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香港,是人人口中的“國際金融中心”和“亞洲四小龍”。今天的香港,頭上璀璨的光環似乎光鮮不在,且有逐漸褪去的趨勢。2014年,對于香港來說是一個“歡樂不起來”的年份,甚至有輿論聲稱,如果經濟發展仍然處于目前的狀態,香港遲早要淪為“無人問津”的邊陲小島,難逃成為中國二線城市的劫難。
在過去的7個月中,多篇唱衰香港經濟和香港人心態的文章散布于華文媒體中,這些唱衰文章中引起軒然大波的是,香港GDP的增長速度已經到了“慘不忍睹”的程度。除2009年和2011年上海和北京的GDP超越香港外,2015年天津和廣州的GDP也將超越香港。GDP增長變低、基尼系數升高都折射出香港衰落是不爭的事實。面對這樣的事實,被傲矯心理玩壞的“香港人”徹底坐不住了,與其說部分香港人批評大陸人是“蝗蟲”是羨慕嫉妒恨,倒不如說,這是他們“失落與焦慮”憂傷的言語體現。
有人認為,香港就像一只“瘦死的駱駝”,經濟再不濟也“比馬大”。還有人認為,GDP不能“當飯吃”,它只是一項經濟學數據,并不能反映民眾的實際生活水平。但事實上,香港經濟幾乎沒有增速,其實本身是一種“倒退”,而10萬香港人蝸居在鐵絲圈成的“籠屋”里,也是香港貧富差距、居民生活水平低于預期的重要表現。
拋開固有的地理優勢和GDP不談,單就香港經濟的支柱產業來說,香港未來淪為中國二線城市的理由是“不樂觀”——香港的金融業前景不樂觀、房地產業前景不樂觀、航運業不樂觀。種種不樂觀,將使香港坐等被超成為必然。
金融業不樂觀——離岸中心會被在岸中心超過
香港產業空心化,只能依靠大陸的消費帶動。香港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地區,這個自由可以讓大量資本進入香港,也可以讓資本輕松流出香港,香港不是紐約,紐約是在岸金融中心。香港是離岸金融中心,它又不是倫敦,倫敦有英國龐大的市場,香港是最自由的,以前大陸的資本會通過它來中轉,但也是因為是最自由的,大陸不會把在岸金融中心給香港。
香港自以為做成人民幣的離岸金融就可以有大陸這個大市場,又可以做全亞洲的東西,還不用讓大陸管,但是大陸沒有把命脈交給香港,大陸的資本和交易最后還是要回到在岸金融中心的手里,香港這個離岸金融中心注定會被在岸金融超過。
房地產不樂觀——李嘉誠玩“棄港大逃亡”
說到香港房地產行業,就必須要提到祖師爺級的至尊人物——李嘉誠。李嘉誠連續拋售香港地產及資產轉而投資歐洲,這一場“棄港大逃亡”也反映了首富對于香港房地產業發展形勢的悲觀預測。
面對香港房地產業的青黃不接,港商將投資目光轉向了大陸。就連香港房地產業內分析人士也毫不隱晦地指出,“香港地產黃金時期已經過去,未來幾年,地產商的利益更難保障。如今內地天地廣闊,大有作為,那里才是有實力的香港大房地產商更上一層樓的大舞臺”。
李嘉誠也好,業內分析人士也罷,香港房地產業的不樂觀已經成為一種共識。
航運業不樂觀——“再見,香港航運中心”
除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外,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撐點還有航運業。香港港雖然早年躋身于世界大港,但近些年來其集裝箱吞吐量被眾多內地港口不斷趕超。在落后于上海港之后,深圳港、廣州港的規模與地位也向香港港發起了強烈沖擊。如今,“再見,香港航運中心”的說法也不脛而走。
被傲矯玩壞了的香港人,將如何面對這場未來淪為二線城市的劫難,我們拭目以待。
原標題:“傲矯”的香港被玩壞:未來恐將淪為中國二線城市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