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媒體報道了習總書記關于農產品質量與轉基因問題的一段講話:
“講到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提,就是轉基因問題。轉基因是一項新技術,也是一個新產業,具有廣闊發展前景。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社會對轉基因技術有爭論、有疑慮,這是正常的。對這個問題,我強調兩點:一是要確保安全,二是要自主創新。也就是說,在研究上要大膽,在推廣上要慎重。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商業化推廣,要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技術規程規范進行,穩扎穩打,確保不出閃失,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慮到。要大膽研究創新,占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不能把轉基因農產品市場都讓外國大公司占領了。”——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
http://news.ifeng.com/a/20140928/42105855_0.shtml?_share=weixin&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如何理解總書記的上述講話呢?挺轉方與反轉方都發出了自己的理解聲音,都以為上述講話是對自己有利的,都等于承認高層領導支持了他們——希望對方不要再爭了,落實就是了。有些還干脆嘲笑起反轉方來,比如就有下面的標題文章《這段話太精彩了!反轉份子如遭雷劈全呆了》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73/77/33/0_1.html
至于反轉份子如何呆了?他對總書記講話是怎樣理解出來的“精彩”,上面的文章沒有內容,無從評述。
不過,就筆者看來,總書記的講話,恰好是我們幾年來反復強調的,即控制風險、保障安全、謹慎推廣。我們從來沒有發對過科學研究,反對的是在轉基因安全問題沒有解決的前提下,強迫人民群眾吃轉基因。那么,如何理解總書記強調的“要確保安全”呢?筆者愿就以下五方面的安全問題,與各位讀者商榷:
一是數量要確保安全。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采用了轉基因技術,中國能夠生產出來的糧食要比現在多,而不能少。到目前為止,尚沒有發現能夠增產的基因,抗蟲、抗草甘膦可以減少人工成本,但植物要產生抗蟲抗草甘膦的蛋白,前提條件是要消耗一部分光合產物的,如何能夠在保證這部分消耗的前提下確保高產,是轉基因作物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事實上,國外一些轉基因作物,長期觀察下來,其產量表現還不如常規種子。
二是質量要確保安全。食物是要進肚子里的,人類生長發育所需要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均來自與食物。轉基因食物的質量是不是和傳統食物一樣,不能靠那個所謂“實質等同”原則,必須要有科學證據。轉基因食物與普通食品難以區別,從外觀上看不出來,但一旦進行化學分析,一些成分或營養元素含量差異就能夠看出來了。這本不是什么難以解決的科學問題,只有老老實實認真真選擇大樣本進行實驗即可。如果有人懷疑一些論文指出的轉基因大米、水稻的營養成分發生的顯著的變化,你也可以重復實驗來反駁,反之亦然。質量對于特殊人群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道理不需多講。
三是健康要確保安全。轉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能不能放心吃,不能憑理論推導,也不能聽力挺方或力反方單方面的實驗結果,要從實驗動物做到人類的志愿者,大自然長期演化的結果是一些食物如玉米水稻是不帶毒的,蟲子是能夠吃的,而今蟲子不能吃了,人是否還可放心吃,需要科學證據;一些作物對草甘膦是敏感的,而今在大量噴灑面前能夠存活,其中的草甘膦殘留對人體是否有影響,都需要科學實驗,不能推理。實驗要做到一定的周期,不能按照生物公司規定的,只能做90天,超過了不算數。
四是生態環境要確保安全。基因轉進去容易,逃逸出來也容易,基因污染一定要防控,一些轉基因油菜的花粉能夠傳輸上千公里,這些活性物質到了自然界會發生什么樣的影響?一定要研究清楚;轉基因抗蟲后,原來的蟲子不吃了,轉移到其它作物上怎么防止?次要害蟲改變了生態位后怎么防止?是不是還要繼續求救與農藥?轉基因作物抗草甘膦后,環境中釋放的草甘膦更多了,這些化學物質對于其它物種乃至人類,對于土壤、河流、自然生態系統等發生什么樣的影響?必須搞清楚,否則會造成比生物入侵嚴重得多的生態災難。
五是風險控制能力要確保安全。上述轉基因作物應用后,對健康、對生態環境一旦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人類有沒有辦法對付?即對待轉基因造成的問題,人類有沒有解藥?誰來解?這些問題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安全問題。有人說美國人種植了快20年了沒有出現生態問題啊?有這樣的說法是不負責任的,美國轉基因農田出現了超級雜草、超級害蟲、河流被污染,都是明顯的危害證據。美國的農田多,種植轉基因作物需要設立隔離帶,我們能夠做到嗎?美國受轉基因侵害的農民抗議有關公司,這樣的例子也是發生過的。發現農藥有害可以停止,發現轉基因有害,想停止卻困難了,因為后者是活性物質,可以遺傳下去。
