越突出,社會運行成本越來越沉重,需要“埋單”的負效應更是越來越不堪重負。資源枯竭、環境污染,道德淪喪,生活艱難,人情冷漠,成本空前,這種狀態下,守著一座座漂亮的“城市”,大家能靠吃水泥,吃霓虹燈過日子嗎?!
中國當今的主流話語系統,都在把“城市化”、“城鎮化”當成中國經濟發展的法寶,并揚言這多么符合“國際大趨勢”。言下之意,中國要表現出強大,非大城市大城鎮不可。但據網友介紹,剛到美國的朋友都感到奇怪,美國強大在哪里?怎么與自己的想象差距十萬八千里?就像一個網友所寫的那樣,美國有什么獨特的地方,簡直就是一個偌大的農村。除了紐約、洛杉磯、芝加哥等大城市之外,其余的地方完完全全是一派農村景象,既看不到工業區一棟棟的高大煙囪,也見不到北京、上海、香港一排排鱗次櫛比的大樓,街道上也看不到太多的行人,有時候還被突然從旁邊竄出來的松鼠或麇鹿嚇一跳。
美國不強大嗎?不!美國很強大。但如此強大的美國怎么沒有在過去的幾十年大搞城市化呢?怎么沒有把他們的州政府市政府也造得像山東濟南市政府一樣富麗堂皇拉動40個億的GDP呢?怎么沒有將美國的其他城市都建得跟紐約洛杉磯一樣呢?難道美國人就不知道“發展是硬道理”?難道美國人不知道大規模城市建設可以直接拉動GDP并有效解決就業?2008年,美國經濟發生危機,有中國城市化給他們做榜樣,他們完全可以在美國再建幾個紐約呀?他們怎么就這么“蠢蛋”而不知道追趕“國際大趨勢”呢?
我在《中國應該搞什么樣的城鎮化》一文中強調,中國土地緊張,為了將一些土地由分散狀態變成連片狀態,有必要引導農村人口適當聚集居住,這樣,可以有效開發出一定數量的宅基地,變成農田。小田連成大田,可以有效實施機械化作業,解放農村勞動力,這就是在農村地區推進城鎮化的初衷。不過,無論如何推進城鎮化,農戶單門獨戶保持院落的傳統都不能改變。因為,一戶農家的院子里,至少會種上幾棵果樹,種上幾株花草,要養上雞、鴨、豬等家禽,有人把這叫“庭院經濟”,而我把這叫做“庭院文化”。這樣的鄉村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延續的根本。一個庭院的所有產品可能滿足多個家庭生活必須,也使許多人們生活中的廢物得到良性利用。可以這么說,只要農村的土地和庭院經濟在,那任何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和其它危機都無法擊倒中華民族。推行“城鎮化”建設,如果還讓農民能夠單門獨院,哪怕是“集體農莊”型的,都是可行的。但我們現在看到的“城市化”是什么景象?是把農民趕到與城市一樣的筒子樓里!不僅徹底征用了農民的耕地,而且也徹底毀滅了農村“庭院經濟”或者叫“庭院文化”。如此狀態下,只要外敵摧毀了中心城市,那中國將立刻徹底毀滅。
我曾經說過,城市是美、工業也美,但這都是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就好比一個女性,她的乳房發育就是一種美,她的成家立業成為一名新娘也是一種美。人的一生需要發育嗎?當然需要,需要結婚嗎?固然更需要。同樣,我們需要城市嗎?當然需要。我們需要工業嗎?自然同樣需要。但是,對于一個五歲小女孩來說,乳房發育就不需要,結婚成家就更不需要,因為她沒到那個年齡。她的乳房發育成家做新娘應該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而不是人為地“化”的過程。你讓五歲的小孩就乳房發育,你只有給她吃激素,你只能讓她早熟,對這個孩子來說,你是在愛護她,還是在摧殘她?同樣,內生需求根本沒有成熟的地區,你硬是要搞什么“城市化工業化”,這與讓他孩子提前發育提前成家有什么兩樣?
在中國急速推行城市化,這不是一般的政策偏差,而是一種危及國家未來的罪惡,它實際上是經濟過濫過劣發展走入死胡同之后的吸毒自救。中國像目前這樣瘋狂搞城市擴大化,人口密集化,美好可能越來越少,但噩夢肯定越來越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