對于總書記關于轉基因問題的講話,資深育種專家佟屏亞先生的理解也有獨到之處,重復的地方不再說了。大家自己可以去看:
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vcat.html
佟屏亞:我來幫助轉基因先生學習總書記講話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收入習近平同志關于轉基因問題的講話文稿。我來幫助給轉基因先生解讀和學習。
“講到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提,就是轉基因問題。轉基因是一項新技術,也是一個新產業,具有廣闊發展前景。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社會對轉基因技術有爭論、有疑慮,這是正常的。對這個問題,我強調兩點:一是要確保安全,二是要自主創新。也就是說,在研究上要大膽,在推廣上要慎重。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商業化推廣,要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技術規程規范進行,穩扎穩打,確保不出閃失,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慮到。要大膽研究創新,占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不能把轉基因農產品市場都讓外國大公司占領了。”——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
習近平同志這段文字觀點明確,很有針對性。我給提出4個解點:
1.要準許爭論。“社會對轉基因技術有爭論、有疑慮,這是正常的”。眾目睽睽,轉基因是不允許爭論的,甚至是壓制的。例如,2013年是轉基因院士興師動眾群體上書年。1月,李家洋領銜50名院士舉行“轉基因論壇”寫《備忘錄》報送有關機關;6月,戴景瑞自報聯合32名院士寫信給國務院;9月,張啟發聯名61名院士上書國家領導人。試圖以“群體行動”要挾領導人發令實現轉基因主糧商業化,威脅說再遲緩就是“誤國”。被轉了基因的主流媒體,例如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農民日報等,宣傳轉基因的謬論達到頂峰;還有某些轉基因單位與跨國公司共同組建《轉基因農業網》,混淆黑白,擾亂視聽,轉基因水稻和食品安全的真相被屏蔽或篡改。而反對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的群體雖然很大,但只能在少數網站或有正義小報發出極微弱的聲音。但習近平同志語重心長,提出“有爭論、有疑慮是正常的”。就是說,應該準許放開公正平等的爭論,讓轉基因真相曝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2.要確保安全。“在研究上要大膽,在推廣上要慎重。轉基因主糧商業化要穩扎穩打,確保不出閃失,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慮到”。被轉基因水稻、玉米至今拿不出來一個完整的毒理試驗“安全報告”,但張啟發的轉基因水稻Bt汕優63已經擴散南方好幾個省市,今年5月央視“新聞調查”記者在武漢市商店隨意取5袋大米就有3袋是轉基因,一時間市民餐桌恐怖,米市門可羅雀;戴景瑞等人的轉基因玉米遍植東北大地,特別是在遼寧地區還在明目張膽地叫賣。農業部官員故意掩蓋真相。習近平同志講話重重地搧了轉基因先生一大耳光,嚴厲地批評農業部科教司官員為虎作倀。
3.要自主創新。“要大膽研究創新,占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農業生物科學是一門新興科學,轉基因是一項新技術,也是一個新產業,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國家已經投入220億元經費,應該大膽研究創新,我們已經查明的還很少,仍需進行深入研究,要攻占理論和實踐的制高點。轉基因技術是一項技術,可以在同種同屬作物之間通過分子定位、通過雜交技術獲得有益的高產抗性基因,培育農作物高產優質品種,保證糧食安全,這才是科技創新的方向。而當下轉基因先生則是按照跨國公司的意圖,將有毒細菌基因轉入水稻玉米中,蟲子一吃就死的轉基因作物(也不增產)對人能保證安全嗎?試圖將生物科學和基因技術引向何方?司馬昭之心啊!。
4.要立足糧食自給。“不能把轉基因農產品市場都讓外國大公司占領了”。這是習近平同志講話的落點。上世紀90年代,缺乏警惕的棉花產業被跨國公司孟山都轉基因入侵并被控制,以至今日中國的棉花面積和產量連年持續下滑;新世紀,被跨國公司利益誘惑的部門掩蓋真相批準進口轉基因大豆已達7000萬噸,占據中國80%以上大豆市場。但轉基因先生和農業部官員不是知錯即改,懸崖勒馬,而是不遺余力繼續鼓吹實現轉基因水稻、轉基因玉米商業化,為跨國公司占領中國農產品市場鳴鑼開道。不可忍也!
習近平同志指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一個國家只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國有13億人口,端牢自己的飯碗,就必須把農作物種子自主權緊緊攥在自己手里,決不允許跨國公司控制中國種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